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当代女作家A.S.拜厄特在她的小说《婚姻天使》中,描述了一群维多利亚时代的知识分子,通过降神会与“灵魂世界”进行交流的场景。“桌灵动”“自动书写”这些神秘而诡异的事件,今天我们也常在影视剧作品中看到。
在历史上,“招魂术”曾一度风靡欧洲。1848年,美国福克斯姐妹表演了最早的“显灵”,随后这股热潮传入英国,受到追捧,很多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甚至以灵媒为职业。而在这种“迷信”活动的追随者中,不乏知名科学家、作家、诗人等知识分子。
比如,著名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的作者斯托夫人,因爱子夭折而寻求灵媒帮助,试图与“亡灵”沟通,她曾多次致信另一位作家乔治﹒爱略特,探讨“通灵术”;
维多利亚时代的著名诗人勃朗宁夫人,对灵媒与招魂术也表现出极大热情,多次参加著名灵媒霍姆主持的降神会。
然而与此相悖的是,在她们生活的维多利亚时代,恰恰是一个科学高度发展的时代。当时,达尔文、赫胥黎、华莱士等人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发现,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我们不禁疑惑:在那样一个“科学主义、物质主义渐占上风的时代”,
为何“通灵热潮”能如此大规模蔓延?
有一种观点认为,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是对“创世说”的挑战,也是对灵魂的否定,令人们感到不安,这种
不安情绪使“越来越多的人转向灵学
、通灵术及降神会,去
寻找灵魂
永生的证明和支持”。
“铁路,蒸汽,电力,以及这一切所创造的无可置疑的奇迹,都没有足够的威力消除或取代人类对于超自然现象与生俱来的热爱,这种热爱似乎根植于人类心灵的深处。”
对于这种现象,作家
拜厄特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
“19世纪的唯灵论思潮与信仰危机之间有深切而复杂的联系”
,她在小说《婚姻天使》中,通过讲述灵媒帕佩格夫人及虚构的历史人物艾米莉·丁尼生的故事,表现了“19世纪通灵术热潮背后的物质性焦虑”。
这种
以维多利亚时代为故事背景的历史小说
,又被叫作
“新维多利亚小说”。
来自
对外经贸大学的金冰教授
是国内最早对”新维多利亚小说”进行研究的学者,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后现代重构》一文中,
她首次将“新维多利亚小说”这一文学类型介绍到国内学界
。她告诉我们,“新维多利亚小说”的兴起,与上世纪后期英国社会出现的 “维多利亚时代热”密不可分。在当时,
在室内
装饰
、家具
设计
中,“维多利亚风格”受到追捧;
不过在文学领域,“新维多利亚小说”的兴起,也并不是因为对所谓维多利亚黄金时代(the good old days)的缅怀。当代小说家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兴趣,其实是源于对那个时代特有的
“危机感”
的怀念。
英国维多利亚研究者萨莉·沙特尔沃斯指出,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来说,信仰危机带给他们“一种强烈的无所适从的痛苦”。而在
后现代社会
,“这种形式的信仰危机似乎不再可能出现”,人们渴望获得的,是那种“因危机而产生的强烈情感,以及那一刻体验的真实性”。
相比于这种危机感,拜厄特则更多地关注维多利亚时代的复杂性,她说:“维多利亚时代的世界复杂而令人惊奇,它的能量时至今日仍然让人震惊。”
虽然每个人的角度不同,但都在尝试去回应这个时代。就像金冰老师在中读小课《“维多利亚小说”的前世今生》中提到,对于其他作家来说,创作“新维多利亚小说”的动机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共识,就是他们都试图通过书写,提出并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我们如何了解过去?我们试图从维多利亚文化中索取什么?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认识,如何受制于当下的历史认知与阐释模式?又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
如果你也对历史充满想象,对维多利亚时代充满好奇,对历史与虚构充满疑问,
跟随金冰老师一起,来探寻“新维多利亚小说”的前世与今生吧。
金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英美文学研究所所长,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奥地利克拉根福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英美文学,在维多利亚与”新维多利亚小说”研究领域发表一系列学术成果,代表性著述包括《维多利亚时代与后现代历史想象》,《“维多利亚时代”的后现代重构——兼谈拜厄特的历史想象和现实观照》、《女性灵媒:另一类维多利亚人》、《天使还是昆虫?——拜厄特笔下的达尔文主义与自然神论之争》等。
▶
课程目录
01|回望
“维多利亚时代”
02|来生
“新维多利亚小说”的兴起
03|《占有》
浪漫传奇背后的时代图景
04|《天使与昆虫》
达尔文主义与通灵论的交汇
05|《尤金尼亚蝴蝶》
变形记
06|《婚姻天使》
用肉身观望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