5月28日下午,
2018
「
教育+资本
」
高峰论坛暨桃李两周年庆典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
顺利召开
。
近四百家教育投资机构、上市公司、创业者及产业上下游服务商纷纷到场助阵。
半个教育投资圈的大咖齐聚一堂庆祝桃李两周年,并就教育大发展时代行业与资本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探讨。
桃李资本创始人张爱志表示在这个重要的时刻,要感谢所有桃李的伙伴,感谢桃李团队,并感谢这个时代。
他总结桃李这两年做的事情,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也是
桃李的两个初心
:第一个,
希望帮助教育创业者找到更好的钱
,更快地找到钱,找到可以陪他们长跑的资本;第二个,在教育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者很孤独,需要陪伴,需要深度的交流,所以桃李希望
通过各种小型聚会,深度交流,解决他们的痛点。
为了这两个「「初心」
,两年时间里,桃李在北京、上海、波士顿三地设立办公室,为教育行业创业者服务;
接触了2000多个创业项目,服务了126个项目,跟投了2家潜在的独角兽;建立了507家行业投资联盟;每年组织私董会、沙漠戈壁之旅和桃李家宴……
而近两年教育行业由「热」到「强」的蓬勃发展,也让桃李资本更有信心陪伴教育行业更好发展。
据论坛上发布的
《2018上半年教育行业融资并购报告》
显示,教育行业
一级市场融资自2014年开始激增,经历了2016年的略微趋冷,2017年开始回暖,总体而言投资人更趋于理性。截止至5月20日,今年上半年融资数量高于去年同期,
已完成了182起,中后期融资热度强劲,大额融资数量增加,优质项目受到追捧,披露金额的融资总额已达152.73亿人民币,与去年全年180亿融资总额相当接近。在细分赛道中,去年开始,素质教育成为关注重点,
2018年上半年该赛道的融资数已经跟去年全年总数持平。
在教育行业一级市场,好未来、新东方两大教育行业巨头持续布局,人民币基金在教育行业投资表现活跃,蓝象资本、真格基金、创新工场活跃度占据TOP3,清科集团、头头是道、涌铧投资等新晋入榜。
政策开放以后,教育行业经过泡沫期、平稳期,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将先后迎来持续很长的增长期。
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整合向教育行业转型,教育行业企业通过并购退出仍然是有效路径。
2017年、2018年A股并购活跃度保持基本稳定,2018上半年已公告14起A股并购案例,并购资产所属子行业主要为教育信息化、K12、职业培训及国际教育领域。A股之外,今年上半年港股上市公司加快并购教育资产。
除了并购退出的路径,部分优质教育公司寻求独立IPO,A股、港股、美股多元渠道并行。
在过去一个自然年度里,有12家以教育为核心产业的公司去港股和美股上市,包括今天刚刚登陆港股的21世纪教育,这些公司基本上百分之百以教育为核心产业。今年仍有多家正在排队的拟上市公司,到明年5月28号,教育行业上市公司会远远超过这12家。这个行业将真正迎来它规模化和资产证券化的最好周期。
未来三年,桃李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这些优秀的企业,帮助和陪伴它们成长。
随后,海亮教育董事会主席兼CEO汪鸣作为企业代表,以海亮集团为样本,为大家分析了学历教育资产证券化热潮下的冷热思考及投资建议。
为使探讨更加全面和深入,本次论坛从教育VC/PE、教育上市公司、教育创业项目等不同维度,设置了三个圆桌会议,分别就《教育行业2018下半年投资趋势展望》《2018年投资与并购策略》和《潜在的独角兽》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芥末堆创始人梅初九主持了第一场论坛《教育行业2018下半年投资趋势展望》,微光创投合伙人李镭、兴旺投资创始合伙人熊明旺、沸点资本合伙人姚亚平、顺为资本合伙人李锐、创新工场执行董事张丽君发表了重要观点。
谈及教育行业的市场现状,
李锐认为在与互联网结合的行业里,教育属于
「
比较稳定
」
的一类,这个市场现在有了更多的变量,
而VC/PE就是要对变量投资,所以对投资人和创业者来说,教育市场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张丽君对此的直观感觉是,
「
越来越多的人在看教育,项目在很早期的时候就已经能拿到很多钱了,估值也越来越高。
」
熊明旺则认为估值高是正常状态,
「
越来越多投资机构进入到教育行业里边,市场上钱多了,价格上涨肯定是避免不了的。
但是整个行业的质量在快速提升、行业集中度在提升,
好的教育企业是很稀缺的,只要价格合适,是非常值得投的。
」
对于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教育这个大行业中,哪些赛道更值得关注和投资,
嘉宾们也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与偏好。
李锐认为教育是很宽的跑道,形式上来说
「
在线化
」
、赛道上来说
「
素质教育
」
是他本人比较看好的方向。姚亚平则将沸点资本的项目特点进行了一个总结:第一是能够通过互联网加速成长、高速增长的公司;第二是规模化的公司;第三是有社会意义的公司;第四是解决痛点的公司,
「
这四个条件满足至少两三点,我们会考虑去投。
」
李镭也同样看好互联网基因强的创业项目,并表示会
重点关注英语、少儿编程和语文写作等
「
让孩子一生都受益
」
的学科。
这一点也得到了张丽君的认同。
同时,大家均表示对于作为国计民生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行业,做好政策研究、避免踩红线是重要功课。
桃李资本合伙人郭西凡主持了
第二场圆桌论坛《2018年投资与并购策略》
, ATA董事长马肖风、达内教育CEO韩少云、三垒股份董事长陈鑫、真视通总经理王国红、华图教育资深合伙人吴正杲就教育行业上市公司并购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与大多数人对教育内容感兴趣不同,马肖风对测评、考试等教育工具或者跨学科工具比较感兴趣,
投资并购时则主要考虑场景应用和技术驱动型公司
;韩少云主张
「
教育结果论
」
,即无论线上还是线下,一定是教学的效果决定教育形式,而不是单纯迎合市场;从赛道上来说,达内也没有盲目跟风最火的K12,而是专注在了少儿编程,
「
达内系在少儿编程市场至少占了一半的份额。
」
真视通则并非从
「
内容
」
角度进入教育市场,王国红介绍他们的战略是
「
平台+端+内容
」
,希望打造一个教育行业生态链,使得生态链上所有公司都能够受益。这一边,从金融转向教育的三垒股份陈鑫注意到了中国政策和人口红利下,早教市场的机会——目前
早教市场参培率较低,巨大的成长空间是可见的
。另一边,吴正杲则发现涌入教育行业的人、资本、技术都越来越多了,华图教育正是
借助资本、技术和人才的力量来巩固发展的定位
——帮助大学生和归国留学生。
可以看出,
在并购方向上,
「
技术上跟互联网结合,赛道上选择K12
」
是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策略,
但
「
每个细分市场都有春天
」
,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等也逐渐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此外,
2017年是教育行业公司集中上市的元年,大量的公司在港股美股上市,而A股对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要求趋严。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普遍认为真正优秀、专注的公司将获得机会,而教育行业的并购不能只拿钱说话,还要讲
「
真情实意
」
。
做教育行业,不是挣快钱的,需要耐得住寂寞,用情怀和大爱去经营,已经成为教育人的共识。
《潜在的独角兽》圆桌主持人由桃李资本兄弟企业蓝象资本合伙人宁柏宇担任,在参与讨论的嘉宾中,
51Offer CEO
王影代表了留学行业;英腾教育CEO兰涛代表了职业教育;美术宝CEO甘凌和SIA CEO刘子阳都属于泛艺术教育行业,分别专注于国内和国外市场;嗨课堂CEO季忆则是K12在线教育的代表。
可以明显看出,
教育行业的每个细分赛道可能都潜藏着一些
「
独角兽
」
。
在这些潜在独角兽的发展过程中,
「
科技
」
扮演的角色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甘凌就一直想把科技真正带入美术教育的整个流程里,美术宝APP等产品的成功普及就是最好的证明之一。兰涛和王影则把公司业务与人工智能紧密结合,作为一个狂热的技术爱好者,兰涛将人工智能设定为英腾的壁垒之一,建立自己的医学智能知识图谱的知识库,同时也包括用VR、体感和3D做技能培训等;作为留学行业唯一具有大量互联网产品的51offer,在人工智能的使用上也非常有发言权,
「
我们积累了大量数据,并且大幅提高了效率,行业应该有一些技术上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