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单读
《单读》出版物(前《单向街》杂志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真实故事计划  ·  牛顿的苹果,砸中了三个重庆男孩 ·  3 天前  
三联生活周刊  ·  离家十年,我终于说出了“过节不回家” ·  4 天前  
新周刊  ·  广东最适合度假的城市,毫无班味 ·  1 周前  
三联生活周刊  ·  消费降级后,我开始痴迷二手市场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单读

许知远 x 张艾嘉:这一腔热血,值得吗?丨十三邀

单读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10-15 09:10

正文


演员、歌手、导演、编剧,张艾嘉有着太多的身份;香港、美国、台湾,她也很自然地融入脚下的异域。张艾嘉的身上有挥霍不尽的能量和热情,就像她自己说的,她有很多感情需要爆发,而也正是这一次次感情的释放,才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张艾嘉。




许知远对话张艾嘉


文/腾讯新闻十三邀


9 月,上海的空气依然燥热。

 

许知远对着张艾嘉刚坐下不久,额头已出了一层薄汗,露台的喧嚣让他不大自在,于是提议转入室内,张艾嘉则始终很镇静。

 

大概是一种天赋,她似乎能够跟无论什么样的环境融洽地相处。十一岁去香港,十二岁到美国,十四岁回台湾……她说自己从未有任何的漂泊感。因为一向认为“我们就是这个世界的人,每个地方我都应该可以很自在地活下去。”

 

▲ 18 岁的张艾嘉,是她入行的第一张照片,摄于 1971 年 - 1972 年。


少年时代的张艾嘉是“炽热”的,她知道自己“心中有很多很多的感情,是很想爆发的”。这些情愫燃烧在爱情里,照亮过他人,也灼伤过自己。她出身名门,得天独厚,19 岁一跨入娱乐圈便走红;从未接受过系统的学院训练,却享有令人羡慕的资源,与众多天才为友——胡德夫、李宗盛、罗大佑、李安、侯孝贤、杜琪峰……她一生乐见成全他人的才华,他们也都成为她生命中的教师。那些深深浅浅的缘分,不知不觉竟也给时代留下了痕迹。年过 60 ,繁华看尽,她未曾丧失爱的勇气,也终于有资格“轻描淡写”。


因为比一般人更早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张艾嘉总怀抱好奇心与敬畏心,在任何境遇中汲取养分。她坦承自己兴趣太多,每样都不够精,但很有趣地是,也擅长发现事物之间奇妙的牵连。如今她肩上殊荣无数,仍最爱以幕后创作者的身份自处。她早就知道,电影就是她一生的事业,不用刻意,也不用急。十月底,由张艾嘉编剧、执导的新剧情片《相爱相亲》又将上映,关于女人,关于爱情,她仍有许多新的意义要表达。


张艾嘉与李宗盛、刘若英近期的同台演出


许知远越来越羡慕张艾嘉经历的那个“黄金时代”,那时候的人,有些笨拙,有些困窘,却把生命越活越大。“这一腔热血是为了什么?值得吗?”父辈们的经历让张艾嘉感怀不已,她则用一种活法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采访结束,许知远惊讶地发现背后的架子上竟摆着一排酒,一拍大腿,大呼可惜:“早知道就喝了!”


身后,张艾嘉悠悠地应了一句:“It's never too late.”(再晚开始都不晚 )


“It's never too late.”是啊,许知远想了想,瞬间无限感慨。



第四期:许知远对话张艾嘉 精剪版



(以下对话摘选自完整访谈)


我觉得我就是“少女小渔”

 

许知远:我前两天重新看了《少女小渔》,我觉得真好。


张艾嘉:怎么讲?


许知远:我这么说可能不礼貌,我真的觉得是你最好的电影。


张艾嘉:是吧,是我自己喜欢的其中一部……


许知远:那里面的人物都卡在两种文化之间,卡在某种边缘,当中这种挣扎是特别吸引你的对吗?


张艾嘉:其实最初的时候我是被“指派”来做这个事情,本来是李安的项目,结果李安自己太忙了,他就突然间跟他们讲不做,希望我来做,我就说好,我来做做看啊。我最后非常进入《少女小渔》,一个原因是我到了纽约以后,我是蛮无助的。因为我们是东方人,尤其是独立制片,我们项目非常小,能够得到的资源也非常非常少,然后发现剧本有一大半是英文的。那个时候是李安的制作人詹姆士·沙姆斯在帮我修改英文的部分,结果他写完我有点傻掉,因为他写的全部都是男的,没有小渔。


我就跟他说:“这个不对啊,这个(主角)是小渔。”他讲了一句话,我觉得很残忍,他说:“我根本不明白,这个女人除了每天到工厂去,然后每天等她的男人回来上床以外,她还能干什么?”我突然就明白,一个外国男人,他们对于这样的一个非法移民、一个女人,没有同情心。我就问他,我说你觉得她除了去工厂跟回家等男人,她还可以干什么?我记得在一个餐厅里,他大骂我,然后我突然就觉得我是小渔,就是我在那里的境况。


后来我就跟李安讲,我说这样好了,他帮我写那个男人,女人我自己写,然后我看怎么把两个放在一起。所以每一天晚上回来,我的心情都蛮有少女小渔的心情,就是在一个这么大的环境当中,我不觉得只是非法,更是一种无助的心情,你要去面对一个完完全全新的环境,你要去生存。




香港电影多年不出经典?


许知远:比如你说金马奖从侯孝贤传到张艾嘉,有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这代人在舞台上时间太长了?


张艾嘉:不会。(笑)你也就说我该下台了。


许知远:没有,因为比如这代台湾人,其实蛮像美国60年代的一批人。比如会产生特别厉害的文化英雄,他们很长时段活跃在这个舞台上。像台湾就是80年代起来的那批人,还是那批华语导演,还是那批唱歌的,就被经典化,下面的反而好像缺乏这样的机会。


张艾嘉:不会吧?


许知远:就是说被经典化基本不太可能吧。


张艾嘉:我觉得还是会,慢慢都,一定会有些人还是会被经典化的,比如说香港杜琪峰之后,王家卫出来了。


许知远:王家卫也是 80 年代初那个时候。


张艾嘉:我还是觉得有几个好的,什么游乃海啊。因为正好又碰到一批导演都往大陆走,突然间香港“真空”了一段时间,我觉得那个是最可惜的时间。


许知远:所以你觉得在那个时候香港电影语言有点断裂了。


张艾嘉:断了一段时间,现在开始又出现了一批年轻的导演,比如曾志伟的儿子曾国祥,就是他们现在都在大陆拍戏。还是有香港电影,就是慢慢地在(衰落),这就是环境,整个社会环境的改变。它发生什么样子的变化,就会影响到你整个事业的变化。


许知远:你看你刚刚批评这个时代太忙了,然后自己也太忙了。


张艾嘉:太忙了,太忙了,因为时代也逼着我在跑。




武侠片是一种流亡电影

 

许知远:那时候你怎么看他们拍武侠片——张彻、胡金铨,现在回忆起来,他们的电影语言、电影风格,就潜移默化地对你有什么影响?


张艾嘉:张彻我当然很清楚,张彻是创造角色,尤其他对男人英雄的角色,我觉得这个是香港一向非常重视的一个东西。张彻的这种精神,我觉得一直到现在还在。从最早期邵氏所有的这些男演员,像是外国的《第一滴血》(史泰龙),就是打不死的一个人。独臂刀,一个手背可以打死全世界的人,就这些东西其实都是蛮英雄主义的,男性荷尔蒙特别强。所以从他塑造角色开始,你就可以看到,香港的电影一直到现在还是有这种精神。不管是讲黑社会的片子,或者是警察,好像香港人的职业,不是警察就是黑社会 ……可能就是因为这是他们缺乏的,所以有一个补偿心态。


许知远:其实我觉得他们是一种流亡电影。这么大的一个中国,流亡到一个小岛上。他想象他什么都失去了,然后在一个殖民地里,它很逼仄,空间也很逼仄,所以他想象一个无所不在的武侠世界,特别自由。回去住那个十平米的房子他很不舒服,所以想象一个美好的世界。


张艾嘉:你想得更深了,对,因为武侠世界本来就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世界。




他们都是我生命里的老师

 

许知远:对杨德昌什么印象?


张艾嘉:他也是个天才。他作为一个电机工程师,对所有东西一定是非常非常有程序的,他不会贸贸然去做。杨德昌的东西是非常完整,结构性非常强。我觉得台湾一直很缺乏的结构性的东西。我从他身上学了非常多的东西,不管剧本方面,还是在写人物角色方面,(对我的影响)到现在都还延续。他们几个我认为真的是我生命中的教师……从胡导演啊,杨德昌啊。或者是从音乐方面,杨德昌怎么样为电影配乐,罗大佑跟我讲,电影也有一个节奏,然后跟李宗盛学习写歌词,跟这些人都很有关系,他们都是我的老师,都是很棒的老师。


许知远:从李翰祥到杨德昌,侯孝贤他们这一代人,包括从胡金铨到徐克,这种“代际”的延续对你来说是什么?


张艾嘉:我只能讲,他们从一个浪漫的世界走向了一个真实或者所谓现实的世界里。那从现实的世界你可以看到,他们又走向了一个浪漫的世界。




爱情为什么让人着迷?

 

许知远:刚才你说你特别着迷爱情的东西,这些情感中的哪些部分让你更为着迷,是里面的某种意外、强烈、稳定性还是什么东西呢?


张艾嘉:应该是温暖吧。


许知远:那以前会这么想吗?二十年前会是觉得是温暖吗?   

 

张艾嘉:我年轻的时候,我自己知道自己心中有很多很多感情,是很想爆发的。


许知远:体内真气十足。


张艾嘉:我真的是这样子的人。可是我不太敢讲,因为我觉得人家会觉得我神经病,谁有什么东西我就很想帮他们:哇,这个人好棒,我帮你。因为我很喜欢看到……


许知远:有才能的人。


张艾嘉:有才能的人能够把他的东西表达出来,我觉得那是很棒的事情,所以我就一直觉得自己很喜欢做这样的事情。那慢慢慢慢地,我就发现有的时候自己会失望,发现人跟人之间的相处并不只是一厢情愿。人家有的时候会觉得,你这个女人好奇怪,自作多情吧;或者是用完了也就算了,又或者跟你翻脸就不认了。就是有很多东西会让你自己觉得有点过不去。


二十多年前,我就开始转移做所谓的慈善工作,开始跟一个慈善团体出去到非洲,到各个国家去做慈善,到现在还在做这些东西,我觉得这样做我把那个……


许知远:释放出来了。


张艾嘉:释放出来很多,我对帮助别人呢,就没有那么多的失望了,因为我释放了。


许知远:释放给更抽象,遥远的对象。




第一期:马东

第二期:诺兰

第三期:蔡国强



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十三邀(ID:XusThirteen)

 无条件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 


欢迎关注单读海外账号


instagram  owmagazine 


facebook  OWmagazine


识别图中二维码,购买全新上市的《单读15:我们的黄金时代》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本期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