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瞭望智库
2015年底,新华社获批为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直属的首批10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之一。瞭望作为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的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与先期成立的瞭望智库一体化运作。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政事儿  ·  尹锡悦,被立案调查 ·  4 天前  
半月谈  ·  “城市污染杀手”餐饮油烟,该怎么管? ·  4 天前  
半月谈  ·  “我也是个老基层” ·  5 天前  
瞭望智库  ·  两年了,他还在被网暴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瞭望智库

“不能再惯着他们!”这一次,中国驻东南亚国家使馆集体出手了!

瞭望智库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3-16 15:51

正文


就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前夕,为了维护中国游客的合法权益,中国驻印尼使馆进行了或许是近一年来最严厉的一次交涉。


文 | 杜薇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参考消息”(ID:ckxxwx)


3月11日,中国驻印尼使馆发出公告,表示驻印尼使馆领事参赞祝笛近日分别约见了印尼移民总司国际合作司代司长哈多诺及苏加诺哈达国际机场移民局局长卡哈鲁丁。


祝笛在会见中表示,近年来,随着中印尼关系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公民来印尼旅游经商。近期使馆收到一些中国公民投诉,反映他们在印尼出入境时受到机场移民官索要小费。希望印尼方高度重视此事,“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切实维护中国公民的正当合法权益。这也符合印尼方的利益。


使馆官网截图


3天后,中国驻印尼使馆再发针对中国游客的“维权提示帖”——文章旗帜鲜明地表示:索要“小费”?敢于说“No”!使馆方面透露,近期已多次约见印尼移民部门。印尼移民部门相关官员表示,重视中国公民的有关投诉,索要“小费”系个别移民官员行为,一旦发现,将严惩涉事人员。



1

 一次“快、准、狠”的交涉




中国驻印尼使馆的这一次出击,在外界看来,颇有些“快、准、狠”的味道。就在使馆发出公告的前一天,一段“印尼海关向中国游客索要小费”的视频刚刚在微博上引发热议。


“你看,因为是中国人,他们(海关)卡着不让过,你看,(中国游客)掏钱了,看到钱包了吗……”


这是一段由网友3月10日向微博博主“北美吐槽君”发去的视频。虽然视频只有短短17秒,但已记录下印尼海关工作人员向一名中国游客索要“小费”的全过程。视频中,只见一名中年男子被“卡”在海关,不被工作人员放行,后来,他掏出了钱包……



网友发布的视频


这名网友还给该视频配了一段文字——


微博截图


很快,该视频得到了网友的大量转发和评论。“小费”问题也随之再次成为网友们“吐槽”的焦点。大家在留言中抱怨道:“印尼确实被中国人花钱惯坏了”、“中国公民出门真憋屈”、“以后不去了”……




所以,当中国驻印尼使馆为中国游客的“维权”行动被报道后,也同样立即引起了网友们的点赞支持。网友“雨中腊梅”在评论中写道:“中国政府该义正辞严地管管了,有的(同胞)不给(小费)还遭遇暴力,谁还敢去这些国家!



2

两个多月来,多个驻外使馆为中国游客“维权”




“雨中腊梅”的话令人想起今年2月发生在中越边境的一则新闻:中国游客因拒绝给越南边检人员“小费”而遭殴打致伤——“小费”问题,越来越成为中国游客赴东南亚旅游时面临的最主要“麻烦”之一。


而中国外交机构并没有忘记公众的烦恼。于是,在入关小费问题上“替中国游客维权”成为近期中国驻东南亚国家使领馆的主动选择。


参考消息网-锐参考发现,仅从去年12月底到今年3月,就有三家中国驻外大使馆与所在国相关部门交涉。


除了上文中介绍的中国驻印尼使馆,参与这次“集体维权行动”的还有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和中国驻越南大使馆。


去年12月29日,就中国公民反映在柬埔寨入出境口岸被不法人员强行索要“小费”一事,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在官网上发出通告。


通告中明确表示,在柬入出境口岸除需缴纳办理落地签等必要费用外,无需向海关、移民官员支付任何“小费”。如遇不法人员索要“小费”,可在不影响安全和秩序的前提下,据理力争、严词拒绝,坚决维护个人合法权益,避免助长不良习气。


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官网截图


而今年就“中国游客被越南边检人员殴打致伤”事件,中国驻越南大使馆和外交部更是多次对越方进行严正交涉。


事发于2月7日,越方起初并不承认殴打了中国游客谢某。4天后的2月11日,中国外交部就出手了——中国驻越南使馆和外交部领事司负责人先后分别向越南外交部和驻华使馆负责人提出严正交涉;11日当天,外交部领事司在官方微信账号中对此事表达了强烈的愤怒;紧接着,2月12日,中国驻越南使馆也发布了相关声明,再次表示,中国外交部和驻越南使馆就中国游客遭越南口岸工作人员殴伤事提出严正交涉。



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中国外交部就中国公民权益多次向越方进行了强有力“发声”,对越施加了强大压力。终于,2月15日,越南外交部就中国公民被越南边防人员殴打一事进行了回应,称越南“承诺将根据事件性质进行处理”。


3

当领保工作从“高大上”到“贴近你我他”




虽然“小费”烦恼的彻底解决,或许还需要漫长的交涉,还要中国公民身体力行“不惯着”那些索贿的外方人员,然而看到近段时间以来中国使领馆的及时“发声”和“出手”,还是让不少中国网友真切感受了中国外交的“给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中国驻东南亚国家使领馆的“集体行动”,除了积极向外方表明立场严正交涉外,还几乎都在官方网站附上了对国内游客的“温馨”提醒:如果遇到被索“小费”的情况,可以向使馆寻求帮助。


中国驻印尼使馆、驻柬埔寨使馆还特别开设了“小费投诉热线电话”。


图片源自央视


与此同时,几乎每逢中国假期出境游高峰前夕,中国驻泰国大使馆都会发布相关安全提醒。而关于小费问题,在中国驻印尼使馆发布的“维权提示帖”中,用词还相当接地气儿:“为尽可能防止发生类似事件,中国驻印尼使馆送上三条锦囊妙计,助您入出境少烦忧,平安印尼行。”


当领保工作从“高大上”到“贴近你我他”,当中国驻外使领馆开始大张旗鼓地为中国公民遭遇“小费”勒索而展开“维权”,也可以看出中国外交领事保护工作能力和理念的悄然进步。



延伸阅读:


不再“反华”了?!这几个西方国家,突然争着要做中国“最好的朋友”


本文摘编自微信公众号“参考消息”(ID:ckxxwx)


这几天,中国突然多了几个西方朋友!用网友的话说,这画风转换得有点快,它们为啥纷纷向中国靠拢?


 “南海问题不见了”——他们纷纷对华“改调门”


正当全世界都在高度关注2017年中国两会时,澳大利亚媒体《金融评论报》告诉本国读者这样一个信息:“为什么中国政府工作报告要比澳大利亚的联邦预算更重要?”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报道截图


这篇文章指出,尽管中国两会看似距离澳人很遥远,但中国经济的稳定却直接决定了澳大利亚人的“钱袋子”。


对华“吹暖风”的不只有媒体,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的表现更扎眼。他先是向中国伸出橄榄枝,欢迎中国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此后,对于印尼方面提出印澳一起在南海联合巡逻的邀请,特恩布尔明确予以拒绝。


3月7日,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左)和印尼总统佐科(右)在环印度洋联盟首次领导人峰会上。


甚至就连此前多次拿南海问题“挑衅”中国的澳外长毕晓普,也改变了调门。


“澳大利亚与中国的关系不能再强大。”上月在和访澳的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会谈后,毕晓普如此评价中澳关系,而对于南海问题则一字未提。


不仅是澳大利亚,面对中国,同样鲜明转换态度的还有英国王储查尔斯。


英国《泰晤士报》近日刊文称:“查尔斯王子正改变在中国问题上的调门”。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截图


文章称,查尔斯王子3月7日在伦敦与中国官员共同出席皇家音乐学院颁奖礼,并欣赏来自中国艺术家带来的古筝演奏。


《泰晤士报》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此次演奏所使用的的古筝,正是中国领导人2015年访英期间赠予查尔斯王子的。


分析认为,所有这些举动意味着查尔斯王子正在改变多年来对待中国不友好的态度,采取“更外交化”的立场,更好地和英国王室及英国政府一致。


 德国突然要和中国做“最好的朋友”


相比起澳大利亚官员和英国王储对华态度的“大转弯”,另外一些西方国家则希望与中国的友谊“更拉近一层距离”。


“中国可能成为德国新的最好朋友”,德国《商报》在近日的一篇报道中这样展望中德关系的前景。


德国《商报》报道截图


德国《世界报》也表达了类似的判断:《德国突然成为中国最重要盟友》。


“使人提前感受到了春天”的,是有关中德贸易的一组最新数据。2016年中国首次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约为1700亿欧元(1欧元约合7.23元人民币),约占中欧总贸易额的三分之一。


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德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德国本地新闻”网站称,中国在去年成为德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将美国拉下“第一”的位置。


漂亮的贸易数据背后,更有西方媒体注意到:默克尔已经成为西方大国中出访中国次数最多的领导人。如果加上去年9月来华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默克尔任期内访华的次数已经达到十次。


▲资料图片:2014年7月6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中)在成都一家餐厅学习川菜宫保鸡丁的做法。新华社发


德国《商报》文章说,德国与中国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双方都有意愿推动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发展。报道说,德中决定在电动汽车领域进一步加强协商合作,就是这一意愿的体现。


而除了德国,法国总理也在中国推销起了“法国制造”。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称,在美国总统特朗普鼓吹贸易保护主义的阴云下,法国总理卡泽纳夫今年2月出现在中国中部城市武汉,希望推动更多法国和欧洲商品进入中国。


 中外网友都懵了:TA怎么不骂中国了?


为什么这些西方国家都在主动拉近与中国的距离,有的甚至不惜“急转弯”?尤其是对于澳大利亚外长一度盛赞中澳关系的态度,中国网友都有点难以接受:“拐弯太急不怕扭了腰么?”


“那个毕晓普以前骂中国骂得可厉害了,怎么这隔两天就学好了?”今年2月,网友“布琼泥将军”这样问道。



也有网友表示:“听其言,更要观其行。”

而澳大利亚网友同样有心怀疑虑者。有人在脸书上喊话:“小心别被中国骗了。”



不过,更多澳网友则表示支持。有人向毕晓普建议:“这(对华友好)很好,但你首先要向国‘红脖’(指教育和文化水平偏低的白人)解释为什么中澳高层会面如此重要。”



看到自己的国家领导人改变对华态度的同时,不少外国网友也注意到这背后的“特朗普效应”。澳大利亚网友凯伦·亚当斯说:“认识到我们最好的朋友在中国(而不在特朗普的美国),这一点很重要”。



德国网友丹尼斯·S·布鲁兹曼称:“特朗普伤害了我们在世界的位置。现在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了。”



另一位德国网友干脆写到:“再见,特朗普。你好,习大大。美国已不再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了,现在的第一名是中国。”


 “中国对国际秩序的贡献比其他大国做得更好”


相较于网友的直观感受,国际舆论更多看到的则是冷暖变化背后大国政治此消彼长的趋势。


“澳大利亚切换阵地,从美国转向中国,”美国“号角”网站称,澳大利亚现在需要一个美国替代者,这只有一个可能的候选者,就是中国。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也持有类似观点:“在有特朗普的世界,澳大利亚需更多关注中国。”


“西方国家曾经担心,中国会不会成为国际规则的改变者(game changer),但现在特朗普上台后,却让人不禁发问:谁才是规则改变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告诉参考消息网-锐参考,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西方国家内部正在产生分歧,西方一直担心的对秩序的改变、破坏实际上来自西方内部,而不是外部。中国反而成为有力维护和捍卫普遍规则的国家。这让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认识和未来世界形势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德国本地新闻”网站的报道:《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德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


那么西方国家近期纷纷向中国“示好”,是否只是因为“特朗普效应”的短期权宜之计?


“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有一个特征:既有务实合作的一面,也有疑虑和防范的一面。这两面是长期存在的。如前几年,中美博弈的过程中,西方国家一方面加大对中国的投资,但在另一些问题上,如南海问题,就会向美国靠拢。”崔洪建表示,但现在一些西方国家已经发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对国际秩序、对地区稳定的贡献,比其他大国都做得更好。


他举例称,中国在欧洲债务危机中的表现“欧洲人心里是非常认可的”,中国没有落井下石,无论政治上还是实际行动中都给予了欧洲很大帮助。这让西方国家认识到中国正在承担更大国际责任,对它们想要达到的目标是有帮助的。


崔洪建表示,中国在发展和西方国家关系时,虽然也会出现摇摆,中方希望能通过强调长期规划来克服这种摇摆;与此同时,随着中国自身能力的增强,中国在发展和西方国家的关系中主动性也在增强,更主动地提出未来构想、合作规则等,“这也是这几年中欧关系中发生的一个很大变化”。


学术合作联系人:聂智洋(微信号:i87062760),添加时请注明:姓名+职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