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看电影看到死
死在电影院,是影迷们最大的梦想;死在片场,是导演们最美的绝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  ·  今日小寒 ·  2 天前  
江南都市报  ·  沈腾、马丽,传来好消息! ·  2 天前  
江南都市报  ·  沈腾、马丽,传来好消息! ·  2 天前  
中央戏剧学院实践教学中心  ·  “重创作、重实践”:影视技术实训板块掠影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看电影看到死

有人说《明月几时有》是年度最佳

看电影看到死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7-08 18:10

正文

2017年7月1日,正值香港回归20周年纪念,许鞍华导演新作《明月几时有》先声夺人。


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艺恩开展的暑期档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显示,截止7月3日《明月几时有》上映3天后的满意度得分83.6分,成目前年内单片满意度冠军,这也为正式拉开帷幕的2017暑期档奉献了“开门红”。



 致敬历史,影片满意度居于高位 


1997-2017,在香港回归的20年中,许鞍华导演也走过了从50岁到70岁的辉煌历程,她一直以唯美、流畅、安静的笔调波澜不惊地为观众奉献着佳作。这一次她用朴实无华的镜头语言将时间拉回至抗日战争时期,以东江游击队的真实生活为蓝本,再现了香港这座沦陷之城的生活景象和家园理想、烽火儿女的故事。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显示,除了是截止目前的年内满意度冠军外,与以往(2015-2016)暑期档影片相比,《明月几时有》的满意度仅次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5年,83.9分),与两年前《滚蛋吧,肿瘤君》(2015年)并列排名第二名。


而与历史上调查过的21部剧情影片相比,也仅次于《老炮儿》(2015年,86.4分)排名第二。同时,影片首日票房接近2000万元,一举刷新了许鞍华作品首日的票房记录,此前《桃姐》首日票房1200万元,而影片《黄金时代》首日票房800万元。


 

 家国故事,引发观众思想情感共鸣 


过去的几个月中,好莱坞商业影片主要通过快节奏的故事迎合了观众的视听快感需求,而《明月几时有》则用情感去引领观众,从细节着手,自然而渐进的将观众带入到故事中。


影片《明月几时有》在抗日战争大背景下,将普通香港市民间真挚的亲情和友情,纯洁又无奈的爱情,都转换成了炙热的爱国之情,平凡、心酸却更显伟大。


在观众满意度调查的三大指数中,这部影片思想性得分最高(84.4分),其次是传播度指数(84.1分),这都说明影片引起了观众思想情感的共鸣。在历史调查的110部影片中其思想性指数进入前三位,得分83.0的观赏性指数位居第四位。


 

 以静制动,开辟抗战片创作新语境 


作为一部抗战题材的商业性影片,《明月几时有》没有战火纷飞的场景,没有高潮迭起的矛盾冲突,但带给观众感动的情绪反而更显凝重和绵长,这种以静制动的创作手法,可以说是很“许鞍华”了。



在调查的各个细分维度上,对比专业观众和普通观众的打分排位各有不同,但不枯燥程度、精彩对白和音乐效果评分均位列前五位。


影片故事情节看似散漫无章且缺乏高潮,实则布局缜密、深情涌动。方姑救母时的急迫与选择放弃时的无奈,以及坚强而去时突然蹲下的掩面而泣;日本军官习读吟诵唐诗时的温文尔雅与突然发难李锦荣“七步成诗”的凶恶,以及最后杀害李锦荣前的虚伪与残酷,观众给予了影片“不枯燥”程度较高评分,其中普通观众评分达90.7分,专业观众评分80分。



影片对白极简但只言片语间却有千百种情绪萦绕,如方母刚说“回来给我收尸”,下个镜头就追出来叫了声“兰兰”并把金戒指暗推在女儿手中,又如方姑以及同志们之间不只一次以“胜利再见”告别。简洁的对白却情感厚重直击人心,普通观众和专业观众对此评分分别达84.2分、83分。


另外,影片配乐亦是一大亮点,由日本著名音乐大师久石让亲自操刀,整体风格尽显冷静和克制,无高起高落却让人心弦紧绷。对于影片音乐效果的评价,普通观众评分84.3分,专业观众评分81.3分。许鞍华导演平淡留白的创作手法获得了观众一致的好评,影片传达的正能量、健康积极的价值观念也颇受认可,观众乐于进行分享传播。



影片《明月几时有》作为香港电影的代表,以回忆的形式致敬70年前香港抗战的岁月,记录了粤港团结共赴国家荣辱的故事,填补了中国电影史中香港抗战的空白。


通过网络监测数据发现,影片上映后,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网络热度明显提升,电影公众号《虹膜》中出现了《香港也有抗日英雄》的标题,“东江纵队”、“东江英雄刘黑仔”等关键词的搜索指数大幅上升,也有网友把周迅饰演的方姑和彭于晏饰演的刘黑仔的原型照片分享到了社交媒体上。


而过去的二十年,同样是香港电影北上拥抱内地电影土壤的二十年,二者之间相互滋养渗透,成就了更好的中国影市。一如该片在抗战题材创作上的创新表达,秉持并发扬这种不随波逐流、坚持创新的创作精神,总会被观众欣赏和赞美。




作者| 中国电影资料馆

首发| 文慧园路三号;编辑| 戈多




【 近 期 热 文 】


都说奉俊昊扑街了,我不这么认为

阿巴斯去世一周年,别闭着眼睛活

暑期档,身体和灵魂有个在电影院

东京大逃亡!停电108 天,怎么活

这群95后的动画毕设,你不得不服

我特别看不惯“变形金刚”的生意经

吴宇森谈《红圈》当中的伟大时刻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活色生香花园  吉光片羽

看死观影团|鲸鱼放映室看图猜电影

影史札记|台词时刻|影人访谈|资源共享


 合作投稿 | [email protected];微信 | kdykds

喜欢请关注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

死在电影院 是影迷们最大的梦想

死在片场 是导演们最美的绝唱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