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学人生
欢迎关注数学人生。这里为大家提供江湖八卦,数学秘籍,科研经验,留学总结,转行咨询等各类信息。————读完博士之后,有人问我当年读博士期间一个人夜晚从办公室回宿舍的心情,我想起的不是孤单和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大海和天空闪耀的星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不到4折!KAYANO ... ·  22 小时前  
超级数学建模  ·  限时领 | ... ·  22 小时前  
超级数学建模  ·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分手有多痛苦... ·  昨天  
超级数学建模  ·  大学 “一级教授” 和 “四级教授”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学人生

快收下这个小工具,一次性把论文作图与数据处理全部搞定!

数学人生  · 公众号  · 数学  · 2020-11-07 09:11

正文


最近,学术圈发布了重磅消息!


国务院宣布, 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将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教育部网站文件原文


个人信用记录是人的第二张身份证。如果信用不良,坐高铁飞机会受影响,甚至申请不了贷款!


把论文和信用捆绑不失为一件好事。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 今后那些不合格的“注水论文”将越来越难通过。而真正潜心治学、享受科研的优秀人才也得以绽放光芒。


说来也巧,我身边正有这么个优秀到冒泡的奇人,在别人焦头烂额地改论文时,他已经发表了三篇SCI!


而且他和导师的关系很好。导师经常让他帮忙找一些冷门文献,他找得飞快,两人经常一块交流研读。最近导师还拉他进了一个新课题。



每次看到他都是神采奕奕的样子,好像写论文搞研究对他来说是一件乐事。


我原本以为他是个天才。没想到深聊后才发现,原来他有一个“秘密武器”!



01

一年发3篇SCI,师弟靠这招事半功倍!


“我跟你说,论文写得好不好,主要还是看文献。” 他对着我滔滔不绝。


“多查文献是为了不重复别人的工作,为了激发新的想法,为了站到你研究的领域的前沿。如果你几个月不看文献,那么,你已经在这个领域里out了。”


“所以啊,网上的信息这么多,怎么样快速查到你想要的资料,就特别重要。“


说完,他向我透露了他用来查文献的神器: Python。


本来还不太了解,但看他演示后,我惊掉了下巴:



● 下载文献 ●


最让人头疼的文献,用Python 3秒就能定位,5分钟一并下载相关领域的关键文章、重要作者和科研热点,追溯引证关系。




● 处理数据 ●


实验数据自动整合成列表,便于查看筛选;还能自动清洗,一键剔除用不到的。




● 可视化图表 ●


Python能把数据自动输出成折线图、三维图、直方图、嵌套饼图等规范高质量的图表,直观展示千辛万苦得来的研究成果,助力文章发表。



看他天天不慌不忙的,论文倒是发了好几篇。要是所有人早点知道用这个查文献、做数据,写论文时也不至于这么煎熬了!


于是,我和这位老兄打探了一下他和Python的“前世今生”。因为我非常好奇,编程到底是怎么和科研扯上关系的!


他说,他是在参加某次中科院组织的论坛时,接受了有关于Python的培训,发现它功能强大,然后开始学习的。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中科院早已开始在科研领域普及Python了:


△信息来自中科院官方网站


甚至还面向科研人群组织了数据分析方面的Python培训:


△信息来自中科院计算所培训中心官方账号


看来,Python真的是新时代科研的趋势。


编程是程序员的专属,这个观点早已过时了。



02

你有多少宝贵的时间花在了打杂上?


和这位大神聊过之后,我自己又想了很多。


为什么每年都有这么多人一腔热忱投身科研,不到半年就痛苦万分,在论坛上大倒苦水?


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那些杂乱的事情,分散了太多注意力。


最痛苦的不是枯燥实验,而是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手忙脚乱,在堆积成山的文献里扒拉一个正确的版本……


所以,掌握一个 帮你打杂 的工具太重要了。只有这样,你才能把精力集中在科研本身。


近几年Python流行起来,也正是因为它在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方面实在强势。


只需要几行简短的代码,它就可以:


● 网络爬虫,一键爬取全网公开资料

● 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让观点更科学严谨

● 批量处理上百个Excel、Word、PDF文件

● 生成可视化图表,成果展示更专业

……


每一个功能都非常适合科研人。就好像雇了一个助理。


△几千条论文几秒钟瞬间抓取


聪明的科研人,不仅懂得为自己减轻负担,更懂得为未来考虑。


大家常用的MATLAB的体积很大,在7-17G左右,版权费也要上千一万。


Python的体积则比MATLAB小得多。而且Python开源且免费,学起来比较便利。


在常用的数学、数据方向,可以做的,Python基本都可以做,并且可以做得更好。有不少学者认为,Python在不久的将来即可彻底取代MATLAB。


即使你不以编程为生,Python也是诸多高端岗位必备进阶的技能。


所以如果打算在国内就业,用Python代替MATLAB是必备的基础。 这不是哪个好与坏的问题,而是现实综合成本比较后压倒性的选择。


现如今打开招聘网站,“会用Python”常常出现在高薪岗位的任职条件里。


▲各类高端岗位招聘需求(滑动查看更多)


据统计,目前国内Python 人才缺口高达40万, 高端人才稀缺, 年薪30万都招不到人。


知名互联网企业都在使用Python,比如Google、Facebook、NASA、百度、腾讯、美团等。


20年前不会英语等于文盲;而未来不会Python等于文盲。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大数据时代,科研人想要如鱼得水,学会Python应当提上日程。


这也是我想把风变编程-Python小课推荐给大家的原因。它家做的是针对小白的Python课程, 不用看视频,每天抽出半小时, 4天0基础就能入门。


报名超火爆,已经有 220万学员 通过这款课程迅速入门!


这么靠谱的课其实也不贵!为大家争取到了 100 个限时优惠名额,赶紧先扫码抢占名额吧!


查找文献、数据分析

为未来发展多一个筹码

原价156元

仅限前100名8.9元

扫码抢位

👇👇👇




风变历时4年潜心研究了人类学习模型,推出了这款颠覆的编程教育产品,专为从0到1的新手设计。


市面上完全没有其他值得你购买的同类课程。 这个理由说得很直白,但很抱歉,这是事实。



1、学习时间自己定,多忙都能学


不用看直播、看视频课,每节课只需要30分钟,睡前敷个面膜的时间就能学完。


学习的进度自动保存,如果有急事离开,随时回来打开就能继续学习。也可以反复学习哦。


△自己控制进度,学习时间自由



2、玩游戏过关卡,学习会上瘾!


Python小课把晦涩难懂的知识点,都包裹在轻松有趣的电影情节和日常场景中。


趣味交互的学习方式,学起来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每按一次“Enter"键都是一次对话~


△对话式教学页面


你会体验到用代码画出一只皮卡丘、在魔法校园回复校长的来信、在汤婆婆的严防死守下帮助千寻找到名字.....


曾经有学员表示:“一学起来就上瘾了,连闯3关,太有意思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