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由姜思达担任制片人及主持人的网络短视频节目《透明人》,前几天刚刚推出最新一期——“揭秘网络大电影暴利”,导演了20多部“网大”的导演“秦教授”在片场接受了采访,节目组也在东北某屯结结实实地冻了一回。
本期采访对象“秦教授”,语不惊人死不休,炮轰院线电影“花那么多钱拍成那个死样子”,还批评墨镜王(导演王家卫)拆掉花一百万制景的妓院。虽然很多观点不敢苟同,但却觉得他很真诚,也许是经常与镜头打交道的原因,“秦教授”在镜头面前很松弛,加上东北老爷们的爽利,节目效果很好。
“网大”全称“网络大电影”,指时长超过60分钟、故事结构完整、通过互联网渠道发行的电影。2014年3月,爱奇艺第一次提出了这个概念。
根据爱奇艺提供的数据,2015年网络大电影全网上线超过650部,到2016年这一数据已升至2000多部。对比一下院线电影,根据经济观察网的数据,2016年我国共生产院线电影944部,连网络大电影的一半都不到。
下面这张图是骨朵传媒根据其后台综合数据以及平台方给出的提名,评出的年度十大口碑、票房双丰收的网络大电影:
当然,我们不能用几部片子的片名来涵盖所有“网大”,就像我们永远不能用票房最佳来定位所有院线电影一样,网大中也有清流,我们后面会聊到。
但是从这些片名中,总归可以看出“网大”的某些特点。比如,拍摄题材尺度较大,院线和电视看不到的网络上可以看到,2014、2015年的“网大”中,丧尸、软色情题材泛滥成灾;再比如,蹭热度,不管是院线电影还是网红热剧,各种IP各种蹭。
其实,2016年以来,这两方面都有所改善,蹭也蹭得委婉了些。要知道,早两年最受欢迎的片子都是诸如《道士出山》、《月亮的后裔》、《谁杀了潘巾莲》这样的。
网大越low越赚钱?
《透明人》节目中,“秦教授”透露了一个数字:2015年他拍了一部网络大电影,20万投资赚了500万。2015年可以说是网大最容易赚钱的一年,一部电影《道士出山》投资28万,收益3000万,跟“秦教授”正在拍摄的那部“大电影”一样,只用了八天,蹭了陈凯歌导演的《道士下山》,结果还比这部院线电影更早出现。
还有更夸张的,一部叫《欲望监禁》的片子,花1万元拍了3天,上线半个月内总播放量超过388万,投资回报比高达1500%。
拍摄成本低,回报率既高且快,无疑是“网大”近年来产量剧增的原因。但与此同时,也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般的现象——越low越赚钱。
那么,拍网络大电影的盈利方式是怎样的呢?广告植入、付费点播分账以及贴片广告分账是目前网大资本回收的三种固定途径。
其中,“秦教授”在《透明人》中提到的是付费点播分账,这也是业界普遍看好、认为颇具发展性的一种网大盈利模式。以爱奇艺为例,一部网大的点播价格是5元。观众收看超过6分钟,后台就视为一次有效点击,制作方能分到1.5元到3.5元不等的收益。参考秦教授的话,一般情况下,投资200万的片子如果拿到A级,片方最终能获得600万左右的收益。
这里一个关键概念——“有效点击”,指点击视频后播放完前六分钟。也就是说,只有让观众有心看完前六分钟,才能赚到一个2块钱。
正是由于这种计利方式,网大的前六分钟往往被塞入了大量夸张猎奇的元素,惊悚、色情、暴力,什么有劲儿来什么。这期《透明人》中,“秦教授”爆出的金句也可以理解了:“头六分钟不搞点X戏,都不叫网大”、“网大三体:裸体、尸体、咆哮体”。而6分钟之后的内容,则往往被敷衍了事。
可以说,这种盈利方式将大量资金引入“网大”这个新市场的同时,也使它在开疆拓土之初,就有着陷入泥淖的风险。
除此之外,平台方所掌握的“大数据”,也很可能成为恶性循环的幕后推手。用户信息、习惯和偏好,包括影片的观看峰值、敏感点等详细数据,如果以此作为创作指导,几乎就能精准地定位到目标用户。但如果完全以平台数据作为最高导向,很容易陷入死循环,市场没有长期增长的潜能。
视频平台新动作,网大发展新趋势
为了避免让网大成为无人关注的烂片集市,并且持续盈利和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引导行业内容是视频平台维持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作为盈利方式的主导者,各大视频平台也有着引导行业发展的责任,。
今年,以爱奇艺、腾讯为代表的视频平台确实有了更多动作。
一是响应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特别是今年3月的《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实施,确定网络大电影与院线电影审查标准统一,网大作品同样需要进行规划备案和上线备案的“双审”,近期,爱奇艺上线的网大数量有所放缓,6月,包括《二龙湖浩哥》全系列、《我的室友是狐仙》、《打狼之我命由己》等40多部网络电影被全部下架。这使得过去网大快速蹭热点、迅疾回款的能力降低,网大相对于院线电影的大尺度优势也正逐渐丧失。
二是尝试优化分账模式,在今年北京电影节网络大电影论坛上,优酷合一影业总裁刘开珞提出,未来有望引入更多维度的数据,扩充目前由“单片点播、会员收入、广告、打赏”构成的收入结构,也会在分账模式上做新的尝试,引入时长等其他新维度的数据,让分账能够更科学。
在与品牌方的广告合作方面,《透明人》倒是可以为网大提供一些经验。今年十月,姜思达在《透明人》第6期的官微短视频中透露,《透明人》已获得超千万赞助,赞助商“雪碧”也在该期节目的第三单元正式亮相。
不同于以往短视频单集售卖广告或定制模式,《透明人》以单元进行划分,用单元系列的体量进行商务合作,对于品牌方持续了米未一直坚持的“品牌连续性传播链路”。在本期《透明人》节目最后,节目组直播庆功宴2分钟,同时也作为节目花絮,桌上摆着四大瓶2.5L的雪碧+六七听罐装雪碧,“把所有挡住我们雪碧logo的东西都拿走”、“我们必须吃到所有观众都在评论区里说火锅必须配雪碧”——这一刻的姜思达非常马东。
当然,这种品牌植入方式需要有马东、姜思达这样的人来把控,如何借鉴还需要不断摸索。总之,各大视频平台的动作都有助于将网大引向一个健康的发展方向。
据骨朵网络传媒统计,盈利上,2017年上半年全网上线网大近1200部,实现盈利的不足10%,甚至据相关统计,一年时间里,20%的网大制作团队消失了,而在投资方面,相比2014、2015年30万50万的投资,2017年已经出现多部千万级投资作品。
也就意味着,“秦教授”所说的只要是部60分钟长的片子就能赚钱,这样的情况已经不复存在,而且已有部分Low片或洗钱团队主动离开网大市场,与此同时,这批资金和创作团队的撤离,没有影响高投资影片的出现。
什么人在拍网大?
最早四期《透明人》是6分钟左右一期,从“网红产业链”那期开始,到了9分钟左右,后来到了“酒瘾者”那期,陆续有了13分钟左右的节目。节目时间被拉长,信息密度增加,但依然保持着快节奏,依然是直入主题,通过思达精心准备的问题频出爆点。
记得《透明人》节目中,“秦教授”解释片子Low的原因:投资少、演员差、制作成本低。跟院线电影比起来,没觉得自己low在题材和思想深度上。
院线电影当然也有烂片,只是不应该把做不出好片子归咎于投资不够。2016年在大陆上映的金马奖获奖作品《路边野餐》,拍摄成本只有20万,算上后期制作和宣发成本,也不过100万左右。看过影片的观众对其艺术水平和思想深度自有一番体认。贾樟柯、王小帅等第六代导演脱离电影厂独立做片子的时候,用的几乎都是非专业演员,《路边野餐》也是如此,导演毕赣招演员的首要要求就是“免费且时间多”。
当然,前面也说过,网大里也不是清一色的神仙校花大IP题材,随着青年专业电影学生的加入,以及视频平台对青年电影人的扶持,网大中出现了一些专业水平过硬的电影作品。比如,今年首次代表中国科幻电影,参与芬兰赫尔辛基75届世界科幻大会的《孤岛终结》,再比如,爱奇艺今年年初与CCTV6电影频道尝试同步放映的《功夫机器侠》。
《孤岛终结》的导演王人超是80后,一个地地道道的科幻电影迷,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影像工作,他觉得网络电影给了年轻人成长的平台和讲故事的机会。
今年七月,Vice做了一部纪录片——《赛博好莱坞》,讲述了国内一些网大创作者的生存现状,能看到一群努力的年轻电影人,想把自己的知识、技术都投入到这个平台。还是那句老话,不能一竿子打死一圈人,网络电影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市场,确实为投机者提供了牟取暴利的机会,但也为青年电影人实现理想提供了相对低成本的平台。但是,先拍烂片赚钱,再用这些钱拍出好片子,有这种观点的创作者大概是过于自信了。
观众能做的,是不对网大带有偏见,而播放平台和创作者要做的,就是撕掉当下网大身上的负面标签。
记得网剧刚兴起时,也是各种烂剧和靠烂剧赚钱的人,但近几年不断有良心剧作推出,电视、电影甚至舞台剧演员都开始参与网剧,网剧作品甚至反向输出,进入电视屏幕。Netflix(《纸牌屋》制作方及播放平台),前几天刚刚买下《白夜追凶》的播放权,预计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线,这也是Netflix首次买下中国内地网络电视剧版权。
作为一家以网络电影电视著称的流媒体服务商,Netflix今年制作的电影《玉子》,也在戛纳电影节上映并获得金棕榈奖提名。不知道国内的播放平台会不会有一天成熟到如此程度?
网剧和网大都是以网络为播放渠道,也有相似的终端场景,用户对内容和技术层级的需求也有相似度,这些都让人对网大的未来有所期待,只是还需要播放平台和创作者的更多努力。
而作为观众,能做的可能就是提高自己的眼力吧。继《道士出山》之后,又有一部名为《午夜猫妖》的网大于今年5月上线,陈凯歌导演也算是被网大蹭得比较惨的院线导演了。记得他在一篇访谈里提到,为了拍《妖猫传》,他在襄阳的沼泽地里生生搭出了一座唐城,在这座城里种下了两万棵树苗,为等一个绿树成荫的效果等了六年。
有人想拍个电影,就想法儿弄点钱,有人想弄点钱,就想法儿拍个电影。无论院线还是网大,都希望前者多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