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妈妈手册
百万妈妈交流育儿经验,教你如何做一个好妈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常青藤爸爸  ·  警惕!给娃用的牙膏一定不能选它! ·  17 小时前  
常青藤爸爸  ·  开学一忙,居然把这么重要的事儿给忘了…… ·  17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妈妈手册

如果你有儿子,一定要让他见这三种世面

妈妈手册  · 公众号  · 育儿  · 2020-03-07 20:59

正文

来源 | 男孩派

ID:boy666dj


作为两个小男孩的妈妈,常听到两种声音:


“男孩穷养就好,不用讲究真省心。”


“养男孩压力大,得每人准备一套房。”


我不禁想,男孩是未来社会的栋梁,家里的顶梁柱,养育男孩,岂是小时穷养或放养,大时用一套房打发这么简单?


教育家史蒂夫在《养育男孩》一书中写道:


“男孩成长为坚韧、有责任感的男人,需要坚定、友善的领路人。

父母要为儿子扬起生命的风帆,开辟精彩的人生航程。”


每个小男孩长成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父母都要做好领路人,带他去见这三种世面。


01

见世界的宽广


之前国庆期间亲戚聚会,老家两个男孩的际遇让人感慨不已。


5、6年前,小安和小北都在中考中失利,差几分没考上县重点高中。


小安的父母认为,考不上重点高中,只能上普通大学,毕业后工资不高。


与其浪费时间,不如打工赚钱,便不顾旁人劝阻,让他回镇上工地做苦力。


这次见面,小安仍做着苦工,日子过得不温不火,说话时总是低着头,全无少年人的意气和自信。


而那年暑假,小北的父亲一如往年,带他到离家最近城市的985、211高校走走看看,鼓励他:


“在普通高中也能读好书,好好学习,将来上重点大学,到城市生活。”


3年后,小北如愿考上重点大学,他见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舍友16岁就考上大学,初次见面捧着《第三帝国的兴亡》看;

班长是学霸,琴棋书画精通,学生工作还做得特别溜;

教外语的老师会说6种语言;

……


小北汲取着大环境和优秀同学的正能量气场,压根不敢松懈,更不可能偷懒。


他穿梭于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争分夺秒学习,努力缩短差距。



几年过去,他从说句话都怯生生的孩子,成长为眼界开阔、从容大方,遇事不怵的更好的自己。


前不久,他申请到奖学金到德国当交换生,路走得比当初父亲寄望的“到大城市生活”还要远。


两个男孩曾经起点相似,后来人生路径迥异。


虽然普通家庭带给男孩的眼界有限,但经过的事、走过的路、见过的人会对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


很多时候,限制想象力的,不是贫穷,而是见识和眼界。


说一万遍名校的好,都不如让他亲自体验感受。


我们无法为孩子打造完美未来,但可以带他去见识广阔天地,让他产生希望和憧憬,懂得谦逊知道进取。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父母希望儿子是鹰,有能力搏击于天地,必须先带他去见世面。


02

见众生的苦难


什么样的男孩有能力决胜未来?


见过世事艰难,并能熬过苦难。


阿里创业初期,有一支赫赫有名的销售团队。


这支队伍中走出了中国互联网企业数不清的创始人和高管:


滴滴出行的程维、美团的干嘉伟、赶集的陈国环、大众点评的吕广渝、去哪儿的张强……


当年团队招聘,考量的首要因素不是学历、不是背景,而是能吃多大的苦。


因为学识、眼界和人品,决定一个人能走多高,而能不能吃苦,决定他能走多远。


电影《灵魂歌王》是关于美国著名音乐大师雷 · 查尔斯的传奇故事。


七岁时,查尔斯因青光眼突然失明。


苦难当前,妈妈没有对他照顾更多,反而待他严格,逼他面对,让他吃苦。



影片中有一幕场景:


失明的小查尔斯在家中慢慢前行却狠狠摔跤,他哭喊求助:“妈妈,帮我,求求你!”


妈妈在角落默默注视,一言不发。


查尔斯只能自己摸索着站起来,却把手误伸进暖炉,被火烫得生疼,看得妈妈泪流满面。


可渐渐地,查尔斯学会凭声音辨别方向,靠听觉捕捉蟋蟀。


见此情景,那个常命令他“把眼泪擦干,你只是瞎了,但是你不蠢”的妈妈抱住他喜极而泣。


吃下生活的苦,儿子变得强大,日后再大的困难,都不会是他人生的绊脚石。


雨果说,困苦能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


人的一生总是用三分辛苦换一分幸福,吃得了多大苦,才能享多大的福。


作为未来的男子汉,要在社会立足有所成就,不仅需要知识和技能,更需要能吃苦的精神。


只有经历过苦,才能不惧怕苦。


有远见的父母明白,年少时吃的苦铺就的是人生的上坡路。


他们会带男孩去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让他在摸爬滚打中生出抗击风雨的铠甲。


舍得让男孩吃苦,是为他的将来插上翅膀。


03

见内心的坚持


作家美亚说:“当你看过世界,见过众生,才发现你要见的世面,是你自己内心的勇敢和自信。”


前段时间,一个有趣话题被送上微博热搜:


中国票房前三甲电影的导演吴京、饺子和郭帆都不是科班出身。


为什么三位导演不仅跨界,还能超越专业人士,取得巨大成功?


因为他们都在兜兜转转、起起伏伏中找到并坚持一生热爱。


就如拿下49亿票房《哪吒》的导演饺子。


每个孩子都有过梦想,但成长过程中很多都弄丢了,饺子也曾是。


初中时,他迷上《圣斗士》和《七龙珠》,想当漫画家,也画得一手好画。


到了高考,为了好就业,他考了药学院。



手握医生的就业保障单,饺子却感到憋闷。


三年后看到同学转行做软件,他才明白自己对漫画的热情从未熄灭。


他决定放弃医学,转行自学动漫。


旁人冷嘲热讽,爸妈虽然看不懂,还是用爱支持,给他买高配置电脑。


毕业后,他先在动画公司工作一年,实现个人技能从兴趣到创作的转变。


为了做出真正满意的作品,他把心一横,辞职了。


那时父亲已去世,母亲继续用爱支持,用每月1000元退休金,支撑二人生活。


18年坚持和死磕,才有了口碑炸裂、中国影视票房排名第二的《哪吒》。


为什么新版《哪吒》里,哪吒爸妈一改形象,成为吒儿的守护者?


因为饺子的爸妈就是如此。


哈佛大学有个研究,说人的一生有七次机会改变人生走向,但只有那些幸运和有胆量的人,才能抓住机会,实现梦想。


那些幸运又有胆量坚持自己内心的人,是父母给了足够的安全感和自由。


就如饺子所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