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你生活在一个早晚高峰共享单车能堵住地铁出口的城市,如果你在大街上见过涂的蓝一块白一块的Smart或北汽电动共享汽车,那么你一定也很有很大几率见过所谓的共享电动车,这种似乎应该紧接着共享单车出现在街头上的事物却姗姗来迟,背负着先天不足的标签在大城市的睡城周围缓慢的扩张着。
中关村站出口一眼望不到边的共享单车
作为共享电动车的“老大哥”,共享单车就曾经是一个集“天使”和“恶魔”于一身的矛盾体,上班族解决了通勤“最后一公里”问题,修车师傅迎来了“职业生涯”第二春,濒临破产的自行车厂仿佛恢复了活力,纷纷重启了带着“落后产能”标签的自行车生产线。而共享单车的另一面,是黑车司机的哀嚎、城管头疼的乱停乱放和各路网文中国民素质的“照妖镜”。
需要充电和停车的共享汽车一直不温不火
但不论如何,我们这个具有各种特例的发展中社会还是最终的接纳了这一新生事物,尽管在背后驱动这一切的也许不仅仅是群众的需求,还有无脑狂奔的资本怪兽和无处释放的剩余闲散劳动力,但就当这一幕幕即将在共享电动车上重演并再掀高潮的时候,一切似乎都因为一道道禁令戛然而止。去除了共享单车健身属性,共享电动车专职解决最后5-8公里出行问题,更纯粹的用途却迎来了更艰难的开局,这一切似乎都因为国家标准GB 17761一1999。
不用看了 图中的电动车已经被禁···
《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规定,电动自行车整车质量不大于40kg;具备脚踏功能;功率小于240W;最重要的是,最高车速低于20km/h。这条诞生于1999年的国家标准看似过时但却牢牢守住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鲜明界限,作为可以“享受”非机动车道甚至是人行道、任何青壮年都可以不受训练就能驾驶的“自行车”,你即使再失控也造成不了超过自行车的危害,这就是为啥一开始被投放的那些黄黄绿绿的电动车胎死腹中原因。
作为北京为数不多的“合规”共享电动车,笔者决定体验一下投放区域比较广泛的7号电单车。除了那一抹亮白,7号电单车在路边人行道的“车海”中并不是那么起眼,基本上也就是个自行车的构造,仔细观察才能发现坐管后方有一个黑色长条形电池,看形状和掂量过整车后感觉应该是铅酸电池(尽管轮毂电机上写的是锂电池专用),重量相当大,不知道对骑行的影响如何。
这个停车点的车似乎都没“来得及”上牌
安装app交过押金后,你就可以上街扫码了,不过7号电单车不像共享单车一样随地都有,他们采用了虚拟停车区,也就是借助地理围栏技术,在城市服务区域内,平均每隔200-300米,设立一个指定停车点。居民密度较大的区域,平均每50米就有一个。用车结束,地图引导前往指点停车点还车。不在指定停车点还车,将扣除“非定点还车费”:还车位置距离最近指定停车点小于1公里,加收10元;超出1公里加收100元。
APP内找停车点很方便直观
如此严格的“违停”惩罚跟共享单车发展初期骑出五环的代价差不多,不过好在停车点的密度还算足够大,而且间接阻止了有车停在难以寻觅的小区内,不会出现找车时间比骑车时间都长的窘境。找车的过程略显繁琐,你必须得先找到附近的停车点,然后输入大概目的地,app才会显示扫码按钮,好在找停车点时会提供街景照片,还算人性化。扫码界面会提示你当前单车以剩余公里数显示的电量,然后就可以解锁啦,笔者闲着没事把周围的车都扫了一圈,最高的一个显示剩余续航28公里。
骑行后需要像小黄车一样“手动”锁车
解锁之后把车从脚撑上推下来就可以骑了,停车之后上锁的过程也就是反过来,先把车推上脚撑,然后必须要在app界面上点击结束用车,否则会一直扣钱,而且超时的费用远比远距离骑行要高。骑行距离小于等于5公里,2元;大于5公里,每超出1公里多收1元,不足1公里不收费。时长方面1小时内不收取费用,每超过1小时收取10元超时费。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7号电单车不管是解锁还是上锁的提示声音都很不明显,完全没有骑完共享单车上锁咔嚓一下就可以甩头离去的潇洒,一定要确认app里面已经锁车了哦!
尽管已经对这种电助力自行车不报有太高的期望,但真正骑上它之后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失落感,因为电动的加入实在是没那么给力,除了起步阶段的共振带来的滋滋声外,你几乎感觉不到什么电机带来的“澎湃”动力,孱弱的加速度并不能让你轻松超越其他共享单车,平路纯电模式下的20km时速也无法在夏日给你带来太多的风凉,不过再快就违法了,我们也不好多说···
羸弱而又沉重的电池是7号电单车的瓶颈 但是成本低
当然符合国家标准的意义还在于7号电单车具有完整的自行车功能,别忘了它还有脚蹬子。怎么说呢,不开电助力的时候,这个车的骑行感受十分接近于第一代摩拜单车,所以大家懂的,实心胎和铅酸电池不是白给的,20寸的车型“轻松”达到28Kg。好在电助力抵消掉这些多余重量之后,加上脚踏的力量还是可以更快的骑行,不过想要达到30km时速以上“带风”的速度,还是需要挺大的脚力。
在北京只要是人多的地方 7号电单车还不算难找
笔者没有“恋战”,绕行小区一圈后就结束还车,还好1公里内不扣钱,让笔者有了些许“安慰”。如果说共享单车在综合了免维护、智能防盗和普适性的前提下实现了中下等的自行车骑行体验,那么7号电单车无论当做电动车还是自行车,体验都是垫底的,也许在补充共享单车市场缝隙中会吸引一部分“中长途”用户,但想要做到共享单车般的普及度,过大停车点密度导致的维护成本上升未免也太大了。
有桩共享电动车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
共享电动车前有共享单车后有滴滴Uber,偶尔还有黑车三蹦子来搅和,一不小心超标了交警还抓你,市场地位之尴尬算是人艰不拆。没错,目前的低价政策确实可以留有一亩三分地,但在如此高昂的维护成本和有限投放密度的高压下,薄利多销下的盈利就成了奢望, 加之政策方面的不支持,也难以获得共享单车背后那雄厚的资本实力,共享电动车的可持续发展真的不容乐观。
超标电动车有可能会被交警“没收”
就在笔者截稿之前,中国共享单车专业委员会刚刚在上海成立,共享电动车还在大城市的边缘苦苦挣扎。如果共享电动车的出现会比共享单车、汽车更早,如果政府的有桩自行车加上了充电功能,如果说国家标准不再拘泥于上个世纪落后的技术水平,没准共享电动车的春天会早早到来,绿源、立马等企业或许成为7号电单车的代工厂。但历史容不得假设,现状决定了共享电动车要想成功,必须翻阅一座座看似不可能逾越的大山,在已经被炒烂的共享经济中另辟蹊径。不管怎么样,还是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