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池大数据科研平台
天池,基于阿里云的开放数据处理服务ODPS,面向学术界开放海量数据和分布式计算资源,旨在打造“数据众智、众创”第一平台。在这里,人人都可以玩转大数据,共同探索数据众创新模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数据文摘  ·  Nature重磅:颠覆AI计算,提升460倍 ... ·  5 天前  
艺恩数据  ·  2024年8月文娱行业市场观察 ·  5 天前  
软件定义世界(SDX)  ·  艾瑞咨询:2024年中国金融大模型产业发展洞察报告 ·  1 周前  
软件定义世界(SDX)  ·  安筱鹏:超越AI大模型的“加拉帕戈斯”效应 ·  1 周前  
艺恩数据  ·  2024年8月美妆行业市场观察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天池大数据科研平台

一个企业如何用内部公益创业打动世界:阿里巴巴发布公益创业“琅铘榜”

天池大数据科研平台  · 公众号  · 大数据  · 2017-02-23 22:25

正文

一个APP,寄托着“天下无拐”的梦想;一片“蚂蚁森林”,葱茏着抵挡雾霾的期望;一JIAN公益联盟,储备着一份御寒的温暖;一曲自然之歌,连动着诗和远方的脉搏……


2月22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揭晓的一个内部榜单,“曝光”了上面这些项目的幕后英雄,让他们和项目一起成了公益网红。



在这些项目中,有鼓励大家绿色消费和出行,将个人碳账户与公益行为相结合的蚂蚁森林项目;

有利用技术和公益力量为公安部研发的一个“互联网+反拐”的团圆打拐项目;

有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激活公益数据的价值,促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公益云图数据可视化公益项目……


参与项目的过程,无疑打开了阿里人的一只社会眼,用不曾有过的角度,看待世界和自己创造的价值:那些敲过的代码、设计过的界面、画过的插图、主导过的项目,最后没有化成冷冰冰的KPI,而是给世界上的一些人带去真实的影响和温暖,创造了“有情有义的人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儿”。


“公益早已进入阿里巴巴的血液,”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寄语时说,“公益需要钱,但是光有钱远远不够,公益更需要时间,需要参与,需要行动以及其他用钱换不到的东西。公益不单要有善心,更要有善能,用我们的行动、能力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和投身进来,参与公益的点滴行动,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自己也变得更为健康。”


根据阿里巴巴向外界披露的数据来看,2016年,淘宝公益平台为公益行业筹集善款2.28亿元,参与捐赠人数3.04亿人,捐赠次数达到43.9亿次。

阿里巴巴集团总裁、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金建杭也曾表示,阿里巴巴公益希望在未来5年,能达成每年创造相当于102年时长的公益服务时间、推动百亿人次的公益参与的目标,最终实现人人参与的公益愿景。




附:年度优秀项目案例


公益数据可视化,呼唤公众参与公益上亿人的生活

天渡,公益云图项目经理

本职为阿里云天池平台资深运营,入职5年

“做公益云图这个项目,真的纯属偶然。” 天渡回忆说,“有个周末的下午,我受邀参加阿里公益委员的月会,记得是在之江路的回响画廊,阿里云可视化产品经理永翎通过投影仪介绍公益数据上云的进展。”


“当听完我介绍天池大数据平台之后,所有人眼睛亮了,仿佛都找到了答案:办一场公益数据可视化大赛,通过竞赛形式众集数据开发者的智慧,通过可视化技术展示公益数据的价值,通过大赛的运作树立绿色公益的社会影响力。这是我参加过的非常高效的一次会议。”说到这里天渡的眼角微微扬起。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成立以来一直在探索,如何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公益、来保护环境,两年来公益委员们通过公益资助,扶持NGO组织成长,并推动公益数据上云。通过数据开放面向社会众智是发挥数据价值的最佳通道,但数据如何安全开放、通过什么形式开放、如何引导开发者去使用数据成了委员们关注的重点。


一次讨论中,天池团队leader一婷、阿里云可视化专家永翎、宁朗、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委员益合等一帮人聚在一起,讨论“公益云图”项目,于是,它就应运而生了。随后的两个月多里,在多位志愿者的共同推动下,公益云图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启动并进入了紧张的筹备期。


此后,“公益云图”可视化大赛获得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阿里云、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浙江大学、中国天气网和上海青悦环保的联合支持,探索用互联网的方式来做公益。大赛融合开放气象、空气质量监测、企业排放和公共环境等领域的数据的,基于天池大数据众智平台,参赛者需要挖掘复杂异构多源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以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决策者和公众。


这类内部创业的项目,推动难度和协调复杂度可想而知,真的很幸运也很感谢阿里云这7年的技术储备,为这次临时的公益大赛项目提供了成熟的可视化产品DataV以及平台,为这次大赛作了有利支撑,大大降低参赛者的创作和使用门槛。同时得到了来自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等的专家智库全程支持。



大赛自2016年4月27日南京云栖大会启动以来,有来自全球904支队伍报名参赛,聚集了大批公益和可视化领域的学者、开发者、设计师以及未来之星,选手覆盖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新加坡、英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期间,大赛组织了100名选手代表参加“公益云图”可视化暑期学校,通过理论课程、阿里访学、实战指导等一系列培训,选手的专业能力和视野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初赛共收集到200多组可视化作品,产出56组作品入围复赛,并筛选出16组高质量作品晋级总决赛。



2016年10月13-16日杭州云栖大会期间举行的总决赛,通过答辩、路演、颁奖的一系列运作,角逐出所有奖项,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对学术、对社会、对产业发展都极具贡献的作品。


选手们的作品都大大超出了评委们的预期,每一个参赛选手作品都有非常好的亮点,比如在可视化的应用技术方面,比如在数据挖掘方面,比如在产品的后续应用价值方面,在动态的展示包括动态背后的实时真实数据的支撑,这是相比以往大赛最大的亮点。成为绿色公益、绿色生态的一次有效践行。


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金建杭先生在颁奖台上兴奋的说:“本次公益云图可视化大赛让社会看到年轻的一代对找回碧水蓝天的决心,我们感动于90后,甚至是00后年轻一代的参与,我们也深刻的感到我们的使命,我们希望用公益创投的方式,通过阿里云的普惠科技,让年轻的创客用技术参与环境保护,让年轻人成为绿色经济的主力。”


改变一个按钮,就改变上亿人的生活

秦晨,一JIAN公益联盟发起人

本职为菜鸟裹裹APP的市场运营负责人,入职7年


这是秦晨入职阿里的第七年,她笑称到了“七年之痒”。目前,她带领一个10人的市场运营团队,深扎在物流行业里。


去年2月,杭州爆出一个关于旧衣捐赠的丑闻:杭州很多小区有一只熊猫形状的大桶,相关机构打着回收旧衣、爱心捐赠的旗号,暗地里却把捐赠的物资拿来倒卖。


“捐旧衣服”这个问题曾在秦晨心里埋了好几年,而“熊猫新闻”成为她最后的推力——她想解决这个问题。当时,秦晨所在的菜鸟裹裹APP已经实现了用户一键预约快递员上门收件,并管理包裹运输的实时地点、时间等的数据。她想,为什么不上线一个“一键捐赠”的按钮呢?




有了这个想法后,秦晨在公司内招募对这个问题有共鸣的伙伴,并找到阿里巴巴社会公益部。在他们的支持下,这个项目获得集团资助的100万启动资金,还帮助秦晨联动了壹基金、爱心衣橱、善淘网等多家NGO,成立了“一JIAN公益联盟”。


“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太多了,但过去了再回想,好像也没那么难了。” 秦晨和志愿团队用半年时间,打通了旧衣回收的整个链条。对用户来说,你可以在换季打扫时,整理好旧衣服,在菜鸟裹裹APP上一键下单、快递员2小时内上门取件,物资经过分拣、消毒,会通过捐赠、义卖、回收再造的方式得到二次利用。


有一次,秦晨跟着NGO的伙伴去了一个建筑工地义卖。大家把用户捐赠的衣服摆在工棚门口的桌子。中午,农民工兄弟放了工,好奇地围过来,大家害羞地拿起来端看,“试一试嘛!”“不用啦不用啦,身上挺脏的,别弄坏了。” 那天,很多农民工兄弟花了五块、十块就带回去一件很喜欢的衣服。


“在互联网做C端(注:直接面对用户)的人都有一种情怀吧,那种带给用户幸福和喜悦的感觉,是完成多少KPI都没法比的。” 菜鸟裹裹有4000万用户,秦晨新增加的一个捐赠按钮,就意味着有机会真实改变这4000万人处理旧物资的方式。2016年,一JIAN公益联盟收到5万单捐赠快件,2017年他们的目标是每天都有5万单。


阿里巴巴平台公益的负责人顾潇说,在阿里的产品里,很多按钮的背后只有1-2个人在运 营,而这个按钮的设置却直接影响几百万乃至几千万的用户、商家。这是互联网的特性,它赋予了每个员工极大的权力,能够切切实实地影响他人的生活。但在传统企业,这会相对困难一些,因为他们的员工很难直接感知到自己的影响力,改变的动力就会弱一些;另外,一些企业自上而下的集权式管理方式,也给创新带来了阻碍。 


今年年初,马云在达沃斯论坛上不断地强调“赋权”、“放权“这些词,听上去抽象且宽泛,而我们透过秦晨和一个按钮,看到了”赋权“的真实样子。


阿里是个丛林,资源全靠自己抓取

圆慧,绿动计划项目经理 

本职为菜鸟市场部市场专家,入职半年


半年前,28岁的圆慧从广州搬到杭州,入职了菜鸟网络的市场部。入职后,他收到的第一个任务是“绿动计划”:这是一个针对物流行业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目标是三年以后,整个行业的所有包裹中, 50%的材料可以完全降解,碳排放减少362万吨。


“哈哈哈,我当时听到这个目标,头很大。”圆慧笑道。他当时面临的状况相当棘手:快递行业使用了数以百亿的包装材料,绝大部分无法回收、不可降解。很多塑料袋是由废料加工而成,重金属污染严重超标,撕快递袋过敏、烂手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且污染水土,危害很大。


在那时候,圆慧相当于一个“三无将军”:只有目标,没有团队,没有资源,没有进展。他进一步意识到路途艰难:这是一个涉及太多利益方的社会问题:商家、消费者、快递企业、生产商、政府......要改变,需要巧妙的协同和聪明的商业模式。



但这件事让他莫名兴奋、跃跃欲试:“你想想,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能做到这件事,如果在中国这么大体量的物流行业中,我们做到了,应该都能拿个环保界的诺贝尔奖了吧。”在他看来,这是一次没有风险、背靠大树的公益创业,圆慧将从“绿动计划”中完整地体验从无到有,从0到1。

 

在老板的支持下,圆慧开始在集团内部发起招募:他横跨淘宝、天猫等不同公司,在各个相关的部门寻找对这件事感兴趣的伙伴,很快,快递线、商家线、政府关系线、企业关系线等的十几个伙伴加入一个线上虚拟项目组,从群聊可能性开始,把这件事推起来。

 

从2016年7月第一次讨论起,项目每个月都能收获一点进展。最让圆慧意外的是,这些工作纯属志愿、全靠价值认同、不对他们的KPI产生任何影响,但成员们的投入大大超越他的期望:“有一个快递线的同学,对这事儿特别用心,很多他可以不参加的会议也加入讨论,总希望多分享些经验,帮助项目。”

 

如今,项目做了大半年,他们已经出品了第一批100%可降解的绿色包裹,搭建了一个采购平台,并纳入了政府的支持。而这些工作的背后,除了2个全职伙伴,还有志愿为项目出力的近100个阿里人,横跨不同公司的10多个部门、20多个业务单元,涉及设计、开发、政府关系、公共管理、公益等不同的岗位。



“半年来,最让我感动的是大家的协同,如果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的KPI,这个事情做不下去。这就是一帮有情有义的人,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为这是阿里的核心价值观。”在这个物质至上、少有人被价值观驱动的时代里,圆慧用半年时间,亲自反证了这件事。


圆慧成功地”招兵买马”,用1个人撬动100人志愿参与,得益于20%制度。这是一种起源于Google的制度,意在鼓励员工发起创新项目,孕育了Gmail、Google翻译等伟大的产品。但是在国内,很少有公司真正的顺利推行,实际情况是,当你有一个想法,却找不到人一起做,大家各顾各的,一切都很艰难。


为什么阿里能实现?顾潇分析说,因为阿里巴巴是个强调丛林文化的企业。在丛林中,你需要 自己获取生存的动力和资源,即使是你的本职工作需要完成一件事,也不见得一定会有相应的资源等着给你用,你得找到合适的人、说服他们,让他们认同你、加入你。”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自:bottledream(ID号:bottledream)


为有情有义的公益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