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CA
热爱生活 喜欢文化 关注艺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康石石  ·  英国应届毕业生就业,伯明翰赢麻了 ·  昨天  
国家大剧院  ·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 | ... ·  4 天前  
国家大剧院  ·  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 | ... ·  4 天前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扶青回顾 |《最后一杆猎枪》:草原传来的生命之歌 ·  4 天前  
红秀GRAZIA  ·  12月展览精选速递,艺术盛宴不容错过! ·  4 天前  
红秀GRAZIA  ·  12月展览精选速递,艺术盛宴不容错过!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LCA

有能陪伴我们同行的人,就是幸运

LCA  · 公众号  · 艺术  · 2016-12-29 23:31

正文


“我们独身而来,独身而去,有能陪伴我们同行的人就是幸运。即使只是陪伴了一小段路,也该感谢。”

——爱丽丝·赫兹-萨默


她是世界上年纪最长的钢琴家,也是已知最年长的二战犹太人大屠杀幸存者。奥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是她的童年玩伴,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弗兰兹·卡夫卡曾是家中常客,但这一切都从 1939 年被改变。


《住在 6 号房间的女人:音乐把我拯救》片段 时长 02'11''


巴赫的曲子从这位老奶奶的指缝中流淌出来,画面里的她已经 109 岁了。这个 6 号房间的老奶奶永远在弹奏美妙的钢琴,109 年的人生故事缓缓展开。电影里几未中断的配乐,恰如住在 6 号房间的奶奶持续一个世纪从不停歇的弹奏。听 109 岁的老人回首往事,就像亲眼看到所有痛苦、恐惧的一面在音乐和岁月的魔力下融化、消弭。她说只有到了她的年纪才真正明悉生活的美丽之处,而对观众来说,这份美丽就在她永恒的微笑和琴声里。


年轻时的爱丽丝


第 86 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短片由《 6 号女人:音乐把我拯救 》获得,该短片记录了 109 岁高龄的钢琴家、大屠杀幸存者爱丽丝·赫兹-萨默的故事。2014 年 2 月 23 日,爱丽丝在伦敦与世长辞,享年 110 岁,未能看到这部纪录片获奖,令人倍感遗憾。爱丽丝生于布拉格,早在 1920 年代,爱丽丝就因钢琴演奏者的身份驰名布拉格,而在柏林著名钢琴家阿图尔·施纳贝尔跟前演奏之前,她已是 1933 年维也纳国际钢琴大赛的决赛选手,评论家们常为爱丽丝早期的表演而狂热。


“爱丽丝是我见过的最老的人,在她面前你会有种错觉:眼前这个老太太就是个外星人、《星球大战》里面那种。她的思维像刀一样锋利,什么都记得,笑容像孩子一样纯净,她有时还会跟摄像师‘眉来眼去’:‘帅哥你过来,我要跟你聊天’。”导演 Malcolm Clarke 回忆起爱丽丝,脸上泛着微笑。


2014 年,Clarke 凭借这部纪录短片第二次捧得奥斯卡,但是他坚持“ Alice 是一份天降的礼物,她是如此与众不同。我们只是搭了一个画框,其它的全是她展现她自己。”美国《洛杉矶时报》如此评价她:“她的伟大不仅仅因为坐在 6 号监狱房间的长凳上弹出了美妙的音乐,更因为她从不带着愠怒回首往事。”


为了纪念人生中的第一位钢琴老师,爱丽丝给儿子取名为 Stepan


爱丽丝于 1903 年生在商人之家,母亲是艺术家,她 7 岁开始学琴、30 岁已成名,40 岁那年和 6 岁的儿子 Stepan 一起被纳粹送进了特莱西恩施塔特集中营,同样被抓走的还有母亲、心爱的丈夫,但他们两位最终没能走出集中营。


为了政治宣传,纳粹允许特莱西恩施塔特集中营的艺术家们举办音乐会,以展示“集中营是犹太人生活的新家园”。当人们眼前只剩死亡和绝望时,爱丽丝却选择看见希望:“只要还让我们演奏音乐,一切就不会很糟糕。”


特莱西恩施塔特集中营的孩子们在排练音乐会,Alice 的儿子在其中


在集中营的两年间,她一共演奏了 150 场音乐会,“音乐是唯一能帮助我们保持希望的东西,它让我快乐,也给孩子们安全感”,她的朋友说:“她的音乐让我们回忆起过去的美好,也对未来可能重新回归的生活有了一丝希望”。时常来听音乐会的纳粹军官,因为音乐对她的感激和帮助也支持着她等到走出集中营的一天。黑暗的年代,音乐完成了对人性的慰籍和救赎。苏联军队在 1945 年 5 月将他们最终解救了出来。在被关押的 1.5 万个孩子中,只有 300 个幸存下来,爱丽丝的儿子就是其中之一,母子俩后来一同被送回了布拉格。


1949 年,爱丽丝(前排右二)与幸存的家人在以色列重聚


“相信我,我和很多有着大屠杀经历的人呆过很长的时间,但我从来没有听到任何一个人像爱丽丝这样说:‘在某种意义上,我很高兴我曾经在那里(集中营),它让我变得比其它人更加坚强’”,导演 Clarke 用掌握的大量史料去再现当年的画面,扭曲的图画与爱丽丝的口头禅“生活如此美好”形成一种激烈的对撞感。


战后有很多的德国记者前去采访爱丽丝,他们站在门口不敢进门:“我们可以进来吗?你还恨我们吗?”,爱丽丝请他们进屋、喝茶:“我从来不恨,仇恨只能带来更多的仇恨。他们做的那些事是可怕,但难道亚历山大大帝做得就更好吗?邪恶永远都会存在,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无可回避。”


当年集中营的朋友,成为Alice晚年生活不离不弃的陪伴


“生活的好与坏,并不是取决于生活,而是取决于我自己,取决于我;任何事情的好与坏,我知道坏的一面,但是我选择去看好的那一面”,1986 年,Alice 从以色列移居英国,发现患了乳腺癌,她选择手术治愈。99 岁还坚持游泳和运动,106 岁时每周去老年大学上课,直到去世前,每天不改的是早上 10 点练琴。


2001 年,身为大提琴家的儿子在音乐会之后心脏病突发去世,她时常去儿子的墓地,内心充满感激:“感谢儿子无需经历年老衰弱……他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演奏音乐”。在爱丽丝生命的最后十年,作家卡罗琳·斯托辛格( Caroline Stoessinger )一直陪在她身边,并根据爱丽丝的回忆撰写了《百年智慧》。


暮年的爱丽丝


在纪录片导演 Clarke 看来,幼年的性格养成形成了爱丽丝的乐观,而经历战争与屠杀,让她的乐观更加坚定地成为一种力量,“爱丽丝的乐观就像一种病毒,‘传染性’极强。当你走出她的公寓,就好像刚从心理咨询室出来一样,她会让你感觉非常棒,她可能成为发生在你身上最美好的一件事。影片拍完以后,我跟我的团队在遇到烦心事的时候,比如打不到出租车,我们会相视一笑说:‘如果爱丽丝在,她会说什么?’她已经完全住在我们的脑子里面了。”


纪录片海报


最老的钢琴家和大屠杀幸存者,并不是影片成功的原因,Clarke 说:“因为之前拍摄《天堂的囚徒》( prisoner of paradise )我已经对大屠杀相关的故事产生了抗拒,我的朋友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说服我去见爱丽丝。我当时就想那就喝杯茶好了,可见面一个小时之后、当我走出她的公寓,我知道这是一部必须马上拍的片子,这不只是跟大屠杀有关,她身上有更多的东西。”


没有时间去找资金,参与的人都没有酬劳,但拍摄团队的成员却达成一个共识:“如果我们要做这个,我们就开始做吧。”因为当时 Alice 已经 107 岁,而必须要在她身体还健康、思路仍然清晰的时候,完成这个故事。


“从那(集中营)之后我知道了人生中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活着重要,人与人的关系重要,其他都不重要。我可以说我'感激'这段经历,是的。”爱丽丝说。


附:

哪有空去死?

蔡康永:人生最重要的东西,其实都没有什么用


-END-

新浪微博:LCA的家

LCA 整理 可随意转发至朋友圈

公众号及其他转载请提前告知

LCA 的手工T恤已上线,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




延伸阅读 点击图片查看





LCA:热爱生活 喜欢文化 关注艺术

您有任何建议、供稿都可发至邮箱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