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开门红,全线暴涨,但A股没有实现开门红,还是挺遗憾的。今天创业板出现了下跌,但技术上没有破位迹象,倒更像是一次通道下方趋势线的确认。宏观面是耶伦出来谈了谈加息,然后又否认干预美联储,否认加息。市场普遍认为这是美国货币政策转向的一种试探,如果释放加息信号,资本市场依然淡定从容,那么就真的会加息。但现阶段,市场对加息十分敏感,相信美联储在加息上会有诸多顾忌。投资人不能情绪化,对加息还是保持必要的警惕心,很多行业的火爆,一定程度上依托于货币宽松。持续保持货币流动性观察,还是对自己决策有帮助。当然,帮助是指你可以大致安排合理的仓位,在宽松下,可以提高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在紧缩下,需要紧跟企业基本面,切莫接盘高估值泡沫。
市场两个节前热门板块出现下跌。
一个板块是旅游酒店
,
这是在预期中的下跌,假期结束,利好基本兑现,下一次节日,基本在9-10月左右,板块整体会体现出起伏不定的阶段性特征,在9-10月旅游酒店会再次崛起,另外,影视行业假期票房不好不坏,好的方面是总票房非常高,五一假期总票房接近17亿,不好的方面,是没有一部剧获得核心热点,票房分布比较平均,今年影视行业依然是恢复期,期望不宜过高。
另一个板块是疫苗,尤其是新冠疫苗。
利空消息来得突然,就是美国政府说将推动疫苗专利免费公开,如此理论上所有国家都可以免费生产疫苗了。如果各国真的都能自己生产疫苗,这对于疫苗生产企业必然是一个打击,因为疫苗研发成本太高,三期临床下来,差不多要投入20个亿,对竞争性的疫苗企业也构成压力。市场对于这个板块出现了两种观点:其一认为美国拜登政府作秀,根本实现不了。其二,认为美国人是在自己国内接种率到一定程度之后,想要以低价方式,专利开放的方式去占据发展中国家市场,同时,释放印度疫情失控下,供给不利的压力。我们认为,总体来看,免费开放新冠疫苗知识产权对于全球战胜疫情是有利的,如果进入企业增多,同时没有了研发费用,可以让疫苗非常便宜,平民化,这一点从人性化角度,我们乐见其成。但从全球疫苗行业的竞争格局来看,目前GSK,默沙东,赛诺菲和辉瑞占据了全球疫苗市场份额的90%,这是全球疫苗企业竞争的结果,为何那么多的制药企业不加入到疫苗的生产制造中来?因为疫苗不仅有研发专利壁垒,还有生产工艺壁垒。即使是美国人不收专利费,有能力和工艺生产新冠疫苗的国家也还是西方和中国的几个疫苗企业,这也是康泰生物不跌反涨的原因——疫苗专利免费,成本减少。类似辉瑞的mRNA疫苗的核心技术壁垒之一的递送系统,即使此次辉瑞制药专利放弃最终实现,也只会是对mRNA序列专利的放弃,但mRNA生产技术仍具有壁垒,短期内难以被其他药企完全掌握,对于疫苗板块影响有限。这个原理就像对绝大多数国家来说,网络和中学课本中就有原子弹的制造原理,90%过国家依然造不出一颗原子弹!
我们想说,从投资人角度说,这个消息对于新冠疫苗企业的长期竞争的角度来说,是利空,充分竞争之后,未来新冠疫苗价格一定会下降,但短期内不会改变格局,因为疫苗稀缺才可能放开专利技术。当然,换个角度,对于非疫苗生产企业是利好,尤其是对原料药企业、医疗玻璃耗材企业。而对于实体经济中,因为疫情至今也没有完全恢复的,比如航空业,也构成利好。
疫苗研发专利如果免费开放了,疫苗也不会由企业免费生产,但低价可能会让各国普及接种,那么经济就会复苏,原材料需求催生大宗商品价格全线暴涨。于是乎,今天真正上涨的主角是周期股,前几位的板块包括:钢铁行业、煤炭采选、有色金属、船舶制造、石油化肥、贵金属和金属制品、航空航天。各个板块多是价格因素驱动,这些板块也多和全球需求挂钩。
预期当前依然在周期上行阶段,但市场上投资人焦虑的点在增加,此时投资人要克服焦虑。当然,如果真的出现了一些情况,比如美联储提前加息,全球通胀进入过热阶段,投资人也要调整自己的投资结构,从周期板块和高估值板块中见好就收。但当下,繁荣尚有余地,切莫杞人忧天。知其原理逻辑,但不要成为惊弓之鸟。
巴菲特的股东大会,对于宏观描述的内容不多,但是巴菲特表现出对通胀率的担忧。通胀本身是不可怕的,但是全球经济一直是有周期特征,从复苏-通胀-过热-衰退。过热不是坏事,对于投资人代表股价上涨更加迅猛,市场流动性充沛,如果周期上行是投资人的大餐,过热期间是最热门的菜品。但同时也意味着盛极而衰的时代即将到来,注意,是即将,投资只是看上去没有那么安全,但风险越高,收益越高。
当然,当下的全球,正在从通胀跨越到过热,一般过热会延续一段时间,直到所有人都忘记过热这两个字怎么写,周期才会结束。股市在犹豫中上涨,在毫不犹豫中下跌。当下,有人担忧过热,就还没有过热。所以,过热才刚开始,衰退还很遥远,我们此时依然无需悲观,股市,前景依然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