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新国风
正本清源,复兴儒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古典学研究  ·  张清江|礼乐文明的精神逻辑与意义建构 ·  昨天  
古典学研究  ·  张清江|礼乐文明的精神逻辑与意义建构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新国风

五大“四句教” 道破人生五种终极安顿!

腾讯新国风  · 公众号  · 儒学  · 2016-12-12 18:11

正文

中国文化博大如海、精神似渊,诸子百家并驾齐驱,儒释道三足鼎立,大智之言不可胜数。但就算如此,如果要谈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精髓的五句话,也一定是这五大“四句教”。


只因这五大“四句教”,不仅全面涵盖了中国文化的五大面向,而且道破了人生的五种终极安顿,定要熟记于心,必是回味不尽。



一、王阳明“心学四句教”


心灵之终极安顿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教出自王阳明《传习录》下卷,被称为王阳明心学的最高概括,浓缩了心学最精华的智慧。


心之体无善无恶,这就是本来清净,无分别所以不执著,而能安然自在。人要与他人交往,会受外在环境的制约,要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就需要借助意识,于是有了意念之动。意念的特点和依靠是分辨,善恶的区分由此产生,区分清楚明白了,便是良知。人遵循良知而行便是格物,所谓格物就是致知,依所知而行,便是王阳明心学的根本——知行合一。


很多人搞不明白这四句教,是因为总觉得无善无恶与有善有恶是无法协调的矛盾。那是因为没搞明白,两者一个是体,一个是用;一个是根本,一个是权宜。


到底什么是良知?世间善恶是非的标准,不同的时代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比如以前三妻四妾是不违道德的,如今却已不是。但一个时代的道德有着相对的稳定性,为一个时代的人心中所明了,为人行事时自己心中是明白的,纵然是恶人行恶,他心中其实也自知是恶,只是有更强大的执念左右着他,而这份自知,正是良知。


王阳明常将自己的学问称为“致良知”之学。致良知,乃是人生的真正道、大修行。


所以阳明心学四句教的侧重点还是落在安顿自心上的,心不得安顿,之后的一切都谈不上,永远做不彻底。但做本身却是安顿自心的最好方式,王阳明所谓事上磨练。怎么做?王阳明这四句话说白了,只是告诉我们这样一件平实的事:无事时心中少些杂念、但求清静安稳,有事时要明辨其中是非善恶,然后守住自己的良心,并遵从自己的良心去行事为人。


这不是劝诫,因为王阳明心学的深刻,这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只有如此,我们才是在安顿自己的心,才能安顿好自己的心。



二、张横渠“哲学四句教”


思维之终极安顿


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


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这个四句教出自北宋大儒张载的《正蒙·太和篇》,意思是一切事物都有对立的两面,对立的两面运动变化的方向必然相反,相反就会产生冲突和斗争,而最后斗争的结果,必定是趋向调和与和解。


这四句话之所以被称为“哲学四句教”,是因为它讲的是客观的规律;既然是客观规律,一切事物的发展就必然遵循这个轨迹。搞懂和把握住了这个规律,很多事情我们就能了然于胸——能考虑到世间处处可能有矛盾,矛盾产生前能有所准备,矛盾产生时能保持平静,展望未来时能充满希望;对世间万事的发展变化,心中有数和通达。


这就是思维的力量。正如那句我们常说的话,“想通了”。想通了就能淡定、冷静,进而有条不紊、举重若轻,游刃有余地立身行事。能够安顿好思维中的惑与迷,心才能豁然开朗,人生才能光明通达。



三、钱钟书“同一四句教”


为人之终极安顿


东海西海,心理攸同


南学北学,道术未裂


出自钱钟书《谈艺录》的这四句教,前两句告诉我们,纵然东西方文化再有不同,东方人和西方人毕竟都是人,心理上本没有根本差别,只要肯相互体谅就完全有相互理解和会通的可能。后两句告诉我们,纵然南学北学特质差异明显,而天地宇宙本为一体,世间大道本来是一,因此完全存在统一的可能。


这四句教本意是谈学问,却告诉了我们一个最有用、最深刻的道理:世间的矛盾冲突那么多,似乎没有解决完的可能,却并不是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并不是道理和真相就是如此,而完全是人自己的问题。是人的心和思维出现了狭隘自大的问题,心和思维的问题解决了,割裂和矛盾就能得到化解和消弭。

如何解决?这就是此为为人大安顿的原因——钱钟书先生的四句教里,明白告诉了我们“心理攸同”这个根本点,带给我们的最大启迪,正是老祖宗一再教导我们的四个字——将心比心。


人人能将心比心,无论做学问还是人与人的交往,矛盾冲突就自能化解,关系就自能和谐。世间的问题看似复杂,其实抽丝剥茧回到原点,往往也是最简单不过。大道至简,从来不是口号和空话。


为人之道,守住和做好“将心比心”四个字,其实也就足够了。



四、费孝通“和合四句教”


处世之终极安顿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世界大同


这个四句教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晚年所提出的,针对的是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意思是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美,要学会欣赏其他文化的美;不同文化的美能够和谐并存,便能和合一体、世界大同。


假如每个民族和国家的人都能真正领会、接受和遵循这句话,那么民族和国家的误解和矛盾也就没有了,至少会少很多。孔老夫子所说的“和而不同”,其实也是这个意思。


这个道理还适用于方方面面,比如不同的行业与职业,不同的出身和背景,以及不同的人。拿人来说,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长处,都有值得别人赞美和欣赏的地方,人人能够懂得和秉持此点,人与人的疏远和矛盾也能缓和很多。


所以这正是最好、最有效的处世之道——没有人会怀疑一个懂得欣赏和赞美别人的人,人缘是差的,人际关系是处理不好的。这绝不只是一种方法和手段,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深刻道理,能够做到和做好的人,必定有着高明的思想水准和内心涵养。


凭此一点,人活世间何愁不得安顿。


五、张载“横渠四句教”


活着之终极安顿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句话还是出自北宋大儒张恒渠,而且可能是中国文化中最有名的一句话了,恐怕也是五大四句教里分量最重的一个。


这四句话,气象太大,格局太高,大和高到每个人都会触动,却没有几个人真的觉得跟自己有关系。绝大多数人还是会觉得,我连自己都没混好,房子都买不上,对象都还没有,银行卡里没几个钱,还为天地为人民为往圣为万世?别闹了。


可就算这个理想太过崇高,我们够不着,但崇高本身并没有错吧?不能因为太崇高,就连崇高都不要了吧?


人活着,不论多与少、高与低,还是要有一点崇高的志趣和追求,否则这一辈子就为了钱和现实转,未免也太悲哀了;临终那一天,你确定不会悔恨?


而且我还要郑重地提醒一点——人最终的差距,也许正是源自一开始大家都穷时,人心中的格局和气象。


唯有格局和气象,足以安顿这一生。


毫不夸张地说,以上这五大四句教,即使不能完全代表中国文化,若能记住了、吃透了,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和根本精神,也算是把握住了。

更何况,这其中还有着怎样值得我们一生领悟和践行的人生真谛。

转自丨“曾国藩读书会”微信公众号(ID:ZGFDSH),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亲近儒家文化
成就君子人格
明德读经群:227656451
投稿或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微信号:ruxue_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