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医师资格考试的报考流程,并针对考生关于先复习笔试的担忧进行了解答。文章主要阐述了技能考试与笔试的区别及重点,同时给出了备考建议。
对于担心技能考试不过的考生,文章建议提前准备第一站病证方,并强调掌握每个病的每个证型的重要性。
医师资格考试的报考流程如下:
网上报名时间:1月中旬
现场审核时间(网上审核):2月中旬
实践技能考试时间:6月中旬
医学综合考试时间:8月中下旬
医学综合考试二试时间:11月中旬
明明6月就考技能,8月才考笔试,为什么要先复习笔试呢?特别担心技能不过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说道说道这个问题。
一、技能内容少、笔试内容多
拿官方出的《指导用书》来讲,执业的技能只有一本,而笔试的内容足足有三本,这个对比可见一斑。
二、技能考试形式较为固定,笔试犄角旮旯的东西都考
中医技能考试考察内容和形式如下(25年大纲变化还未出,以下按24年考试情况描述):
第一站
是两道病例分析题,第一道题固定考察中医内科病证,第二道题固定考察中医外妇儿病证。两道题加起来大纲共要求执业60个病/助理51个病
(全面分期投放)
。
第二站
是中医项目,两道中医操作题考察内容主要是望、闻、切诊,腧穴定位和针推操作。2020年以来第一道题更是只考察舌诊和脉诊,也就是背会舌诊、脉诊,十分到手。
病史采集就是中医问诊,给你主诉,要求你对于患者的现病史及相关病史进行询问,这道题的可准备性不是特别强,主要是背会模板。而更多的准备体现在日常对于中医疾病和症状的理解上。
至于最后一道题中医答辩,考察的范围就比较广了,涉及到中医诊断的知识,以及内外妇儿针灸骨伤的相关内容等,但它只考5分,大家懂得。
第三站
是西医项目,体格检查涉及全身各系统,基本操作是执业要求14个。这种实操项目应该在考前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候,加强复习。
看视频
、
捋步骤
、自己盖上书
复述操作
一遍。这三步走的策略,来两轮就差不多很熟了。
至于西医答辩(含辅助检查结果的判读)和中医答辩一样也是考察范围广,50几个西医疾病加上心电图、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内容。但也不用有太大压力,毕竟也是5分的题。
对比笔试,是大部分考比较常规的知识点,但真偏起来,犄角旮旯的都有,什么“阴阳之专精”啊,什么“二尖瓣脱垂”啊,之类的。还有的题目比较新颖,比较综合,不是单纯的记忆性题,需要理解运用知识才能作答。
所以,大家明白一点,提前备考笔试的目的并不是押偏题,而应该是
建立知识框架,熟读背诵重点
,以便综合运用,提高分析解题能力。
三、技能很多知识都融合在笔试的考点里
技能第一站,在笔试内外妇儿都会学到(可能有细微差别,注意考试都以各自的大纲为主);中医答辩、西医答辩更是可以依靠笔试对相关知识有个印象;技能的腧穴定位,针灸治疗也会在笔试《针灸学》学习到;技能体格检查也会在西诊里涉及到(只是侧重点不一样,笔试侧重临床意义,技能侧重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