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来自插画师Taeko作品)
于教育来说,简单粗暴,无疑是可怕的,具有摧毁性的,致命的,严父未必出孝子。
——智囊君
文|万伊刀 授权发布
●●●●●
1月27日除夕之夜,就在千家万户共团圆普天同庆话新年的时候,云南镇雄县15岁的留守少年小龙(化名),没有迎来新年的曙光,而是决绝地喝农药自杀了。
为什么别人都有好的家庭?我没有!别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而我却只有在阴暗的阳光里度过。
我死了是对我自己的一个解脱,从而为家庭减轻负担,为他们(省)下一笔钱。
爸爸,我死了,你就高兴了,因为不会有什么事会烦你了。
这些是小龙留在世间最后的话语,遗书上的内容。虽然字迹歪歪扭扭,却字字句句含血带泪,自杀的原因令人痛心。
渴望有个幸福温暖的家,渴望有个美好的童年,渴望脾气火爆的父亲能温和点。这就是这个少年在世时的心愿。
他的心愿里,没有锦衣玉食,没有优渥的物质条件,他只想要幸福和温暖,就是许多孩子正拥有正享受着却习以为常的来自家庭的幸福和温暖。然而于他,却是奢侈。
●●●●●
小龙是典型的留守儿童,近年来,因迫于生计,小龙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却发展得很不好,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小龙的父亲心情不好,脾气暴躁。平时无法在家照顾小龙,无暇过问小龙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还常把自己的怒火撒在小龙身上。
就这样,父子之间因为长期缺乏沟通交流,加上小龙性格比较孤僻,自尊心和逆反心较强,致使父子关系一直很紧张,经常吵吵闹闹的。
这些从小龙的遗书里都可以看出来。他写道:
为此我必须申明:我的死与我的家人有着很大的关系,原因是我爸爸他总是给我压力,给我难过……同时我将不再受我爸爸的气。
他在遗书中不断提到父亲,正是父亲的言行将他逼到了崩溃的边缘。可以想到,这是一个辛苦劳作、郁郁不得志、脾气暴躁、不懂教育的“大老粗”,对孩子的教育只有简单粗暴这一种方法。
●●●●●
于教育来说,简单粗暴,无疑是可怕的,具有摧毁性的,致命的。
虽然小龙的父亲迫于生计,不得不丢下孩子去外地务工,虽然他日子紧巴,没有好的经济条件,但他至少可以经常在电话里对孩子嘘寒问暖,给正处于身心发展期的小龙安慰和鼓励,让他内心充满阳光和快乐,在人生的路上坚强积极地前行。
他还可以在过年回家期间,和孩子推心置腹地谈谈心事,多了解他的思想动态,也让孩子了解他在外的不易。相互理解,才是一切关系良性发展的基石。
而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人人过年,欢声笑语,高高兴兴,但我去年、今年,没有得到好日子过,去年(被父亲)打骂、逼问账目,只因为一点小事情,我哭过年。”
打骂、逼问。粗暴、不信任。摧毁了孩子心底的最后一丝温情。
●●●●●
也许有人说,这孩子太脆弱了。但从字里行间,可以理解,他是真的绝望了。
“我还很年轻,不是那么想死,但我受不了气,不要把脾气撒在自己儿女身上,他们是无辜的,上帝把他们送你们身边是希望他们得到爱,而不是父母的怒火。”
非常同意以上观点。孩子没有选择父母的权利,孩子是我们自己要的。孩子是上帝赐予我们最宝贵的礼物,既然生下了他们,就该好好爱他们,而不是将之当作出气筒。
生气,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为什么不从自身找原因?改变自己?
生活窘迫,那就努力工作挣钱,改变家庭条件。孩子不听话,那就平心静气地和他多沟通,了解他的所思所想,多引导,多鼓励,和他做朋友。
没有陪伴,已是爱的缺失,责怪打骂,更是雪上加霜,犯了教育的大忌。
如果不转变教育的理念,不彻底改变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这样的悲剧很难说不会再发生。
事实上,每年都会有类似的悲剧发生,只是这次,因为发生在象征喜庆团圆的除夕,才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和叹息。
●●●●●
悲剧已经发生,逝者已矣,生者当珍重,依然要好好活着。
不必谴责小龙的父亲,他已经悔恨不已,悲痛万分,眼睛都哭肿了。
但我们都要从这个悲剧中反思自己:
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对孩子的关爱是否足够?是否让他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幸福?
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恰当?自己是否足够努力?是否给孩子做了好的榜样?
我们终日奔波,不正是为了给家人幸福和温暖吗?如果家人不快乐,所做的一切又有何意义?
一个幸福温暖的家,比什么都重要。
有一首老歌《我想有个家》,唱出了“小龙”们的心声: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
谁不会想要家,可是就有人没有它,脸上流着眼泪,只能自己轻轻擦。
我好羡慕他,受伤后可以回家,而我只能孤单地孤单地寻找我的家……
小龙,亲爱的孩子,愿你在天堂有个温暖的家。
愿每个亲爱的孩子,都能在爸爸妈妈的呵护下,快快乐乐长大。
*作者:万伊刀,专栏作者,自媒体人。愿以倾世温柔和理性视角,呈现悲欢离合及人生百态,关于亲子育儿、婚恋情感、人生感悟。公众号:万伊刀(ID:wanyidao2016)
海量电影福利来喽,请到公众号:电影志(movie-live)菜单栏自取哦,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