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传统施工方案,往往采用定位驳辅助挖掘机抛填堤心石,但恶劣的海况环境,导致船舶停靠存在安全风险且难以实现精准定位,岸坡、基槽回淤严重,抛填效率和质量大打折扣,很快该方案便被团队否决。“既然传统施工方案不适用,眼下当务之急便是通过技术创新找到施工最优解。”时任项目总工赵刘群说道,他立即带领团队成立攻坚小组,围绕堤心石抛填难题开展技术攻关。
在四航局技术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经过反复研究分析,团队决定转变工作思路,利用开体驳船进行水上抛填。开体驳船吨量大,抛填堤心石具有成本低、施工效率高、工期短、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是水运工程建设中常见且有效的施工方式之一。为保证抛填功效,项目团队对开体驳船进行优化改造,为其加装了“智慧大脑”GPS定位系统,通过在船体尾部安装定位定向RTK天线,确保实时了解船舶航行期间的实时位置及形态。此外,团队还针对小型开体驳船,提出“无人驾驶”设计理念,引入远程遥控设备,操作人员在岸基操作船舶实施抛石施工,不仅降低人员作业风险,还有效提升抛石精度及工效。
堤心石抛填难题顺利解决,扭王字块安装难题接踵而至。原来,随着主防波堤进入“拐弯”阶段,其外侧坡面受到海浪正面冲刷,一旦扭王字块安装不及时,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后果。
然而若采用传统工艺,将无法实时调整扭王字块姿态,在强涌浪的持续冲击下块体容易发生移位。为保证防波堤质量,一场关于扭王字块安装的工艺革新势在必行。
攻坚小组基于秘鲁海岸的特殊海况,充分借鉴同行业优秀施工经验,决定联合生产厂家引入扭王字块可视化安装技术。项目团队在挖掘机臂的前端安装上负载传感器、姿态传感器及定位定向系统等专业设备,并量身配备履带吊、扁担梁、自动脱钩器,搭建起全新的扭王字块安装系统。操作人员利用履带吊将扭王字块吊装至既定水下位置,根据姿态传感器传递的实时数据,对安装姿态、勾连效果等进行直观监测和精确控制,以灵活调整扭王字块姿态,满足工程建设质量需求。“这就好比加装了‘千里眼’,将以往依靠个人经验施工转换为量化精准施工,大幅提升扭王字块的质量标准、施工效率和实施可控性。”赵刘群说道。
伴随着堤心石抛填和扭王字块安装两大难题的顺利解决,项目主防波堤施工跑出施工“加速度”,堤身推填顺利完工,一条沧海盘龙跃然海上。“未来我们将持续开展技术创新,为推进秘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 望着这座经历多重考验筑起的海上长堤,赵刘群自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