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 | 途 | 风 | 控 |
揭示多层次资本市场风险
提高全社会风险辨识能力
明确禁止的校园贷,却仍有平台在换马甲、打游击;
如履薄冰、风险中搏收益的现金贷,也面临着玩家良莠不齐、市场见招拆招的监管难题;
如此背景下,身陷其中的从业者、监管乃至市场本身,都需提升风控内核。
平台:
微易贷平台于2014年6月正式上线运营。
现状:
微易贷的运营公司湖北瑞银普惠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股东谢智平,同时还运营一家电商平台—可以分期(湖北瑞智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也就是平台“信用标”的真正借款人,原始借款人基本上都是不满20岁的学生,可以将其判定为学生贷,整个平台只有这一种产品。
评述:
国家三令五申禁止校园贷,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校园网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鄂政办发〔2017〕42号)要求严肃防范和打击“非法校园贷”活动。
但作为湖北平台的微易贷,在严打期间仍旧持续开展国家禁止的校园贷业务,
我行我素,不知悔改,且严重涉嫌自融,平台发展堪忧。
平台:
微镑客平台位于黑龙江哈尔滨市,于2014年11月正式上线。
现状:
微镑客PC端经营车辆抵押业务,但是在“我要借款”可以通过“助学乐”APP申请借款,助学乐为了帮助同学们填补在学费、生活费及业余爱好培养方面的资金短缺,提供的借款金额为500-30000元。
申请人需要提供个人学校等信息
,认定为校园贷。
评述:
平台将违法违规的产品隐藏在借款端,单独开通APP开展校园贷,
在明令禁止后,但平台依旧逆势而行,对监管法规视若无睹,在暗处违规操作, 投资还需谨慎。
平台:
平台成立于2009年,
是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员。
现状:
诺诺镑客
“贴心计划”
中相当一部分借款人年龄集中在
20-22岁
,借款用途主要为培训助学、就业准备,无家庭收入,月收入保密,借款金额在1000-2000万之间,借款期限较长。
评述:
众做周知,
“名校贷”
是诺诺镑客推出的一款专为在校大学生提供的信用贷产品,2017年4月名校贷正式宣布将暂停新增校园贷业务,转型校园公益平台,2017年7月1日 “名校贷公益”上线,
表面上停止的校园贷业务是不是只是换了名字重新上路?否则这些大量的没有收入的借款人从何而来。
平台:
桔子理财,系乐信集团旗下子品牌。主要对接的是同属于乐信集团旗下的
分期乐
和
提钱乐
上的
分期消费债权
。于2014年7月上线,是中国互金协会理事单位、广东互金协会会员单位,位于广东深圳。
现状:
从现平台来看,桔子理财的全部债权均来自分期乐。分期乐定位是打造最受年轻人信赖的分期购物商城。
其中大学生分期消费炙手可热,且目前大学生仍然可以在分期乐上申请到一定贷款额度。
桔子理财所有产品正常发标,但均未给出债权列表。
评述:
平台在投前没有底层资产披露,考虑到其债权存在一定的敏感性,建议平台尽快提升信披标准,以更为公开、透明的信息自证是否进行了“
校园贷
”变“年轻贷”的擦边球行为。
平台:
平台于2012年7月正式上线,中国互金协会理事单位、北京网贷协会会长单位,
行业第一家上市企业。
现状:
宜人贷的宜定盈产品,全部为债转打包,借款人均为个人借贷,
借款信息严重脱敏,无抵押、无担保、借款用途未披露,
符合对现金贷的定义,且其作为消费金融一个重要的分支在平台产品类型中居首要位置。
评述:
银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中,首次明确提到了规范网贷平台的现金贷业务,在美上市的宜人贷作为现金贷的代表,
需要适时的清理整顿平台的现金贷业务,确保借款人的真实,杜绝欺诈虚假等问题,遵循作为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才对得起行业第一的名号。
平台:
信而富2014年5月上线,同年11月推出现金贷,2017年4月在纽交所上市,是中国互金协会会员单位,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理事单位。
现状:
信而富平台没有散标一对一的债权项目,全部都是资产打包的定期理财,绝大多数资产为现金贷借款,投资前没有披露借款债权列表或借款人信息。
评述:
信而富凭借现金贷业务,背靠腾讯一跃成为行业内知名平台,加之上市的推波助澜,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平台本身的一些问题。
自身运营信息披露较差,具体项目借款信息更是有胜于无,针对现金贷本身低门槛、快速放款的特点,如何防止骗贷、逾期、高利贷、暴力催收等问题颇为考验平台金融硬实力。
毕竟对投资人来说,投资风险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所在。
平台:
平台于2015年5月正式上线,是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会员单位,
平台总交易额2.67亿。
现状:
牛娃互联网金融平台本身并无现金贷产品,其旗下
“牛呗”
APP端,是纯粹的信用贷款,之前主要经营在校大学生借款。
评述:
在经营网贷平台的同时,还开辟借款端提供现金贷业务,风控措施、催收方式等都将成为能否保证还款的重大隐患,
同时对借款人的隐私保护、控制坏账率等现实问题,
也是对平台金融运营能力的巨大考验。
——综述:
校园贷从异常火爆到被明确禁止,无论是我们始终监控的300家范围还是范围之外的网贷平台,其中大多数涉及平台都表现出了及时、坚决的整改意愿与决心,监管效果明显。整改趋势已十分清晰,时至今日仍不做整改的平台虽已不多,但这种将校园贷“隐形化”的遮蔽行为却起到了将整个行业拖下水的负面效果,平台应敢于断臂,清醒选择,尽快及时清理相关业务。
而对于“现金贷”概念,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对平台的金融能力有着更高标准的要求。近期的清理整顿虽起到了一定效用,却仍未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可持续把控风险的监督管理机制。在现有市场背景下,建议投资人合理控制现金贷资产的投资比重,红途亦将对涉及平台做动态监控及针对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