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思行研
真相就像诗词,可绝大多数人都讨厌诗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500亿芯片巨头官宣:成功运行DeepSeek ·  3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中国正对苹果公司开展反垄断调查?外交部回应 ·  3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央行等六部门,最新发布! ·  4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又一家银行理财子公司,成立! ·  4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OpenAI,放大招!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思行研

瑞银-地方债调研反馈

三思行研  · 公众号  ·  · 2024-12-04 21:07

正文




政府的债务减免方案涵盖了哪些“债务”?
11月8日推出的总额为12万亿人民币的债务减免方案,专门用于解决地方政府(LG)在2018年确认的旧有隐性债务。当时,中央政府界定了债务范围,收集了相关数据,并制定了一个为期10年的隐性债务解决计划。据财政部(MOF)统计,“到2023年,已确认的旧有隐性债务中约有50%已经解决”,并且“到2023年底,未解决的隐性债务总计为14.3万亿人民币”,这意味着2018年确认的隐性债务约为28万亿人民币,其中一半,即约14万亿人民币,在2019年至2023年期间已经得到处理。旧有债务的解决伴随着新债务的扩张,据估计,到2024年上半年(H124),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的总债务可能已经达到65万亿人民币。尽管这些额外的LGFV债务不在债务置换的范围内,但由于其系统性影响,它们最终也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得到支持或重组。
隐性债务被置换成了什么,以及最新的进展如何?
11月8日,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一项总额为12万亿人民币的债务减免方案,其中包括计划将10万亿人民币的隐性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为显性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具体措施包括:(1) 在三年内(即2024年至2026年)一次性增加6万亿人民币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用于置换隐性债务;(2) 在五年内(即2024年至2028年)从专项债券额度中重新分配总计4万亿人民币用于债务置换,即每年8000亿人民币。自11月12日起,至少有22个地区宣布发行专项债券以置换现有的隐性债务,截至11月28日,总额达到1.36万亿人民币,其中江苏、湖南、贵州分别发行了2610亿人民币、1290亿人民币、1180亿人民币。尽管到2024年10月,中国专项债券的未偿余额为28.7万亿人民币,但在最近加速发行债务置换债券后,这一数字可能会在2024年11月超过30万亿人民币。专项债券原本专门用于项目投资目的,因此由于项目的自给自足特性,它们不计入财政赤字,但现在它们的使用范围已基本扩大。
2019-2023年期间,如何化解了之前的14万亿人民币隐性债务?
中国地方政府在2019-2023年期间通过多种方式成功化解了约14万亿人民币的隐性债务,包括自上而下的显性债务置换、金融机构的贷款重组以及地方政府自身的资源。
自上而下的支持:1) 2019-2023年期间,共进行了2.8万亿人民币的显性-隐性债务置换,包括(1) 2019-2021年期间发行的8186亿人民币用于县级债务置换;(2) 2021-2022年期间发行的5042亿人民币用于消除北京、上海、广东的隐性债务;以及(3)自2023年10月以来发行的1.5万亿人民币特别再融资债券。2) 政策性银行信贷支持:例如,2018-2021年间,由中国开发银行牵头的银团贷款为10个省的高速公路实体置换了约1.2万亿人民币的债务。
金融机构的支持:银行贷款重组/非标准债务。通过延长到期日和降低利率进行重组(例如,2022年底,遵义道路桥梁建设公司进行了156亿人民币的贷款重组,期限延长至20年)。
政府自有资源:通过财政资金进行偿还;转让或处置国有资产的股份等(例如,贵州省政府在2019年和2020年转让了贵州茅台8%的股份)。
这些措施能否在2024-2028年的债务解决周期中复制?
存在困难。在过去五年中,地方政府确实有更多的能力偿还他们的隐性债务,当时他们的收支压力并不大。金融机构(Fls)在贷款重组方面也更为活跃,因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贷款被认为是优质资产。然而,2024-2028年的周期看起来更加艰难,因为地方政府的土地销售收入和税收收入下降,以及金融机构在执行贷款重组方面的犹豫不决。在地方政府自身解决债务的资源日益减少的背景下,推出了新一轮“多年来规模最大”的债务方案。
新债务置换方案的意义有多大?
一方面,债务置换有助于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债务置换涵盖了有息和无息应付款项,我们之前估计,10万亿人民币债务置换收益中可能有30%用于减少对企业的拖欠,这将加速支付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的总应收账款(截至2024年上半年估计为8.5万亿人民币),然后帮助解决LGFV的3.5万亿人民币应付款项。理想情况下,减少对企业的拖欠可以更强烈地刺激整个供应链的消费和投资。根据我们的估计,到2023年,LGFV的其他应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项分别累计达到17.5万亿人民币/11.5万亿人民币,这些主要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或国有企业之间的“应收”和“应付”,构成了潜在的担忧。
债务置换将如何影响银行的贷款量/净利差/资产质量?
我们认为债务置换方案对银行来说总体上是适度积极的。我们总体认为银行在未来一年可能会保持略微积极的盈利。
贷款增长仍然不错:尽管我们估计,到2024年上半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债务总额的增长已减速至7%的年增长率,但如果不包括10年债务解决计划下的隐性债务,这个比例将接近中双位数的额外LGFV债务增长。如果我们保守假设(1)30%的债务置换用于偿还对企业的拖欠,非标债务首先被完全置换,债券永远不会被置换,银行贷款占据剩余的置换额度;(2) 2024-2025年/2026-2028年运营LGFV债务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8%,计算结果将是(1) LGFV债务总额将从2024年的65万亿人民币增长到2028年的78万亿人民币,(2)银行贷款将从2024年的41万亿人民币增长到2028年的55万亿人民币(或平均每年增加3.5万亿人民币),使得2028年银行贷款占总债务的70%。从总资产的角度来看,减少隐性贷款敞口的银行可能会转而增加政府债券投资,这些投资风险权重较低,没有违约风险,且税收优势更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