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两个月没和大家相见,这次终于不是新低时节又逢君。
1.下跌与上涨经过:两种心境
A股市场回暖,以2月初为界,很多指数走出了V字型。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市场的氛围有了极大改变。
情绪是一个带有五彩斑斓滤镜的变焦镜头,我们透过它来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同样的事物、景色,在不同焦段、不同颜色的滤镜下,会给我们带来差异很大的印象、感觉。
同一个指数,同一个点位,连续下跌穿过与连续上涨穿过,我们的心境与行动可能有很大的不同。
人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有意识地与环境进行抗争,从而保持自我与行动的相对独立性。从一月底天崩地裂般的绝望到阳春三月的市场躁动,回顾两个月中我的所思所想与行动,成长和进步,很可能就发生在这里。
2.并不遥远的至暗时刻
在经过了2023年的又一年熊市后,大家普遍对2024年没什么预期。但万万没想到,1月份,除红利指数、有资金护盘的沪深300指数外,大部分板块都迎来了至暗时刻。
创业板、科创板用时1个月,跌幅堪比2023全年。小微盘指数更是如灾难一般大跌,仅用时1个月,就磨灭了过去1年的超额收益,让我们知道了踩踏的凶险,以及此前“慢牛、低风险”印象的虚假。
从指数点位看,上证指数一度要打响2600点保卫战,沪深300指数眼看快跌回3000点。
从市盈率估值看,沪深300的市盈率来到过11倍以下,在指数优化,金融业权重降低之后,跟2019年年初差不多。创业板指、恒生指数的10年市盈率百分位,都到过冰点附近,创历史估值新低。
看起来,一切的一切都要推倒重来。2019年以来,牛市的繁荣是一场虚空。过程中,大多数的买入,拿到2月初,都是痛苦和煎熬。那时的我们想了什么,又在做什么呢。
是不是俯视深渊,认为A股市场的下跌是无底洞;是不是指斥权益类基金为垃圾,想投靠上涨火热的纯债基金。我想有的朋友还是能把自己从熊市环境,以及传染性强的悲观论调中抽离出来,看到净值、点位变低的价值增厚,做一些买入布局。
买入的时候,是不是感到很谨慎,是不是想再等等看,是不是此刻又恨不得穿越回过去,一把全买上、满上。不完美的买入、不完美的选择都是凡人的常态。
春节后,市场的情绪似乎扭了个弯,当前的氛围又与2019年一季度有些像了。2月份,沪深300、创业板指分别大涨9.35%、14.85%,终结了连续6个月的下跌。3月份,上涨还在继续,V字型行情出现,不少指数年内的表现即将由负转正。
从看好市场、从买入冲动来审视自己,相比年初下跌经过的位置,我们是不是在上涨经过的位置上,更加躁动,更加乐观,更加觉得风险小呢——
只是相关的感觉,未曾买入的资金,都付出了代价:错过了2月上旬以来的一段吃饭行情。
回头再看两个月之间,也许不是公募基金不行,不是A股市场不行,
只是我们看待世界的焦距变了,镜头上的滤镜颜色变了。
如果总是刺激-激发原始反应,我们很难在“危机”中获得什么。能否觉知自我,俯瞰市场,适度隔离情绪,以做出更棒的行动?
V型的指数行情,涨跌幅差不多是0。但不同的投资者在同样的过山车旅程中,收获与感受大不相同。
1月底割肉卖出,现在是否焦虑得不行?壮士断腕,再经历下跌的钝刀割肉,岂不苦上加苦?
一路静观,没有任何行动,现在是否隐隐后悔,又期盼回调赶快出现,以免自己持续麻木。
有些行动的投资者,是否感觉积累了经验值,下一场风暴来临的时候,自己有可能做得更好。
独立地看着1月份买入的基金,现在开花结果,是否感受到了指数区间表现为0,我也可以有些特别的收获。
然后对A股市场有些改观,对增强实际收益更有信心。
如果你是从现在开始,或者想弥补一些过去该有的行动,屏蔽掉V型的行情过程,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个配置答案。
只要不锚定最低点,只要有再次拥抱新低的觉悟,多数时刻都可以开始,而且也并不晚。
我们常说,投资是认知的变现。认知从哪里来?
认知并非来自看了公众号的一篇文章,认知来自于自己的动手实践,来自于审视实践的过程,以及实践前后,两个自我的对话沟通。
A股市场四季分明,炎夏与寒冬尤甚。继续基金投资的旅程,我们大可平静地看待市场的四季轮转,云卷云舒。
春季躁动行情,正在发生,降低一些预期,即便倒春寒出现,我们也能从容不迫。
若
盛夏倏忽而至,我们也自然喜上眉梢,庆贺过去的坚持,收获胜利的果实。
一切的一切,都等待其自然发生。不管市场发生什么,我们都可以选择在变焦的有色镜片之外,适度隔绝环境、噪音,觉知自我,然后做出符合价值规律的行动。希望进步发生,以及更好的自我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