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世界上最贵的蔬菜之一!
老饕蔡澜把它列为一生必吃美食
,形容这菌类长得像那话儿,而且越大的越贵。
松茸,没来云南之前确是没怎么吃过,完整的松茸都没见过,偶尔吃日料在土瓶蒸里见过可怜的几小片。
吃出学问的汪曾祺老先生说,松茸有着
“陈年宣威火腿香味、宁波油浸糟白鱼鲞香味、苏州风鸡香味、南京鸭胗肝香味,且杂有松毛清香气味”
。
定居大理后,在菌子季的菜市场,发现这东西在云南很普通,早些时候甚至没有名字,俗称“臭鸡枞”,因为云南人最爱的菌子叫鸡枞。
看过舌尖的可能记得,
松茸这种食材无需高超的烹饪技巧,简单料理,就是一道美食,
这成了厨艺平平的我来云南后最爱的一味食物。今年菌子季,照例和藏族朋友一起上山寻找松茸,也对这特别的菌类有了更多的好奇,发现了一本书《末日松茸》,作者是位牛逼的人类学家, Anna Lowenhaupt Tsing。
这本书刷新了我对松茸的一些认知,
「松茸对产地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它只能生长在没有任何污染和人为干预的原始森林中」
,这是编出来为了卖松茸的。
。。
「松茸是一種生長在受人類干擾森林裡的野生蕈類。
它們就像老鼠、浣熊與蟑螂,能吞忍人類造成的一些環境失調」。
日本松茸最繁盛的明治维新时期,社会对木材大量需求,迅速进行的森林砍伐利于赤松及松茸的生长。到了 50 年代,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化,让乡间林地逐渐变为阔叶林,过于阴暗的林间坡地让松树及松茸在70年代的日本近乎绝迹。这是书中试图探讨的一个概念:
人類是否能與各物種保有互不和諧、但又無須掠奪的和平共存?
作者借由寻溯一条微小、罕为人知的商品供应链,从经济活动、生态科学和人类学三个面向,整理出松茸与万事万物盘根错节的故事。
△
夏季的香格里拉
作者优美的文字和引用的日本自然诗、俳句同样非常吸引我:
“松茸是大眾鍾情的秋天印記,它的氣味喚來因夏日澎湃富饒不再的惆悵,也呼引出秋天敏銳高張的感性。
這種感性,在全球即將告別進步富饒的盛夏之際是有必要的,而秋季香韻則引領我走入另一種缺乏安全感的尋常生活”。
另一首十七世紀的俳句
:
「松茸/被誰摘走了/就在我鼻尖。」
感兴趣的可以买一本看看,推荐。
松茸
于我还是满足口腹之欲。
在日本的超市看到都是按颗卖,顶级松茸一颗就上万日元。生活在云南真是幸福,我们是按公斤买,大快朵颐!介绍几种简单的料理方法。对讲究吃食物原味的推荐
松茸刺身
,清洗干净,切片,备上寿司酱油与芥末,就是最鲜美的自然之味。讲究的用山葵代替芥末,陶瓷刀切片。
松茸鸡汤
,只需在鸡汤快熬好的时候,加入松茸再熬一会。
加了松茸的鸡汤,有种鸡汤是不是加了鸡精的错觉,鲜。
煎松茸,
洗净,切片或手撕都行,常用少量黄油煎至微黄,起锅前再撒些盐即可。
我更喜欢用葵瓜籽油这类没有很大气味的油,不破坏原有的气味。煎好的松茸口感带着菌类特有的韧性,混合着松茸特殊的香气,越嚼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