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自从夏至以后,湿热之气愈加明显,越来越多的场所进入了空调冷气模式,就连公交车也开入了空调,而且票价翻倍。如此一来,夏天里的防寒也成了大工程,除了要随时带个外套以外,这个时节,小编要特别推荐厚朴小店的姜枣糖膏。
这个喝起来辣乎乎、甜丝丝的姜枣糖膏每到夏天都是咱们老顾客的最爱。特别是在被动“享受”空调之后,手脚心湿哒哒、凉哇哇的那个时候,这个辣甜口儿的膏太适合了。
空调感冒,浑身冷,阿嚏~~God bless you……
这时候,喝上一碗姜枣糖膏水,肚子里热乎乎的,身上也会舒服很多。就像小时候,受寒的时候,奶奶总会端一碗红糖姜水来。
姜枣糖膏主要成分是怀姜、大枣、红糖和蜂蜜,它有着纯纯的细腻、浓浓的厚重。
以新鲜怀姜榨汁,大枣煎汁后浓缩,再配上广西纯手工红糖,太行山野生百花蜂蜜,姜枣糖膏的整体口感辛辣又甜蜜。
喝着它,小编有点儿怡然自得,禁不住哼起歌:细腻的喜欢,毛毯般的厚重感,晒过太阳熟悉的安全感。分享热汤,我们两支汤匙一个碗,左心房暖暖的好饱满。
像静茹姐姐的歌一样,姜枣糖膏浓浓的、细细的、暖暖的,每一勺都很暖心、很有爱。这么一说,这一口姜枣糖膏也是带了满满的正能量哈。
友情提示:无论是选择姜枣糖膏,还是自己做一些姜枣茶喝,明确一点,
那就是要确保生姜是主角,大枣啊红糖啊,都是配角儿,整体是辣甜口儿
,不是甜辣口儿。
切记切记!
姜枣糖膏,产自河南省博爱县。
它的传统版本叫伏姜。
伏天的伏,怀姜的姜。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啦。
伏姜,古法是手工制作。就像六神曲一样,天时、地利、人和,都齐活儿了做出来的才好。上好的怀姜,用石臼捣烂,取汁,然后加红糖,在三伏天大太阳底下暴晒半个月,蒸发了多余的水分,就浓缩成了伏姜。
只可惜,这种制作方法产量有限,单单是用石臼把姜捣烂这一个环节,就要消耗很大的人力。
为了满足供不应求的产量,在保存了道地原材料的基础上,伏姜以及它的各种升级改良版本,也发展到了机械化生产的时代。
怀姜
,是姜枣糖膏的主要原料之一
。主产于博爱县北部的清化、上庄、柏山三个乡镇和沁阳市山王庄镇一带。博爱是古怀庆府(现河南焦作地区)所辖区域,所以这里的姜被称为“怀姜”。
怀姜个头特别小,它的每个小分叉其实只有普通生姜的三分之一大小。虽然个头小,但是分叉多、块节紧凑,所以整体的块头一点儿也不小。
另外,它还特别耐煮。煮上4个小时,普通姜基本就魂飞魄散,烂乎乎的,一戳就碎。而怀姜则依然瓷实坚硬,像个钢铁战士。
再者,怀姜丝细、色黄,味道鲜辣,质地致密。是与“四大怀药”齐名的药食佳品。
夏天人的肠胃的气血能量不太够,所以,尤其要注意少吃一些温度低的、性质寒凉的食物。老百姓讲“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大夫开药方”,少喝冷饮,真正解渴的叫“生津止渴”,可以把姜作为夏季常备食品。
——徐文兵《四季养生法》
要说起来,贪凉的人其实都是因为怕热。现代很多人就跟冻柿子一样,体内存了好多的凉气、寒气。
要想把寒气排出来,什么方法比较好呢?第一种,用热水烫行不?不行。皮烫破了寒气依然在。第二种,多穿点捂出汗行不行?也不行。这种反而像夏天卖冰棍的人,冰棍捂了被子,反而阻止了寒气外散,外界的阳光也进不来。
那怎么办?有个好办法,就是——让它由内而外地散出来。
比如站桩,又比如在三伏天喝了姜枣糖膏再去站桩。静静地在那一小时两小时,呀,寒气好像出来的越来越多。以前硬邦邦的冻柿子慢慢就软了,一层又一层,不断排出寒气,不管水珠还是冰层,总之,整体的阳气提升了起来。
【禁忌人群】
糖尿病、高血糖、一岁以下的婴儿、孕期三个月内的孕妇、及外科手术后未满三月者禁服。
【慎服人群】
另外,有很多人,喝了姜枣糖膏,不仅不舒服,反而可能出现火上头的状况:心跳加速、眼干鼻子干,嗓子冒烟,喉咙肿痛……这时候要赶紧打住,不能生扛。
特殊情况人群,可先少量尝试。如有不适,请立即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