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外5号
CTR媒体融合研究院官方账号。作为中国第一家专注于媒体融合的研究院,集结国内外一线专家学者,媒体、互联网操盘手,为传统媒体探求破冰之路,解决之道;为互联网企业找寻与媒体基因的融合之法,跨界之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生态梦网  ·  终于来了!滨海这两座桥计划完工时间公布 ·  6 天前  
跟宇宙结婚  ·  我们观看徐怀钰2024“倒数3秒演唱会”北京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德外5号

媒体融合:电视人的看法和办法(下) |德外独家

德外5号  · 公众号  ·  · 2017-08-04 20:00

正文


编者按:媒体融合是新媒体时代传统广电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传统广电抓住契机开拓未来发展新蓝图的必由之路。那么在媒体融合的时代,对于传统电视来说,清晰把握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正视自身的优势和所面临的阻碍,在媒体融合进程中切实践行把观众变为用户的努力,则是我们主动拥抱媒体融合、拥抱新时期发展变革的不二选择。


在2017年CSM全国电视客户年会高峰论坛举办之际,CSM特举办一场专题论坛,邀请业界资深领军人物,与大家分享在媒体融合时代传统电视人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及真知灼见。


嘉宾:安徽卫视总监  张阿林

           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  徐滔

           江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江西卫视总监 朱育松

           青岛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 颜涛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总编室主任  陈方柱

主持人:CSM媒介研究执行董事、总经理 徐立军

 

徐立军: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两年前我们做过一次调查,大家认为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体制和机制,既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也不是人才,也不是意识观念,其实我们媒体领导人心里很清楚,目前中国电视的基本面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面临的危机、我们的困境究竟是怎么样的。而今天现场嘉宾发言,认为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我们究竟该怎么走,路径的选择是关键问题,需要我们好好地继续探讨。


年会的主题是用户核心和数据驱动,受众用户化是电视媒体融合进程当中非常核心的命题,我个人认为电视业和互联网业有很大不同,在座的各位嘉宾,你们对于电视观众,对于贵台或者卫视的电视观众了解多少?我们把电视观众变为用户,在整个媒体融合进程当中处在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


朱育松:观众用户化,这几年提得很多。从我们的角度讲,节目播出之后就看收视数据,数据好就开心,不好就难受。最近,江西卫视的栏目《金牌调解》,收视非常稳定,观众忠诚度很高,后来进一步挖掘收视数据发现,这是一个中老年市场,即银发经济。我们发现中国的情感咨询市场有很大空间,所以我们和相关的公司合作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找准用户,把我们的观众变用户,知道他们更新、更多的需求是什么,从这些需求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出来,这是一个很好方向。


徐立军:朱总刚才提到一个非常著名的栏目《金牌调解》,这样的节目类型也是江西卫视的一大特点。我也赞同银发经济,有专家提出“积极老年化”,老年化不是一个悲观、消极概念,老年人的可开发价值仍然很多。

    

颜涛:我曾经负责收视数据一段时间,电视台对观众的感觉来自于年龄、性别、收入,是很模糊的反馈。前段时间,我分管新闻广播,发现广播主持人有很多的微信群,每一个微信群都是满的(五百人),几个群就是几千人,甚至上万人。主持人每天除了做节目以外,在群里面与听众交流,使得广播与受众之间的关系真正成为社群的关系,彼此之间非常的了解,甚至一些家常里短的问题都会在微信群出现。相对而言,电视对受众的了解是模模糊糊的,将这些受众转成用户的概念,是很难往前驱动的。我们对于受众是不了解的,即使现在越做越精确,但比起新媒体、广播还有差距,所以这个转化是一个需要逾越的过程,怎样能够更多了解受众及其个性化需求,才能把他真正的变成自己的用户。


徐立军:电视收视率提供了电视观众的规模和结构的信息,但具体的信息还不了解。现在,受众一直在线上,我们可以用线上的一些办法来了解我们的受众,变成一个一个的清晰的、明确的用户。


陈方柱:对受众的了解是相对的,不了解是绝对的,索福瑞对我们影响非常大。我们的节目怎么做,做给谁看,收视数据分析起到很大作用。如果说这几年,对受众有所了解,有些节目制作出来,收视率高,受欢迎,要感谢索福瑞。有一些节目很尽心做,甚至是业界的大师制作,但播出后收视率很低,我们也很痛苦。


张阿林:对于受众的了解是电视台节目内容生产从业者都关注的问题。我们的目标观众是谁,我们的用户是谁,决定了对这一平台的忠诚度的高低。节目做给谁看,怎么做,都是由观众和用户决定的。所以了解观众、用户是我们最想把握的基础性内容之一。怎么满足用户的要求是我们内容生产中最需关注的内容,所以对于媒体,特别是对于电视来讲,目前在这种大变革、大创新、大动荡的年代,观众用户化至关重要。


徐滔:我觉得徐总这个问题的核心就是现在观众究竟爱看什么样的电视节目。这几年省级卫视很多节目风起云涌,我们可以分析出一些共同特质,例如今年北京卫视推出的《跨界歌王》,很多观众非常爱看。原因何在?首先,《跨界歌王》的团队用洪荒之力打造纤毫之工,《跨界歌王》的每一秒镜头都由57台的摄像机同时转录,呈现的每一朵鲜花,上面都是刚刚喷淋上去的晶莹剔透的水珠,每个环节都是至真至善至美,这样的诚意观众肯定能够感觉到。同时,《跨界歌王》是充满创新力量的团队,捞仔老师改编三百多首歌曲,要让每一个音符对得起选手和电视机前每一个观众,《跨界歌王》是一群电视工匠用自己的工匠精神做出的作品。


中国电视人坚持自己的信仰,我们的作品老百姓就一定爱看,这是我们的精准用户画像。什么是中国电视人信仰,就是永远要坚信手艺的价值,为观众服务。中国电视人要永远坚信创新力量,相信自己跨越一小步就是跨越人生一大步,中国电视人的信仰是永远相信我们自己,相信职业的尊严,相信只要有我们在就是中国电视的黄金年代。综上所述一句话,有信仰就有观众,就有作品,就有CSM的收视率。


徐立军:我还想补充延伸一下,了解观众或者用户,并不仅仅是了解观众究竟爱看什么节目。还应该了解这个观众在节目之外怎么生活:几点起床,几点出门,几点下班回家,用什么社交媒体,甚至什么洗发水,什么化妆品……如果我们对每一个观众和用户,都能够360度全方位了解,我想我们才能够把这个观众和用户真正的运营起来,能够为电视带来增值。


最后一个问题,希望五位嘉宾谈谈对传统电视的媒体融合前景如何判断,用打分方式,如果1分是悲观,10分是乐观,请问你们在1至10之间选择哪一个分数,并请谈谈为什么这么选择?


颜涛:很难选择,6分,谨慎乐观。因为按照我们目前的整体结构来看,方向是正确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有很多的问题,问题的克服不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团队能够解决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集体运行当中才能面对的,所以这里面变数非常多,6分我觉得相对来说可信度更高一些。


朱育松:8分,虽然我们很迷茫,但我们对中国体制有坚定信心,中央、各级政府相信媒体融合,只不过我们现在看不清楚路径在哪里。从宏观层面而言,虽然还迷茫,但保持乐观的态度。


徐立军:前面几位嘉宾也说到我们还想不清楚该怎么走,我听过联想柳传志先生的演讲,还挺受启发。他说我们传统的企业家和互联网企业家最大不同就在于,我们都会想很清楚,甚至抬起一条腿试一试第一步能不能走实,能走实再往前走,但互联网企业不想这些,直接往前走就走过去了。这就是我对朱台一个答案的补充。


陈方柱:媒体融合的前景必须是10分。互联网技术必然是人类共享的,媒体、电视媒体,本身就是技术创新的产物。我们现在提出建立新型传媒集团,必须是综合、融合的,所以未来我们一定朝着这个目标走。目标已经明确,关键在于我们的节奏怎么把握的问题,不同的情况怎么样走、走什么路的问题,但媒体融合的目标必须是10分,这是政治任务,也是给自己机会。


张阿林:我给9分。因为媒体融合势在必行,是我们的责任。此外,媒体融合是媒介和内容系统组成的一个新的综合体,所以这一探索中可能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它还是要往前走。对电视媒体人来说,我们责任更重,前面专家反复讲现在唱衰电视,我们肩负的责任、面临的困难确实很多。我们电视所做媒体融合是为了让电视更强壮。


徐滔:11分。说句实话,我们都感受到了来自广告市场的压力,今天一般,明天也许还一般,但是后天一定会好的,可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坚持不到明天晚上。大家一定要看北京卫视的《生命缘》《养生堂》《我是大医生》,我们的后天非常美好。


徐立军:这是一个有创意的答案。最后要说总结的话,从6分到8分,10分,9分,11分,五个不同答案,其实在座各位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答案。我还想用刚才我致辞当中送给大家一句话作为结尾,我们要让希望具有可行性,不要让绝望具有说服力。刚才各位都说到了,我们目标明确,我们的方向明确,我们目前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走,不知道具体的路径,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让我们这个希望具有可行性,究竟该怎么走,我们一起来努力。CSM一定会与全国电视同行一起并肩作战,结伴同行!


中国第一家

专注媒体融合的研究院

传递信念信心

剖析实践实验

探求对策方法


合作:请联系微信后台

投稿:[email protected]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点下方【写留言】表达您的观点和态度

欢迎将此文章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