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鉴宝天下
鉴宝天下官方唯一认证账号,央视鉴宝专家组承办民间鉴宝收藏。鉴宝天下以公平公正为首是国内最权威鉴宝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财经  ·  最新航拍画面!救援正在进行→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这一幕,燃爆了! ·  2 天前  
南半球聊财经  ·  为什么要投资一个亏损的产品? ·  2 天前  
财经网  ·  沪指重返3300点,创业板指半日大涨3.63 ... ·  2 天前  
凤凰网财经  ·  暴涨3000%,卖爆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鉴宝天下

捡漏的首要条件是训练鉴赏的眼光:古玩市场一件古董,给谁谁不要,此人5元买下后,转头赚了3个亿

鉴宝天下  · 公众号  ·  · 2020-02-07 06:30

正文




古董文物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其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工艺技术,同时,它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和记载者。所以,有些文物即使残破不堪,甚至是赝品,也价值连城,各收藏家争相收藏购买。有些稀世文物的发现过程相当曲折,比如王羲之的《平安帖》,堪称顶级文物,却曾被曝晒街头无人驻足,甚至以5元低价出售,最后发现还不是真迹!







清朝末期,国运衰落,宫内偷盗成风,很多珍贵的皇室文物被流传于市面王羲之的《平安帖》也被贪财的太监或者宫女偷出了宫外。 但当时偷盗者和购买者并不知其为何物,更不识其价值,以为只是普通的书画 藏品 ,便以低廉的价格成交。 因为不值钱,易手的人也不重视保管,以至于多年后流落街头,差点被当作破布丢掉。






20世纪六十年代,也有说法是在四十年代,北京古玩街的生意很是冷清, 古玩 摊的老板天天以拍苍蝇度日。那个年代,普通人吃饭都成了问题,怎么可能还有闲钱收藏古董呢,也因为大多数人都不重视古玩,很多稀世 孤品 被有眼力见的人捡漏了。


当时被偷带出宫的《平安帖》就被随意丢在地摊上,一位老人路过,眼光毒辣的他一眼就看出这块“破布”非比寻常。便上前询价,摊主出价10块,老玩家想压价便起身作势要走,果不其然,一天没开张的摊主立马喊住了他,最低价5元卖给了老玩家。那急吼吼的样子,仿佛明天就没米下锅了一样。老玩家也没想到自己的随意之举,淘到的竟是一件流传百年的稀世珍宝。







1979年,著名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老先生在机缘巧合之下见到此贴,仔细研究之下,发现这幅帖子虽然只有四十几个字,但周围盖满了数十方收藏鉴赏家的印章,说明流传数百年间,《平安帖》多次易主,且流传有序也,因为历代藏家的精心呵护,《平安帖》得以完整保存。







我们的“盖章达人”乾隆皇帝也是其中的一位收藏者,乾隆五十五年四月,乾隆皇帝为此贴作了释文,又在后面大书“可亚时晴贴”五字,意思是这幅字帖可以与乾隆皇帝当时最喜欢的稀世瑰宝——《快雪时晴贴》相媲美,可看出此贴在他心目中的重量。但此藏品却并非真迹,而是后人临摹作品,但有着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







王羲之生于东晋时期,距今近两千年历史了,不管多好的书画绢本,没有经过专业的保护技术都难以保存下来,而王羲之作为“书圣”,其作品自然是会被后人反复临摹。虽然这件《平安帖》不是王羲之的真迹,但这样的赝品也是世界上寥寥无几的稀世珍品。拍卖会上,各路收藏家争相喊价,从5500万的起拍价一路飙升到2.7亿元,最终著名收藏家刘益谦以总价3.08亿元人民币拍下此藏品,《平安帖》单字高达750万元,可谓是真正的一字千金!




推荐精选文章:

关于"番银"与"烂版银元"的比较

【揭晓】古代兵器谱上前十种冷兵器

低温铜绿釉:明清官窑,难得的收藏珍品!

在古玩的收藏中,我们应该秉承什么样的购藏标准

看的懂藏品 看的透行业 —— 才是真正藏家该有的本领

鉴宝天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