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像摄影
影像 技巧 经验 展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像摄影

纪实摄影的魅力瞬间

人像摄影  · 公众号  · 摄影  · 2017-05-31 14:5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摄影/常春  采访/阅琳

时光终将逝去,影像永远鲜活。这是纪实摄影的意义所在。我们走遍万水千山,在欣赏风土人情、感受异域文化的同时,怎样记录好那些精彩的瞬间,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作者:常春

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GreenNow.cn创始人,现从事绿色科技地产。纪实摄影师。


光圈:f/4,速度:1/250s,焦距:70mm,ISO:320

莫斯科,俄罗斯。俄罗斯的青少年并不沉迷于社交网络,从青年阳光、自信的精神面貌就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人们在莫斯科胜利公园举办活动欢庆“独立日”,小女孩全情投注的神情吸引了我,70mm焦距抓拍。


光圈:f/1.8,速度:1/125s,焦距:24mm,ISO:320

哈瓦那,古巴。在哈瓦那的街头,经常看到有人在讨论、争执一些事情,表情和手势都很夸张,就像是在吵架,其实这不过是朋友之间正常的谈话。


光圈:f/1.8,速度:1/1600s,焦距:24mm,ISO:640

哈瓦那,古巴。若有所思的老人,虽然现在古巴经济遇到困难,人民生活异常艰辛,但一些人身上高贵的气质不会因此消失。


光圈:f/2,速度:1/1000s,焦距:35mm,ISO:50

哈瓦那,古巴。


光圈:f/2.6,速度:1/400s,焦距:55mm,ISO:200

哈瓦那,古巴。古巴人的悠闲令人羡慕,灿烂的阳光充满了自由的味道,这里几乎没人拒绝相机,拍摄无需躲躲闪闪。


光圈:f/3.2,速度:1/250s,焦距:24mm,ISO:400

莫斯科,俄罗斯。坐在街头吃冰激凌的俄罗斯妇女,明知道吃了会发胖,可还是难以抵挡冰激凌的美味诱惑。


光圈:f/2.8,速度:1/640s,焦距:70mm,ISO:125

莫斯科,俄罗斯。这是莫斯科大学的女大学生,为了拍摄我事先打过招呼,她们显得有些羞涩,这种感觉真实、自然。


光圈:f/1.8,速度:1/250s,焦距:24mm,ISO:2500

圣彼得堡,俄罗斯。要想感受虔诚和专注,最好的去处是教堂,但拍摄光线较弱,对相机的高感光性能是一个挑战。


光圈:f/4,速度:1/125s,焦距:24mm,ISO:125

莫斯科,俄罗斯。国民经济成就展览会,透着前苏联的磅礴气势。艳阳天,可以选择自动档。


光圈:f/2.8,速度:1/500s,焦距:70mm,ISO:800

莫斯科,俄罗斯。六月,这位无家可归的老人正在做填字游戏,为了避免打扰她,我用70mm 焦距从远处拍摄。


光圈:f/4,速度:1/250s,焦距:24mm,ISO:250

马德里,西班牙。夕阳西下的丽池公园,人们悠闲地坐在湖边,女孩子牵着狗坐在台阶上,一边吸烟一边打电话,神态很特别。


光圈:f/7.1,速度:1/500s,焦距:70mm,ISO:125

里斯本,葡萄牙。里斯本街头,非洲裔的小商贩正在兜售商品,坐在一旁的游人饶有兴趣地听他介绍。


光圈:f/4,速度:1/640s,焦距:24mm,ISO:125

加州伯克利大学,美国。吸引你按下快门的不一定是浓烈的情绪或表现,有时一束美丽的光、一个发呆的状态,都能引发人无尽的感慨。


光圈:f/3.2,速度:1/320s,焦距:24mm,ISO:1000

塔林,爱沙尼亚。两个坐在街边聊天的小伙子,当时我从他们面前的小巷匆匆走过,他们极具戏剧感的神态吸引了我,于是在移动中我按下了快门。


光圈:f/1.8,速度:1/320s,焦距:35mm,ISO:400

伊斯坦布尔,土耳其。街头正在聊天的男子,他的笑容极具感染力,吸引了我按下快门。


光圈:f/1.8,速度:1/30s,焦距:24mm,ISO:500

第比利斯,格鲁吉亚。地铁里没人摆弄手机,仿佛回到了过去的时光。灯光昏暗,快门已降至1/30s,相机需端稳。


光圈:f/1.4,速度:1/1000s,焦距:35mm,ISO:100

哈瓦那,古巴。大光圈近景人像,突出表现人的神态。如此近距离的拍摄,事先应征得对方的同意。


光圈:f/1.4,速度:1/2500s,焦距:35mm,ISO:320

哈瓦那,古巴。街头艺术家通常会拿出很多精力兜售自己的作品,而这位老人却如此心无旁骛地创作。


简洁而富有信息量的场景

纪实摄影中,拍摄对象和场景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我们想要表现的题材,我认为有两个要素比较关键。

一是自然、真实。主要指人的表情或行为、状态,喜怒哀乐不重要,重要的是由心而生。人在自然的状态中洋溢出来的神情是最有感染力的,是可以跨越种族、肤色、国界的。我曾像许多人一样煞费苦心,试图挖掘不同寻常的拍摄对象或场景,但新奇吸引的是眼睛,真实的情绪才最能打动人。恰当的人出现在恰当的环境中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化学反应,会吸引你。

二是影像要能够诉说,要有故事。画面中一定要有引人思考的内容,可供观者解读。观察环境和光线,确定要表达的主题和主体,根据现场状况分析预判,调整机位和角度,然后等待一个最佳的拍摄时机。有时主体的突出与内容的丰富会产生矛盾,这就需要我们在画面构图时仔细斟酌、全盘考虑。我也经历了从最初画面的杂乱,到过分追求大光圈的简洁,再到今天,我更喜欢重点突出且包含丰富的人文信息量的影像。


器材是为技术和意识服务的

器材只是工具,是为你的创作欲望和想法服务的,本身并没有创造性。要根据拍摄需要和个人的使用习惯来选择设备,而不是单纯的求好求贵求全。早期,我也在各种机型和焦段间切换了很久,最终固定在佳能5D Mark III搭配EF35mm f/1.4的定焦镜头,很适合近距离的街拍创作。

最近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单反相机太夸张,有很强的侵入感,机器一举,对方就看你,没打招呼显得很不礼貌,打过招呼就变成了摆拍,味道全变了。于是我开始尝试用随身备机索尼黑卡抓拍,屡屡得手,成像质量也不错。

有人会问,一英寸的感光元件画质怎么能跟全画幅比?记得十几年前在多伦多的街头,和一个手持测速枪的警察闲聊,我问他;“测速枪精度如何,能百分之百抓到超速车辆吗?”那警察反问了我一个意味深长的问题:“你钓鱼吗?你能不能把湖里的鱼都钓上来?”所以大可不必纠结哪个神器能够一统江湖,只要适合你的拍摄需要就好。如果非要找全画幅和便携性的折中,我推荐徕卡Q和索尼R1XR系列。


内容的选择和瞬间的捕捉

数码时代,廉价的存储卡和易用的影像处理软件,相当于让大家都具备了当年雷芬斯塔尔拍摄《意志的胜利》时所享有的“无限的预算”那样的条件。

从技术上讲,我们是幸运的,但盲目追求一些技术指标,我们的思想也容易因此而荒芜,要知道纪实摄影最珍贵的就是影像的内容。在此,我想推荐两本书,书中文字呈现出来的那种黑白胶片式的画面感可以引领思考的方向,一本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另一本是奥威尔的《致敬加泰罗尼亚》。

在瞬间的把握上,技术是保障,起决定作用的是意识,更确切的说是下意识。而这种下意识更多取决于拍摄经验的积累和对生活的观察、思考,以及拍摄者自身的品位。言语无形,只有默契。


- end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