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大幅度减仓苹果这件事,我一直都没有聊,因为没必要。
全是提前写过的。
我提前很久,早在市场上第一次披露巴菲特减仓之前,就讲过。
巴菲特的赌点是什么。
他在押注,市场会经历一次类似于2000年那种程度的泡沫出清。
为此我给读者们介绍过标普500席勒市盈率,巴菲特估值法,讲过市场分两派,估值派和现金奶牛派。
前者认为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盈利能力抬升之后,向价格靠拢,后者认为短期内价格要向下修正。
也分析过美国历史上类似情况,降息时间节奏选择不同,对后续的影响。
已经讲过的,我就不讲了。
天气预报嘛,我提前报有价值,当天还报什么报。
何况咋说呢,这一次市场的变数实际上是比较大的。
因为有懂王这个变量。
懂王这个人的思路是很奇特的。
我不是指换供应商这件事,这件事谁来都一样,板上钉钉,长期执行。
我是指在于美国的发展战略角度,懂王很另类,和所有人都不一样。
你比如睡王这个人,他就从来没有想过要弱势美元,他也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靠美国恢复制造业来赚钱。
尽管美债的规模是逐年快速攀升,尽管维持高利息,维持强势美元的代价很大,但是为了在全球的军事扩张,为了全球采购,这一切,都得忍。
这就是常规思路,除了懂王,你换谁来,基本上都是睡王这个套路。
但懂王这个人,他的思路很古怪。
说穿了就是弱势美元计划,他希望美元是贬值的,从而使得美国民众没有办法以很低廉的价格海外采购,不得已购买美国本土生产的商品,进而拉动美国的制造业,甚至,弱美元,也有利于美国商品的对外出口。
他是这么一套忽视政治军事,纯商业打法的思路。
这套思路的好处就是有利于美国人买美国货,因为美元贬值了,你买进口货不划算了,而且也有利于从美债的利息偿还中喘口气。
但是坏处也很明显,美军就没法维持扩张态势了,因为当你执行弱美元计划的时候,你的海外采购成本大幅度上升了。
懂王不care这个,他似乎对于战争很厌恶。他就想一门心思搞制造业,搞出口那套。
所以我说,如果半年后是懂王上台了,那这个事情异常复杂。
无论懂王这个变量最后落不落地,当下的人们面对的复杂局面,和90年代末的那波人,是非常像的。
像不是说路径一样,而是说,面对的复杂挑战的难度是一样的。
2000年的那次科技泡沫出清之后,紧接着迎来了深刻的变化。
对所有人的生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以至于我们把那之前出生的人和之后的出生的人,用是否互联网原住民来区分。
今天也是一样的。
我前天第一部分讲巨变,你再过十年,回头看今天,你也会发现,很多人被淘汰了,也会有一批新人类诞生了。
我有时候都在想,巴菲特老爷子都这岁数了,他也没几天好蹦跶了,还活的这么认真。
惭愧啊,为什么惭愧?因为咱们的日子还长着呢,路还远着呢。
90年代有本剧,叫做《北京人在纽约》,是姜文演的。
这种剧都是时代程碑式的。
咱们今天回忆起那代人,都是什么享受了红利的一代,发展的一代,而说到自己,都是历史的垃圾时间云云。
我建议你把那本老剧翻出来回忆下,你看看剧中的王启明,把女儿留在国内,和妻子一起离开北京,初到纽约时,他会觉得自己是红利一代么?
人生这玩意儿,你站在后来看当时,和你站在当时看当时,是两样的。
你站在后来看当时,那不就是事后诸葛亮么?
你站在当时看当时,除了一片漆黑,你能看见个六?
刚下飞机,在纽约住进地下室,还欠了妻子姨妈几百美金的王启明,他懂什么叫红利?
他根本就看不到希望的。
他看到的是自己一个曾经的音乐家,著名的大提琴手,到了纽约,洗盘子都没人要,想卖身都找不到地方。
找了个中餐馆打工,用拉大提琴的手洗碗,还被别人嘲笑吃软饭,是老板娘看上他了,给他一口饭。
自尊心受不了,回到地下室出租屋里,给媳妇做饭,安心做家庭妇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