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还有映像,当孩子自己一个人在那玩的时候,会经常抬起头看看你,那个眼神像是在获得你的肯定,又像是在确认一下妈妈有没在旁边。你要是正在玩手机或者没有回应,他可能会爬过来,把你的注意力拉回他身上。
淘淘刚幼儿园的时候,我看到有个小朋友总是很安静的坐在那,目光无神的随意看着,对周围的环境也没有任何反应。
他们老师说,这孩子平时可能都是爷爷奶奶带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在带他的时候,没有什么互动,也不和孩子说话,对孩子也没有及时的回应,就是纯粹的“看着”孩子。
之前看过韩国的一个节目,这个节目做了一个“视崖实验”,让孩子和麻麻处在“悬崖”的两边,妈妈们分别用两种方式去回应孩子,孩子看到妈妈不同的表情,做出的反应也完全不一样。
■ 实验开始了......
■第二轮实验,这次妈妈露出了笑容......
完整视频
■韩国版“视崖”:母亲的微笑能给宝宝传递满满正能量
可见妈妈对孩子的回应和互动有多重要!
没生孩子之前淘妈也是一个性格比较内敛的人,孩子出生后每天各种陪孩子夸张的笑,夸张的说,夸张的肢体语言。
我知道这时候的孩子无时无刻都处于学习模仿的阶段,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孩子各项身体机能的发育,让他能学会各种该有的能力。
朋友看到我都说,我像是变了一个人,想象不出来我也会变成这样
,不知道情况的还以为我变成疯婆子呢
~
淘奶奶带孩子的时候,我就有一个要求:多和孩子说话,多互动。别面无表情的抱着孩子转悠半天说不了几句话,孩子也是面无表情的瞎看看。
父母的陪伴,对宝宝的安全感建立很重要,优质的陪伴不仅人在,心也要在。边玩手机边陪孩子那不叫陪伴,只能算是应付。我们应该在每个和孩子相处的时刻,用心去观察宝宝的反应,并在合适的时候给予回应
。
刚出生的婴儿已会崭露出愉快或不舒服的表情,
随着互动经验的增加,很快的,父母会发现,婴儿微笑、哭泣及对事物展现出兴趣的反应会愈来愈明确;同时,不只是父母在响应宝宝的情绪反应,婴儿也会主动响应父母的情绪。
大约三个月左右,婴儿已经是情绪沟通的主动参与者,在一项名为静止表情派典的研究中,父母被要求先与婴儿互动一阵子,然后突然静止表情,以完全没有反应的脸看着婴儿,看婴儿会有什么回应。
大多数的婴儿面对父母突然中止的情绪沟通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就开始展开各种努力试图引起父母的响应,例如做出不同的表情、发出各种声音,甚至尝试身体动作,当婴儿发现不管怎么努力父母都不回应时,婴儿会转开头、回避视线或开始哭泣。显然,情绪无法继续沟通对婴儿而言是很大的挫折,即使是才三个月大的婴儿都希望在互动时得到父母情绪的响应。
接下来的几个月,父母会发现婴儿的表情、凝视、声音、姿态愈来愈与环境或当时事件的意义有关,主动向父母表达情绪的状况也愈来愈多。
随着互动经验更多,照顾者的情绪讯息对婴儿会变得更加重要,大约八到十个月之间,婴儿会发展出「社会参照」的能力,例如婴儿看到一个新玩具,他不会直接就去探索,而会回头去看妈妈的表情,如果妈妈这时露出鼓励的笑容,婴儿就会试着去摸摸看,但如果他回头看到妈妈露出的是担忧或害怕的表情,婴儿就会退缩,不敢去尝试新玩具。
这是很了不起的能力,婴儿虽然对这世界上的东西了解还很少,但他已经懂得藉由照顾者展现的情绪讯号来判断陌生事物的意义,知道这个东西是可以去探索的,还是应该远离的。
这种很敏锐的、和照顾者之间一来一回的情绪互动,以及懂得藉由照顾者情绪讯号来了解事物的能力,让婴儿更有能力探索环境及与人互动,对于认知成长和社会行为的发展非常重要。但这种能力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婴儿和照顾者之间藉由互动慢慢培养出来的信任和默契。
婴儿情绪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照顾者的敏锐度”,意思是,照顾者可以根据婴儿的需要和反应,很有区别性的回应他。例如:宝宝因肚子饿而哭泣时,可以很快得到哺喂;宝宝焦躁害怕时,可以立刻得到安抚。这种依婴儿需求给的正确回应,有助婴儿更有区别的表现出自己在各种情况下的需要,父母会发现宝宝变得更容易理解且愈来愈好带,宝宝也会更有安全感、更信任父母,因而对父母的情绪讯号更有反应。在这种互动关系中,亲子之间的亲密感就会愈来愈深厚。
相对的,不敏锐的父母经常弄不清楚宝宝的需求而给错回应,或是照着父母自己的意思任意对待婴儿。例如下班了想跟宝宝玩,不管宝宝的状况如何,就一直抱一直逗弄,等到宝宝真的需要安抚或回应时,又听信老一辈的建议不理他,以为这样孩子才不会被宠坏。不敏锐的回应导致婴儿弄不清楚自己要怎么表现,才能得到所需的回应,也造成婴儿不信任父母,或不知父母的状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种情绪的混乱将使婴儿的情绪能力没办法好好发展出来,不仅阻碍婴儿对自己情绪的组织能力,影响婴儿对外界事物的了解,也让父母觉得宝宝总是在哭闹或很难应付。
所以,父母如果想和宝宝建立充满温暖和正面的互动关系,就要练习去观察宝宝的反应,合宜的去回应宝宝。
举个例子来说,近年婴儿按摩的好处开始受到重视,很多新手父母就去学了婴儿按摩的手法,兴致勃勃的要帮宝宝按摩,希望藉由亲密抚触促进宝宝的发展和亲子关系。
但实际操作后,有些父母可能会发现,状况一点都不像想象中美好,宝宝在按摩时配合度很差,甚至哭泣或抗拒。
如果有机会去观察那些按摩成功和按摩失败的父母,可以发现,婴儿按摩进行顺利的父母,会看宝宝在按摩过程中的反应,调整按摩的强度、改变部位、增加或减少时间,但按摩失败的父母则是不顾一切的努力把整套手法完成。
结果,父母愈能配合宝宝,宝宝就愈能配合父母,亲子关系亲密其乐融融;而愈是不顾宝宝反应的父母,则造就出愈是难搞不领情的宝宝,挫折连连的互动关系也因而大大折损了亲子间的亲密感。
父母要多拥抱、抚触婴儿、经常与婴儿说话、微笑、来回互动,根据婴儿的需要给予响应。必须提醒的是,这并不是要父母整天把宝宝抱在身上、拚命帮宝宝做婴儿按摩,或紧张兮兮的响应宝宝的所有一举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