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姜胡说
我姓姜,大家都管我叫大胡子。跨界疯人院院长。我是一名企业顾问,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一直在帮助企业改进产品和团队。姜胡说是我去年开通的私人帐号。在这里,我们只关注两件事:第1.如何帮助个人成长,第2.如何通过成长赚到钱。就这些,别的没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姜胡说

嘘!推荐本"奇"书。偷偷收藏就好,不要外传!

姜胡说  · 公众号  ·  · 2019-03-17 18:0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叫大胡子,山西人。

我的祖籍是山东莱阳。

我不姓胡,我姓姜。

姜太公的姜。


太公在钓鱼之前,做过一段时间算命先生。


我以前也认为算命先生是骗人的,后来发现是我误会了。 说到研究人 (无论你是与人沟通,做产品、运营,经商) ,我和太公是同行


1



解放前,民国时候,江湖上有一个“江相派”。江湖的江,宰相的相。江相派的人自视极高。门规甚严。他们对门人的智商要求很高,不允许将手艺传给子女。

门派中藏有三本“武功”秘籍,分别是:英耀篇、扎飞篇和阿宝篇。


英耀篇的

英,是指一个人的家底、出身。

耀,是指怎么利用高明的手法识人。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你怎样才能有效的洞察用户 ”。全文不过700字,说到识人,实在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我就不贴原文黑话了,摘取一小部分给大家翻译一下。


英耀篇的第1句是这么说的:“ 一入门先观其来意,即开言切勿踌躇。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户走进店来、下载了你的APP、关注了你的公众号。你就要观察他,是谁?多大年龄?什么身份?大概的收入?为什么目的而来?


如果琢磨不透,先不要胡说,慢慢观察,思考他的下一步动作。

如果要开口,就不要犹豫。

通常情况下,你要准备一些怎么说都不会错的话术,最好以问句开始。比如,您是否需要什么帮助?


2


接着往下。

父亲来问儿子,是希望儿子富贵;儿子来问父亲,必然是父母遇到了什么不幸的事情。妻来问夫,脸上露出一片希望神气的,是想丈夫富贵腾达;脸上露出怨望神色的,必然是丈夫好嫖好赌,或者是宠爱妾侍;夫来问妻,不是妻子有病,就是他没有养育儿子。读书人来问,主要是求取功名富贵;商家来问,多数是因为生意不景气。


这就是对生活的理解了。

没事儿的情况下,父亲问儿子干嘛?妻子也不会问自己的丈夫。既然来问了,就一定有原因。

人家闲着没事是不会下载你的产品的,也不会关注你的公众号。所以他既然进来了就一定有原因。


找到那个原因。

他是谁?他提出那个需求的背景是什么?

你必须要往深里思考。


如果有人走进店来问你,你们家有没有钻头?那你首先要识别他的身份。如果他是一名装修工人,那就拿一把钻头给他。如果他是一名居家过日子的人,那她要的很可能就不是一个钻头,而是一个钻孔。


如果一个人想学习UML,她要的很可能不是UML,而是一套分析设计的方法。


你需要了解他的身份以及所在行业的背景信息。你需要比他看得更远


3


屡屡问这些事情,定缺少这些;频频问什么原因,其中一定有原因。要注意啊!有些富贵人会装出穷困倒霉的样子来试你,你要在沙砾丛中辨识出是金是石;要小心啊!有些破落大家的子弟或轻寒之流的人物,会混进一群富贵的人来相命,你要在衣冠队中识别谁是龙谁是鱼。


如果用户反复提及一些事情,说明他很在乎这些。那可能就是他的痛点所在。

深挖它。


但是一定要注意, 不要仅仅停留在用户的表面。你要善于察言观色


表面数据是会骗人的。



比如你问他更喜欢梅兰妮亚还是苍井空老师?大部分的回答很可能是梅兰妮亚。虽然他们可能并不知道梅兰妮亚是谁。放心,如果这个调查问卷很重要,他们会去查百度的。


你需要分辨出来,那些人中,谁才是你的核心用户?哪些是目标用户?哪些人根本就不会购买你的东西。


你需要对那些用户分层。

然后有针对性的为他们设计产品和营销方案。


4



即便是最自命清高的和尚和道士,他们心里仍然忘不了利欲;但那些做官的人物,即使心里很贪婪禄位,也喜欢谈论归隐山林。刚刚新做官的人,他们的欲望极大,而且趾高气扬。而那些长期潦倒或郁郁不得志的人,他们希望都很低,不会有远大志愿。聪明之子,他们高不成、低不就,左碰右碰,结果还是潦倒贫苦;百拙之夫,他们希求不高,上帝会喜欢他,老板会喜欢他,他那饭碗倒是可以长久保持,家中常有结余。皮肉幼嫩而形容枯槁,衣服寒酸却穿鞋踏袜,多是破落户。粗拳大脚而义气自豪,衣服朴素,但带着金玉饰物,必然是个白手兴家的老板。衣饰虽华丽,打扮的很妖姿,眉目间带有风情的,不是当红妓女,就是富贵人家的宠姬。满口对对对,会是个有权势的人物;连声是是是,他的职位、身世一定很卑微。面带愁容、心神不定的,一定是家中发生了不幸的事,但如果言辞闪烁、故意镇定的,必然是他本身的罪恶丑态败露了。


世间百态。

我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一些或多或少的观察。可是没有如此认真细致的把它总结下来。这是你需要学习的。


不要根据一个人的标签做出轻易判断。

高僧其实也有欲望。

并不是所有的公务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有些导师专业上的造诣和他床地间的造诣根本无法相比。


所以你需要认真的观察,真正的深入到用户的生活中去。她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他是怎么解决的?是通过百度吗?还是知乎。或者干脆是自暴自弃。


你必须根据他的行为,

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如果他总是在百度上寻找答案,那你就应该把广告投放到百度上。

如果她总在朋友圈炫耀她新买的衣服,那你就需要通过闺密把信息传递给她。


如果她是一个有宝宝的人,就可以说这样的鲜奶面包,孩子非常爱吃。

多吃几口,

上课更精神一点,

个子长得更高一点。

作为妈妈来说,

这就是每天实实在在的幸福。


所有的价值传递,都是由她和她的生活场景决定的。


5


这就是你每天在互联网上需要面对的。



我给你展示的,仅仅是英耀篇其中的一部分“心法”。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法论。比如像“敲、打、审、千、隆、卖”这样的6字诀,会告诉你怎样一步一步的让用户交出她口袋里的钱包。


另外两篇,“扎飞篇”和“阿宝篇”表面上是教人装神弄鬼、骗人钱财的。那不过是具体的方法。本质上和目前互联网上使用的“营销术”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利用了人性的“贪婪”和“恐惧”。


大概 那些人也都读过这几本书吧。


有兴趣,可以找来读一读。尤其是英耀篇。

学习它,不是为了骗人。

而是防止被骗。


术、法其实是没有善恶的。

有善恶的是使用它们的人。




这是"改变系列"的第 15 篇文章。

第一部分完结:

《小结,个人如何实现商业变现》

第二部分完结:

《小结,普通人怎么利用知识赚钱》



如果想和我聊聊,我在这里:





你还" 在看 "吗?我是有底线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