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十点读书
深夜十点,陪你读书,美好的生活方式。好书/故事/美文/电台/美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单向街书店  ·  看懂《十三邀》,世界是一场无尽的谈话 ·  3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岩村和朗:于树木、微风和每寸大地之间 ·  4 天前  
蓝钻故事  ·  DeepSeek正在被封杀 ·  2 天前  
新乡日报  ·  开卷有益!2月书单来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十点读书

当身边有人被欺凌,你敢当第一个站出来的人吗?

十点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3-07 21:44

正文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肆零肆朗读音频

文 | 陆鸡鸡

北京地铁事件(视频较长,建议在wifi情况下观看)


事情是这样的:


北京地铁里面,俩女生想让一男的扫码。男的粗暴拒绝。一来二去,就吵起来了。之后如视频所见,推广女孩中其中一人欲报警,男的抢过手机,最后在列车快关门时把手机扔了出去,同时把女孩硬生生地推了出去。


首先没什么好说的,男的至少有三宗罪:


1. 公然辱骂他人,扰乱公共秩序;

2. 侵害他人财产安全;

3. 侵害他人人身安全;


还好,在列车关门的时间段内,女生没有被夹在安全门和地铁之间,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严重点说,就是在变向杀人。


有的网友说,碰见推广的也心烦,什么扫一扫,加一下送小礼物,平日里见了这批人就跟躲瘟神似的。是的,我也烦,但这绝对不是一个男人欺负俩女人的理由。


在这种问题上纠结的,都是高中政治的知识点掌握不全面。不懂什么叫主要矛盾次要矛盾,在这起恶性的公共事件上,主要矛盾点是在男的身上。


他辱骂他人,他抢别人手机,他侵害他人人身安全,你还认为他是个好男孩吗。


相比于那男人的恶行,俩女孩子的问题实在是过于次要。


碰到这类事件,有一个明辨是非的方法:剥离事件的一切外在现象去看,去看事件的本质和内核。


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


一男人在公众场合大声叫嚷着操XX妈,去羞辱两个对他一点威胁也没有的女性。


然后在其中一位试图报警的时候,抢夺了她的手机。最后甚至在列车快要开的时候,粗暴地推她下车。


这些行为的所有集合,就是事件的本质。


所有在车厢里的人,其实有三个出手帮助女孩的机会。


第一个时间节点,在男人辱骂女孩的时候,就可以出手了。


我不知道是中国人法律意识淡薄还是怎么的,公众场合辱骂他人,是违法的。宪法里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而且从男的嘴里喷出的语汇都是最肮脏之极的骂人语汇,既扰乱社会秩序,也侮辱他人人格。整个车厢的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从头到尾听那男的喷粪。


第二个时间节点,男人抢手机的时候,就该特么果断出手了。一个人明目张胆地在车厢里抢另一个人的手机,这是明显地侵害他人财产安全。


第三个时间节点,双方在地铁门前争执推搡的时候,再不出手就要出事情了。


是,目前的情况,没有出人命。但假设地铁门早关了一秒?或者男的推得不够用力,女孩会被直接卡在中间,列车一开,这条生命就没有了。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那男的,在犯罪。


还是在一车人眼皮底下犯罪。


余华说:“小说的荒诞永远不及现实的荒诞。”


那一趟北京地铁里,就发生了这么一起荒谬的事情。那男的足够荒谬,但看客般的路人也是同样荒谬。


通过视频你可以看到,后方有一路人男性是知道发生什么事的,但他看了一眼就决定没再管。


还有离得最近的一排,有一穿黑色外套的男性和一穿灰色外套的男性,从头看到尾。


发生这样的事,网上有很多愤怒的声音。


渣男人开了个小号澄清,下面基本都是一片叫骂声。


网友总是清醒的、正义的、热情的,路人总是一张麻木不仁的脸,冷漠、不作为、视若无睹。



这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是网友从来不出门,还是路人从来不上网。


两拨人就像是来自两个世界。


在网上叫骂固然痛快,因为做键盘侠,用键盘保卫世界的和谐稳定是一件极其容易的事。


但在现实中当英雄却相当困难。


这件事也开始让我自我拷问:如果我在现场,我是不是也会是那几个冷漠路人之一?


中国的年轻一代从小受到的父母教育向来是这样的:


你把自己管管好就行,别人的事你别管。


所以你会发现,我们对公共事件的参与感很少。


除非是危机到我们自身利益的,不然我们绝不会去趟浑水。


在公众场合我们更容易受到羊群效应的影响,别人不动,我也不动,反正有别人会管。


到最后的结果就是,谁也没有参与和介入,事情和原来一样坏。


我曾经有一次在公交车终点站排队等车,有俩黄毛青年直接无视排队的队伍,走到最前面,插到了第一个排队者的前面。


当时的情况也很僵硬,整个排队队伍里的人,都像没看见一样,好像在默许他们这样的行为。


我有点气,犹豫要不要朝他们吼一声。一个人我肯定直接吼了,两个人我怕打不过他们。


后来我还是用很坚定的语气警告他们:“喂前面的!到后面排队好吗!一堆人排着没看见吗?”


我说了第一句,就有人跟了第二句:


“对啊,怎么没排队,后面去!”


有人跟了第三句:


“排队排队!后面排队!”


俩黄毛青年看了我一眼,到后面排队去了。


这件事给我印象很深刻,让我明白:公众在现实场景下,是需要引导的。


在公共秩序受到威胁的时候,不能被羊群效应控制,永远要做第一只发声的羊。


我相信那一节地铁车厢里也有拥有正义感的好人,他们并不冷漠,但因为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阻挠,最终仍旧没有站出来。


还有一次,我在台北和一朋友坐公交车,一中年男人性骚扰一位女性。那台妹骂了一句:“你神经啊!”在我还在犹豫要不要帮忙的时候,我朋友直接冲上去给了那男的一拳。


他以前做过消防员,是个很有血性的人。


我也从他身上学到了一点:如果你身边有人遭受欺凌和不公众的对待,你要尽力帮助他们。


就算你没有能力,你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替他人解围,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


社会的发展速率与日俱增,人情好像不值钱了,别人的事情关我屁事。


我现在不这样认为,如今我真正地感到: 生活在钢筋水泥在都市里,仍旧需要一点血性。


这点血性能够确保你保护自己,也能保护周围人。确保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受到威胁时,你不会像个奴隶那样,选择沉默。


每次此类事件发生,我不再单纯地去网上抨击坏人恶劣,路人冷漠。


因为那样好像我是刻意在争取某种正确的立场,表明我是正义的代表,而非那些路人。


我会反省自我的懦弱和冷漠。 假如我在现场,是否会第一个站出来,是否能不像个单纯的看客那样。


社会已经不需要更多的看客了,也不需要义正言辞的键盘侠。


社会需要能第一个站出来的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