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维舟
维舟的观点、评论与文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都周刊  ·  何小鹏,重磅官宣! ·  昨天  
新华社  ·  新纪录!90.2亿人次! ·  昨天  
笛扬新闻  ·  注意!柯桥要发这笔钱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维舟

疫情过后,中国人的心态会怎样?

维舟  · 公众号  ·  · 2020-02-17 09:39

正文


几个判断,不一定对:


1


权责边界的再界定。


此次出事,上下各方公开甩锅。简言之, 没有授权就没有责任 ,而当无人负责的局面出现时,势必又造成人人自保。鼓吹牺牲、完全奉献、绝对忠诚话语已经出现大幅度衰退,越来越强烈的声音只愿意在明确的权利边界内负有限之责任。


这可能与中国近三十年来的个人主义相辅相成,个人权利的观念也许将更进一步深入人心。如果是这样,这本身将促成集体主义观念逐步瓦解。


2


出现了一种 “中国式生存主义”: 知道一切都不足依靠,最终只能依靠私力救济


本来近三四十年来,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已经不像父母辈那样囤积物资了。但这一次,已有不少人和我说起,看来平常在家里囤一些东西(例如常备几十个口罩)是有必要的。这会出现多严重的囤积,不可知,但 囤积本身所折射的心理,是人们缺乏安全感


不少人开始发现有自己房子的重要性,因为租户这次遭遇与业主的待遇反差太大。甚至有车也是好的,因为公共交通断绝的时候好歹有点用,何况,如果没有二套房,有车至少也有个隔离的空间。


很多人抛弃了幻想,因为他们赫然发现:自己的权利并无保障,眼下的生活甚至只是沙滩上的城堡。受这一念头驱使,移民便成为用脚投票的一个选择。 移民的动机当然一贯很复杂,但这一次很多人是出于一个以前少有的念头: 自救


在美国,生存主义者通常是末世论的极端个人主义者,他们爱抚着自己的武器,随时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并相信世界末日到来的那一天,受教育良好的那一批人将最先被消灭。在中国则缺乏这种末日审判的气氛,也不是为了应对小概率的自然灾变,而更多像《芙蓉镇》里所说的那样,“活下去,像个牲口一样活下去”——那是一种不顾一切想要延续自我生命乃至血脉的原动力。


3


大概是为了引导大家乐观一点,豆瓣创建了一个话题:“冠状疫情退去后的第一天你打算做什么?”结果有一位“晨光草莓酸奶”答:“第一天?应该还是宅在家。假消息太多了,万一第二天辟谣了呢。”


当然,家里的老人也许观念更正统,小心谨慎了一辈子,会真心相信那些“辟谣”,但与其说他们 相信的是辟谣的信息,不如说他们是相信“辟谣”本身 。这说到底还是公信力的问题。就此而言,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


忽然想起十多年前博客“小道消息”的签名档:“只有小道消息才能救中国。”现在这一点越发明了: 由于正式渠道控制太严、公信力严重透支,这次疫情将大大推动人们更进一步转向非正式渠道, 但这随之将使舆论博弈更趋向复杂难测。


4


公信力与民意相挂钩,这本身成为不容忽视的动向,相当于某种非正式投票机制


在公信力崩塌中,赢得尊重的主要是两类群体:一是专业人员,特别是记者、医护人员;二是民间组织,如一些基金会组织的救援、为人们提供生活支撑的电商快递。


至于基层社会的组织者,作为一个群体表现不一,毁誉参半,有些人以辞职威胁,来争取一张入院的床位,赢得小区民心;另一些人则只顾贯彻上级指示。这使公权力要重新赢回尊重变得更难,并且已经在事实上推高了不服从的浪潮。


5


有人提议殉职的医护人员不是“工伤”而应评为“烈士”,这哪怕有争议,也表明一种普遍存在的对医护人员的敬意,也许今后在医患关系纠纷中,医生可以获得更多支持。


但这次医生遭遇的惨烈,是否会打击人们学医的积极性?这或许取决于事后国家层面是否以及如何对医疗卫生的加大投入、医学伦理和社会地位的重建,以及社会意识的改变了。


6


疫情也引发了伦理危机,但这不仅是自我反思,还可能包含着某种无常感。由于组织的混乱,有时病人得到一张床位看起来纯属幸运;而另一些人染病身故,可能也只是因为某个偶然因素。这些本身也是伦理危机,因为 “好人没有好报”对中国人而言是个道德冲击


在历史上,瘟疫的蔓延都会对原有的社会道德秩序形成巨大冲击。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就记载:“由于瘟疫的缘故,雅典开始有了空前违法乱纪的情况。人们看见幸运变更得这样迅速……他们现在公开地冒险作放纵的行为,这种行为在过去他们常常是隐蔽起来的。”黑死病对西方人道德观的冲击就更不必说了,很多原本的道德信条都失去了约束力。相比起来,这次中国社会已经算相当有序,但也出现了患病者在楼道里吐口水报复社会、窃取团菜/快递等种种行为。 大灾过后,行为的恢复容易,但内心道德重建则困难得多


对这次疫情的种种认知,本身就在群体内部造成一种准内战态势,各种意见激烈交锋。以前常说,群里有三大话题最易引起争议:转基因、中医、国学;现在要加上新冠。已经有这样的说法:“在新冠问题上谈不拢,不止不能交友,甚至不能交谈。”这就像当年法国的德雷福斯事件一样,会自动划分不同阵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