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水木校友基金(ID:TsinghuaCapital)
【导读】
多次创业,如今深耕投资行业,关于创新创业,星瀚资本创始合伙人杨歌先生有哪些独到见解和宝贵经验?
第一章 我所理解的创业与人生路径
从19岁开始,我曾多次创业,折腾是一个基础,进入市场是很重要的。
没有一个企业家或者创业者从第一天就知道该做什么,都是逐渐迭代的,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创新者》,书里有很多脚踏实地致力于创新而成功的案例
。
后来做投资也是一个漫长曲折、摸索调整的过程。
我投了一些企业比如豆瓣音乐、言几又、铅笔道、rct studio、仔皇煲等,它们现在都有不错的发展。
我首先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创业与人生路径的选择问题。
也是在多年前的清华讲座上,我听到一个很让人触动的理论:
人生发展路径上很重要的点是我们需要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去走一条可以指数型发展的路线,如果想不清楚,即便非常努力也只能走一条高度有限的路
。
所以,不管是创业还是职业选择,首先要选一条正确的路,稳步前走。
另外一句话是徐小平老师说的:
人生要在创业之路上奔跑。
我非常认可这句话,年轻时一定要多去尝试,30岁之前在道德和法律的范畴之内,尝试自己不会的东西,不要害怕犯错误,这样你将来的财富越多。
失败是成功之母,我总结了一些我认为年轻的时候去创业的几个重要点
:
1、要先经历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的过程
我第四次创业把全国高校的圈子联合起来做了一个商业联合会,了解到很多不同行业的知识,意识到我的脑子里只有物理、机械工程这些,而做公司要懂财务、法律、市场营销、管理等知识,要做足够的加法,把各个行业的区别了解透,然后选择要做的方向,开始做减法,刚才说30岁之前尽量多的去犯错,但30岁之后要停止,去专注干一件事情。
如果你从第一天就很专注,那视野是非常狭窄的,可能有非常多的短板。
所以需要一个从增到减的过程。
我自己在创业过程中也有很多切身经历。
因此不要把自己的常规评判机制和思维方式带到市场中去,这样会死得很惨。
而是要先打开自己,接受市场的真实情况,然后再回来。
我给大家推荐第二本书叫《创业36条军规》,我曾经犯过这里面说到的很多错误。
2、30岁之前吃亏犯错是宝贵财富
刚才前面讲到,30岁之前多去尝试多犯错,找到一条正确的路,这些经验就会成为将来的宝贵的财富。
3、不要用知识交换财富,要会组合知识创造财富
真正的财富是拿特殊的价值和知识、资源去组一个体系,用这个体系去创造财富,而不是拿知识去交换,什么是拿知识交换财富?
比如做了一个软件拿到了软著,就去卖这个换取财富,因为交换的东西是线性增长的,终究是很少的。
像腾讯、阿里这样的大企业,就是典型的例子,所以创业也是一样的,不要交换你手头的资源,应该把资源积累起来组合成财富,这是创业的真谛。
4、资源比资历重要,视野比学历重要
注重资源的积累,对人生有很重要的价值,这件事是引爆趋势的。
其次,视野非常重要,要知道全球最领先的公司是什么,他们已经有什么,需要什么,创业最重要的是拥有很多资源和基础之后,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再做更新。
很多创业者找到我说有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但常常大公司在5年前就做了这件事了。
5、人生财富洛必达法则:
素质-知识-资历-资源-声誉
知识是上一台阶的素质,有了知识换来资历,资历换资源,然后才是声誉,当你用声誉去做事情,积累的速度是用资源积累的10倍以上,屡试不爽。
洛必达是微积分里的一个公式概念。
第二章 创业就是把心撑大的过程
投资是一门失败率极高的事情,没有人愿意面对失败,但几乎所有的成功者在成功之前都会历经或多或少的失败。
我曾多次次创业失败,从长远来看,这种不幸的遭遇或许也称得上是某种幸运。
我人生第一次创业是在大二,做了一个数学模型网站。
我当时根本不知道这叫创业,我只是觉得这个事情可以自己做,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感觉,可能你也是一个潜在的创业者。
第二次创业比第一次创业专业很多,我拿到了天使投资,有30多人的团队,项目一度运作非常成功,令我的心态越来越高,没有做到脚踏实地,当时公司有许多投资人想投,最终一家也没投,我们遭遇了资金链断裂。
这次创业经历使我认识到创业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
创业是一件很扁平的事情,不仅要懂技术,还要懂财务、法律等,了解公司的管理运营和成长
。
创业是一件不同于正常逻辑的事情,正常人是今天赚了钱兜里存着,明天再多存一点就可以买东西了,创业的口袋是空的,底下没有收口,赚了多少钱就要放出去,不断赚钱亏钱,考验的是资金和资源运转的能力。
成功的创业不是坚不可摧的战舰,创始人也不是叼着烟头的船长,创业是千疮百孔的海盗船,创始人是千疮百孔却游刃有余的海盗,这叫做创业
。
我后面还有多次创业,第二、三次创业之后,我意识到我认识的人太少了,我要做好创业需要有很多资源,给大家推荐第三本书《引爆趋势》,讲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一件事除了专家还需要和市场上的人进行连接。
第四次创业我就在做这件事,做了一个青年精英商业联合会,我总结了一个规律,从大学开始每三年要学会更新一次自己的人脉平台,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但是每个阶段都可以在当下的圈子里进行信任和资源的交互,这是创业中的一个重要过程。
所以扩张自己的人脉圈,认识不同的人,特别是知识结构和资源结构跟你完全不同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
硅谷的创业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他们有这样的土壤,不同的人在一起,产生火花,非常互补。
后来我们还做了很多其他的公司,我自己开过红酒公司、餐馆,做地产的经纪,推介公司。
为什么要做这些公司?
为了打开自己的视野,先做加法。
然后做了星瀚资本,大家都说现在相对顺利了,其实并不是,创业就是一个不断把自己的心撑大的过程。
矛盾和问题每天都有,这是极其正常的,别把自己看得太重,去解决就是了。
总结以往的创业经验,创业者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具备以下三点性格特质
:
第一:
极强的内驱力
。
坚持到底,最好的内驱力是天然的使命感,但还有其他不同的,比如证明自己、达成愿望等,所以要找到自己的内驱力。
第二:
深刻的世界观
。
每十个创业者里有七个左右有正确的价值观,只有一个有世界观。
世界观是什么意思呢?
深刻认识到这个世界运营的规则,它的机制到底是什么,成功的创业者基本上对这个社会的认知是非常深刻的。
再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叫《文明的冲突:
世界秩序的重建》,讲的是全球的政治、经济历
史
观,很有启发。
明确的世界观能带来正确的认知,引导创业。
第三:
强大的落地能力
。
无论是史玉柱还是雷军,都是非常善于落地的人。
很多创业者就是“只做思想家”是不行的。
一定要把想的东西和实际结合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创业者。
2、创业中重要的个人素质、“四点六商”、五种角色、三类人才
几个重要的个人素质中,第一个是坚持到底。
第二个清华的老学长汤和松先生讲的Decision、Execution、Vision;
决断和执行很重要的起点,其次要看得远
。
另外还有自学能力
。
我在24岁时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在自己脑子里建了一个图书馆,理清了自己的知识结构,梳理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和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然后通过自学去补充完善。
然后还有深度思考行业的能力,有激情、正直,这些都很重要
。
“四点”就是宏观意识、资本意识、品牌意识、系统化管理意识
。
说一下宏观意识,我曾经的一位老板告诉我宏观的认知非常重要,大方向的把握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创业者要培养宏观意识和对各维度的远见。
“六商”就是理商、情商、财商、逆商、政商、德商
。
礼商是用结构化思考东西的能力;
情商是创业的基础,创业需要有感知对方的能力;
财商意味着能闻到商业机遇在什么地方。
逆商是说化险为夷、变废为宝、扭亏为盈的能力,再推荐一本书《创业维艰》,里面有很多这样的案例。
对创业者而言,培养逆商很重要,当遇到痛苦不堪的时候也能用良好的心态往前走
。
政商和德商可能很多人一辈子没有解锁,政商是运筹帷幄资源的能力,真正的企业家能深刻认识到;
德商是仁义礼智信,在中国讲究你敬我一分、我敬你三分。
“五种角色”是说在创业中要均衡团队,人在创业团队里分:
领导者、战士、思想家、工匠和“爱人”
。
领导者是引领团队凝聚力的人;战士是知难而进、面对未知生死往前冲的人,区别于普通的兵;
思想家是深层谋略的人;工匠注重细节;
“爱人”经常被创业者忽略,创业必然会产生冲突,“爱人”就是在团队里协调的那个人,这个非常重要
。
同样,公司还有三类人才:
专家、连接者、推销员
。
着重讲一下推销员,把对方可能想要的东西“安进”对方的脑子里,这个在商业上很重要。
让别人舒服地接受自己。
公司的员工在忠诚度和文化认可度上分几类,这是刘强东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