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业观察
关注医疗行业趋势,提供有观点、有态度的医疗行业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四川发布  ·  超349亿!攀枝花至盐源高速新进展→ ·  8 小时前  
四川日报  ·  台媒曝大S子女监护权将移交汪小菲 ·  2 天前  
四川日报  ·  突发!美国又发生飞机相撞事故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业观察

人均创收650万!IVD上市公司的造富神话

医业观察  · 公众号  ·  · 2025-01-19 18:43

正文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医业观察的第2388-1期文章


来源:E药资本界



国产五虎硬刚进口四强,还未而立的新产业生物扛起了化学发光国产替代战的大旗,这场仗打的如何?


时至今日再提起IVD,依然难忘新冠给这个行业带来的“荣耀与辉煌”,曾几何时A股最赚钱的医疗器械公司TOP 10,无一例外,全部都是IVD企业。

除此,IVD的另一个关键词,则逃不开国产替代。纵然国内IVD行业发展近40年,但大部分领域仍是国外玩家为主,少数国产厂家崭露头角。

从生化、血球、再到免疫,IVD国产替代之战持续数年。

就比如占据着IVD领域C位的免疫诊断,其中最主流的方法学——化学发光,正是如今国产替代的重要战场,是继突破生化、血球等模块后,IVD国产替代的下一个目标。外资与国产激战正酣,对阵已形成“4+5”格局, 即四家跨国企业罗氏、雅培、西门子、贝克曼与五家国内企业:新产业、安图生物、迈瑞、迈克、亚辉龙。

此中,要了解化学发光市场,绕不开前述提到的一家中国公司——新产业生物,他有着“一部新产业成长史、半部中国化学发光史”的称号,获得红杉资本等知名机构加持,并在2020年5月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截至发稿日市值突破480亿元。以A股申万行业分类,新产业是当前A股医疗器械-体外诊断板块市值一哥,市值已是第二名安图生物232亿元的两倍有余。

来源:百度股市通

新产业生物是如何扛起化学发光领域国产替代大旗的?与迈瑞、安图等公司相比,其成长性又如何体现? CM10医药研究中心将围绕问题将从行业稀缺值、财务健康度、业务发展力、综合建议等多个方面,来一一回答。

闯关研发,累并快乐


故事总是惊人的相似。

正如迈瑞起家时因代理呼吸机“受阻”继而坚定了自研的决心。新产业生物在1995年成立之初,也是代理起家,初期主要是代理瑞士公司的磁酶免疫检测产品。但好景不长,代理业务只维持了两年便出现了困难,这家瑞士公司突然取消了新产业生物的代理权。

彼时,饶微(新产业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刚刚进入新产业生物。这让技术出身的饶微意识到, 国内化学发光免疫检测产品高度依赖进口,只做代理不是长久之计,要想不被卡脖子,还要自己掌握核心技术才行。

让饶微更迫切的是,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免疫检测市场上,除了极少数放免产品外,几乎99%都被进口发光免疫产品占领,并且价格昂贵。一项化学发光免疫检测的价格从八十到几百元不等。

一方面是他人掌控命运,另一方面如何让患者检测少花钱。 新产业生物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深耕发光免疫检测,实现技术突破和进口替代。

说干就干。新产业生物成立初期,体外诊断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化学发光技术更是处于萌芽状态。1998年,饶微组建了新产业生物的第一支研发团队,开始了“从一个烧杯开始”的自主研发之路,也踏入了没有中国人的化学发光技术领域无人区。

了解这项技术的人都不陌生,在发光标记物的选择上不是一件易事。通常来说,在发光免疫检测技术研究探索和应用实践中,发现酶标记物易受环境等因素影响。2000年时,新产业生物通过充分论证最终放弃酶促发光技术,选择非酶的异鲁米诺衍生物(ABEI)作为发光标记物的直接化学发光法, 有效减少环境、空间位阻等对结果带来的影响,ABEI发光强度高,提高了检测灵敏度与检出能力。

十年磨一剑。新产业生物在2008年成功顺利完成 中国第一台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的注册 ,并成功推上市场,两年后,再将 中国第一台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系统推向市场 ,并实现产业化,打破了海外巨头对中国化学发光免疫诊断市场的垄断。

研发创新厚积薄发,此后一骑绝尘。

  • 2016年将智能化的“模块化生化免疫分析系统”成功推出,进一步丰富了公司产品线;
  • 2017年,新产业生物成为国内首家FDA获批的国内化学发光厂家;
  • 2018年,新产业生物成功发布超高速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MAGLUMI X8,开启化学发光超高速的新纪元;
  • 2019年7月,新产业生物自主研发的丙型肝炎化学发光产品成功通过欧盟CE List A认证,成为中国第一家丙肝试剂荣获欧盟CE认证的化学发光厂家;
  • 2020年再次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得IVDR CE认证证书的国产厂家……

一系列研发成果,打破了这个领域长期被国外厂家产品垄断和技术封锁的局面,新产业生物也成为中国化学发光免疫定量分析领域的领导者之一。

一切都走向正循环, 持续涌现的创新成果也转化为了商业化收益。 从营收数据来看,新产业的营业收入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良好态势。在2018-2023年期间,公司营业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速达到了23%,展示出强劲增长势头。而归母净利润的增长更为亮眼,2023年全年归母净利润达到16.54亿元,同比增速高达24.53%;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3.84亿元,同比增长16.59%。

国产替代扛旗者之一


2020年5月,新产业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之时,饶微曾说过这样一番话:“新产业生物自设立之初,就已下决心要做出质优价廉的国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产品,打破进口厂商的垄断。今天我们在深交所创业板成功上市,是新产业生物崭新征程的起点, 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罗氏等国际巨头仍有很大差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的确,国内化学发光市场的“4+5”格局至今仍未被撼动,国产仍是弱势。 四家跨国企业罗氏、雅培、西门子、贝克曼合计市场占比约70%,其中罗氏第一。五家国内企业新产业、安图、迈瑞、迈克、亚辉龙,目前占比30%左右。


据德勤分析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化学发光市场规模已超过300亿元,并且在 2017-2022年期间,呈现出了高达2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这一数据凸显了化学发光市场的强劲发展态势和巨大潜力。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化学发光技术存在较高的壁垒,仪器多为封闭系统,再加上国内起步相对较晚,使得国内化学发光市场基本被外资企业所垄断。 但换言之也意味着国内企业尚未触及业绩天花板。

正如迈瑞在其财报中对发光市场是这样描述的:即便过去几年化学发光业务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迈瑞要走的路依旧还很漫长,在这个400亿的国内可及市场中,迈瑞的占有率仍为个位数,海外的占有率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化学发光业务长期都将是拉动公司增长的重要业务之一。

对于国产企业而言,在高端领域,既需要依靠差异化优势获得进场资格,同时还需以高性价比开路,实现常规检测项目的放量。随着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不断突破和创新,国产替代的趋势已经逐渐显现,市场格局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国内化学发光的头部企业被称作“发光五虎”的迈瑞、亚辉龙、新产业、安图生物、迈克生物。 在技术突破、市场渠道拓展、集采深入等多重因素之下,正改写着国内化学发光市场格局。

“五虎”之中,迈瑞、新产业、安图生物被公认为是国产IVD企业第一梯队,其中迈瑞在国产医疗器械和IVD领域一骑绝尘,新产业和安图生物则是经常被放在一起比较。不过五虎的座次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 2024年中报后,新产业首次超越安图生物,坐上了第二把交椅。

新产业的核心产品是免疫化学发光技术产品,包括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及配套试剂,这些产品在疾病预防、诊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集采深入的当下,新产业在前三季度的扣非净利润仍保持了超20%的增长,但值得提醒的是,2024年单季度业绩增速的放缓。

接下来的争夺战中至关重要的一战是基层医疗市场, 随着分级诊疗推进该市场对体外诊断产品的需求逐步释放,尤其是随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在国家文件中被反复提及后,基层市场需要一场“更新换代”。 2024年1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的通知》,让基层医疗器械市场再迎新风口。基于更广阔的覆盖人群,当基层的医疗能力建设逐步升级,其背后的庞大市场潜力也将得到释放。

来源:各公司官网,诚通证券

其实在2024年之前,安图生物从营收规模上一直领先于新产业。然而,到了2024年上半年,新产业首次实现了对安图生物营收的赶超。从2024年半年报来看,安图生物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07亿元,同比增长4.7%,新产业的增速为18.54%。

新产业力压安图生物,怎么做到的?

从主营业务来看,化学发光仪器及试剂业务仍是新产业生物的核心支撑。随着仪器装机量的不断增加,尤其是中大型仪器占比的提升,试剂的使用量持续增长。以高速机X8为例,其性能强劲,入院速度持续增长,为试剂的销售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最核心的国内市场来看,2024年上半年,新产业国内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6.3%至14.1亿元。对此其解释称, 公司延续国内市场销售策略,通过高速化学发光分析仪及流水线产品的持续推广,有效拓展了国内大型医疗终端客户数量,带动了常规试剂销量的稳步提升。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服务的三级医院数量较2023年末增加了101家,去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完成了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装机796台,大型机装机占比达到75.13%。

对于IVD企业来说,光靠仪器不足以长远发展,需要后续试剂耗材的持续销售来支撑收入增长。新产业的化学发光试剂项目众多,超过170项的试剂产品获国内产品注册证。

从根本上来看,国产替代一大因素是性价比里同时有足够的差异化,这点从其毛利率可以一观。新产业从2020-2024H1毛利率都维持在70%以上,远超其他同行。所以,从利润水平上,其实新产业早已超过了安图生物,并且过去两年间,利润增幅也是连续高于安图生物。 财报显示,2022年新产业和安图生物扣非净利润分别增长40.52%、17.03%;2023年新产业和安图生物扣非净利润分别增长24.72%、5.86%。 从人均创收的角度来看,2023年,新产业人均创收达649.53万元, 较2022年486.73万元实现了33%的大幅增长。

来源:iFind,华安证券

在集采政策背景下,新产业生物凭借较高的毛利率,具备较强的成本承受能力。

2023年安徽省际联盟集采中,成为国产唯一5A厂家,实现A组全部中选。 这直接让他在集采市场中赢得了先机。后续随着更多地区和项目的集采推进,新产业生物有望凭借产品质量和价格优势,扩大市场份额。

不过,新产业生物也面临着资金周转变慢的问题。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来看,近年来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有分析认为, 普遍来讲在业务拓展过程中,为了提高市场份额,会相应给予客户更长的账期;同时也可能受到宏观经济环境或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部分客户付款周期延长。

但不可否认的是, 资金周转变慢可能会对公司的投资回报率产生一定影响,进一步影响到估值。 一方面,资金回笼速度减缓,会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增加成本;另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再投资计划,进而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

海外业务突破,助增长


海外市场同样为新产业生物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全球IVD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 年已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且预计到 2025 年将达到1339 亿美元。其中,免疫诊断市场占比近四分之一,而化学发光作为免疫诊断的核心技术,市场需求旺盛。 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度、巴西、俄罗斯等,人口基数大,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体外诊断产品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目前来看, 新产业的海外业务发展更可观,比国内业务增长更快。 2023年,海外收入为13.22亿元,同比增长36.23%,占总营收的比例达33.64%;到了2024年上半年,海外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96亿元,同比增长22.79%,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36%。其中更值得注意的是,海外试剂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9.11%,高于整体增速,进一步带动了盈利能力的提升。

业绩表现优异,离不开他在海外市场对商业化的强势拓展。

装机数量高速增长。2023年海外市场共计销售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3564台, 中大型发光仪器销量占比提升至56.73%; 2024年上半年,海外市场销售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器2281台, 中大型发光仪器销量占比提升至64.80%。 这为后续海外试剂业务的增长奠定了基础。同时,新产业生物已为全球152个国家和地区的医疗终端提供服务,海外子公司增长至11家,全球市场覆盖范围在不断扩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