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设计智造
致力于平面设计和高端人像后期培训,教学宗旨:“授人以鱼亦授人以渔",坚持“学以致用”的理念。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设计智造

隐喻图形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设计智造  · 简书  ·  · 2018-05-20 18:27

正文

文/杨辽康 韩萍毅 在平面设计中,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人们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的比较而认识事物的特征。尤其是创造相似性的隐喻,通过发现原来没有任何联系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从而为图形的表达提供新的角度。

隐喻是在一种事物的暗示下,使人产生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理解事物以及与其相关心理、语言、文化行为等。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是通过对一种事物的感受与思考产生对另一种事物的联想与感悟。

从根本上讲,隐喻是一种思想之间的交流,是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人们认识了解周围世界的有力工具。隐喻在设计中,多是引用了符号学的方法,隐喻在设计手法上被归纳为借镜自然的手法、借物喻人的手法、借镜人文产物的手法以及抽象几何的隐喻手法等等。 推荐阅读: 图形的视觉创新!设计师的必备技能

隐喻图形

隐喻图形并不能用绝对“是”与“不是”来判断,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对于它的界定取决于受众本身的经验积累,并受到自然环境、地域环境、人文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其实,图形作为一种传达信息的视觉形象,本身就具有隐喻属性。隐喻图形,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够引起受众对过往的经验联想,具有隐喻属性的图像形态。那么隐喻图形语言在设计中有哪些体现呢?

图形符号的隐喻性表达

在设计中,通过图形符号自身所代表的意义去表达隐喻意图是常见,如:三角形表示坚固、圆形表示饱满、矩形表示正直、心形表示情感等等。设计者可以直接引用简洁的几何图形去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还有,通过截取具象事物中的某个节点作为元素进行隐喻意义的传达也是常见的,这些节点,或是一个零件,或是一个标志,或是一个剪影,极具特点和代表性,使观者立即产生对其背后具象事物的联想。

图形布局的隐喻性表达

图形布局的隐喻性表达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将一种或一类的设计元素进行平面的布局,构成某种布局形式或图案形制,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达隐喻意义。

图案肌理的隐喻性表达

图案机理的隐喻性表达是指在设计中通过对某种机理的处理,产生变化性、趣味性、象征性、寓意性的效果。从而给人以强烈的感官感受,表达作者的设计意图。

具象图形的隐喻性表达

具象图型的隐喻性表达是通过一种具体的实物和形象暗示或引导观者对另一事物的联想与感悟。这种隐喻形式的表达可以是借物喻物、借物喻人、借人喻物、借人喻人等。这种隐喻的体现可以是相似事物之间的相互代替、可以是有局部代表整体、也可以是以前因暗示结果。

设计中常用的隐喻手法

隐喻手法在设计中笼统的可以分为直接隐喻和间接隐喻两种,前者是直接通过元素的变形与替换直接表达,开门见山,类似于语言中的修辞手法。后者则是通过一种元素埋下一个伏笔、阐述一种逻辑、表达一种愿望,引导观者对过往经验的回忆与思考,从而产生顿悟或共鸣。如果按照设计的表现手法进行更加细化的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经典图形引用与再现

对经典图形的引用与再现,是指在设计中引用经典的,对大众广泛熟知并接受的图案与形象,体现或表达与经典图案相同性质属性,相同的价值地位。这种经典图型可以是经典的纹理花纹、建筑形式、雕塑器物、名家画作、人物形象等等。

具象图形的抽象处理

在设计中,作者经常为了突出事物的某一种特性而对具象的事物进行抽象化处理,这样会使设计意图更加直接准确的表达出来。

元素的置换与替代

在许多设计作品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两种不同的事物被整合在一起,或者将一种事物的某一部分用另一种事物所代替。这就是元素的置换与代替。置换与代替的内容包括:功能的置换、形体的置换、构件的置换、材质的置换、空间的置换等等。通过这种置换的手法,能够更加清晰的表达作者的设计意图,给观者以趣味感和视觉冲击力。

视错觉效果的营造

在设计中,有许多设计师热衷于营造一种矛盾空间、或是错觉效果去吸引观者的注意和引发观者的思考。设计者多用这种手法去阐述某种逻辑或哲学道理,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其中,埃舍尔在矛盾空间的营造和福田繁雄在图底视错觉效果的表现最具代表性,现在许多设计师都在用类似的手法进行设计创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