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南华期货2019商品期货、金融衍生品投资论坛”,上海钢联高级分析师魏迎松)
在魏迎松看来,2018年黑色市场呈现“五高两低”的格局。其一是年度黑色均价表现偏强,尤其是废钢涨幅高;其二在“材强矿弱”格局下,钢厂利润高;其三,在高利润下出现结构性价差,高品质原料的溢价高;其四在于,螺纹钢新国标实施后,合金品种等价格走高;其五是期现贴水高。“两低”则体现在成品材表现与南北价差上,一方面成品材表现有分化,卷螺价差低;同时北方价格优势不再,南北价差偏低。
回顾2018,钢铁供应维持紧平衡状态。据调查,2018年全年粗钢产量(表内+表外)增加1200万吨,废钢消耗增加约5000万吨。同时,环保限产下高炉开工受限,电炉炼钢增加,2018年全国53家电炉产能利用率较2017年提高近20个百分点。
同时,国内钢铁下游消费量小幅增加,表现为建筑用材相对强,制造类(板材)比较弱。在进出口方面,钢材出口继续减少,进口基本持平。而原料端表现为,焦炭紧平衡、铁矿石窄幅震荡。
展望2019年,从宏观来看,全球经济见顶回落预期增强,同时发达经济体增长预期转弱。一方面,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指标于2018年持续回落,增强了全球经济2019年触顶回落的预期;从发达市场来看,美国由于前期减税政策的利好支撑开始减弱,而关税问题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欧洲经济增长重归疲弱,民粹主义以及接踵而来的黑天鹅事件将进一步拖累欧洲经济增长;而中国出口与房地产增速大概率回落,对经济增长驱动力下降,2019年预计增速继续下滑。
从钢铁市场来看,2019年的聚焦点在需求、环保、去产能以及贸易战上。
他认为,在今年的市场中需求是关键,下游能否持续维持较好的用钢量决定未来钢市的基本方向。在这其中,中美贸易摩擦可能间接影响中国钢材需求,主要体现在两点,其一是存在部分钢材转口贸易,其二是中国对美国机电产品出口较多,影响国内板材消费量。
他表示要警惕中美贸易商带来的钢材间接出口的影响,以及国内稳定经济增强投资促进需求。“由于2019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政策或再度微调乃至转向,基建有望再次成为国内经济增长的稳定器拉动国内投资增长,而消费在减税以及政策刺激下以稳定为主,出口在国际贸易摩擦压力下不确定性较大。”
从消费表现来看,2019年中国钢材主要下游行业出现走弱,预计国内粗钢消费基本持平。从分行业看,基建用钢增速提高,家电、机械行业用钢量增速将逐步放缓。
而在供应端,环保是导火索,考虑到环保政策日趋严格,不定期敏感区域线限产举动将影响市场供应,进而改变阶段钢价走势。他表示,随着中国环境保护高度持续提升,2019年钢铁环保限产还将成为常态。此外,需注意到钢铁环保排放标准正在精细化、明确化。
在去产能方面,2016-2018年国内已经完成1.5亿吨钢铁去产能上限指标,未来去产能可能转向减量置换和兼并。他表示,2019年中国指标性去产能可能告一段落,未来主要通过减量置换控制钢铁产能。
其预计,2019年中国钢材供应将小幅增加。在生铁产量上,一方面整体环保工艺装备水平均有明显提升,环保限产力度减弱,原样本高炉产能利用率有提升趋势;其二,2019年高炉新增产能约800万吨左右,但不确定因素增大。
在粗钢产量方面,随着利润收缩,钢厂废钢比同比有所下降,释放出的废钢用于电炉的产能利用率提升。据其预计,2018年预估高炉有效炼铁能力10.5亿吨,电炉炼钢能力1.3亿吨;2019年预估高炉有效炼铁能力10.58亿吨,电炉炼钢能力1.45亿吨;2019年生铁、粗钢预估同比增长1000万吨。
在焦炭方面,由于焦炭依然面临去产能压力,预计焦炭产量供应或有下降。2019年4.3米及以下焦炉面临持续去产能压力(占比40.6%)。在生铁产量预估略增背景下,焦炭全年将处于紧平衡状态。但在一定利润维持下,优质产能将持续扩张供给,整体产量微幅下降。
同时,铁矿石供需维持紧平衡。其预计,2019年全球铁矿石新增3930万吨,全球生铁新增产量约在2000万吨,对铁矿石的新增需求仅在3200万吨左右,铁矿石供需依然紧平衡。
整体来看,他预计2019国内钢铁价格会合理回归,整体下移一个台阶。一方面,GDP增速呈缓慢下行态势;钢材供需由紧平衡到相对宽松,出口小幅增长,全社会库存进入累库阶段;原材料走势分化,焦炭依然强于铁矿,废钢随成品钢下移,与生铁价差进一步缩进;预计全年钢材均价较2018年下移10%左右;最后,钢铁生产企业利润回归,区域差异明显,部分内陆或北方区域成本或一度跌至成本线之下。
*END*
编辑整理:田靖
目前3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