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CJS
编辑部和作者、读者沟通交流,查阅稿件,发布相关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艾邦高分子  ·  高分子材料在3D打印鞋类中的应用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安徽工业大学李占库、水恒福与东南大学李岸教授 ...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香港大学Alan C. H. ... ·  2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内华达大学雷诺分校金翼飞教授团队 Adv.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CJS

目录 |《社会》2022年第5期目录抢先看

社会CJS  · 公众号  ·  · 2022-11-01 15:43

正文

专题: 中华文明的图景与变迁

“一体多面”:中华帝制时期的国家—社会关系再研究

周黎安

关于中华帝制时期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特征国内外学术界提出了诸多理论概括,诸如“士绅自治”“吏民社会”“官民合作”,等等。本文从行政发包制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关于中华帝制时期国家—社会关系的现有理论概括,借助“行政外包”这一分析概念,强调特定的治理领域特征与行政外包的具体形态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揭示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运行机制和内在逻辑。本文试图提出“一体多面”的概念,重新概括中华帝制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总体特征,为理解中华帝制的“权力一元性”与“治理多样性”的奇妙结合提供新的观察视角和分析框架。
关键词 国家—社会关系  行政外包  传统国家治理  中华帝制
土司制度与边疆和平:卓尼传统政治组织及其转型机制研究

张亚辉

在后弘期,绝大部分前弘期吐蕃藏王的后代流落到了卫藏地区之外,他们的贵族身份往往成为边疆土司制度的卡里斯马基础。本文从谷苞先生对卓尼土司政体组织方式的研究出发, 系统分析了卓尼土司从明代的巫术型王权转变为清康熙年间的司法型王权的历史过程及其社会学机制。通过与其他王权形态的比较, 可以发现, 仅从部落头人或酋长入手理解王权制度是不够的,王权的本质在于对社会多样性的涵盖,基于祭司的等级制度和基于司法的和平是王权取得这一地位的关键。在清康熙年间的边疆和平运动中,卓尼土司通过刊刻大藏经和扩张禅定寺教区建立了相对完整的等级制度, 这并不能彻底遏制土司治下各部的分离倾向, 中央王朝的司法裁决是土司维系自身的根本凭据。但是,无论是巫术型王权还是司法型王权都无法彻底控制武士集团,神圣王权始终都只是政治体系的局部而已。
关键词 王权  卓尼土司  边疆和平  卡里斯马
专题 : 教育、伦理与自由:现代性的关键议题
兴趣与行动意义的生成:从反思实用主义来看杜威的教育思想
王利平、赵启琛
杜威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先锋,他的教育思想左右了美国 20 世纪教育的走向和进程。本文试图从欧美对实用主义之反思的脉络中审视杜威的教育思想,阐释其核心观念——兴趣。杜威的兴趣观成型于他创办久负盛名的实验学校之初,这既是他后期不断返回关照的主题,也是理解他讨论个人、社会、文化与文明之间关系的一把钥匙。它包括三个层次:兴趣与快乐的分野,兴趣与意志在个体行动中的关联,兴趣如何在最切己的日常工作中展开。阐明这些面向, 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杜威在进步主义运动和实用主义传统中的核心地位, 而且有助于我们思考杜威思想的原型——一个将有见识的行动而非保存某种既定文化价值视为终极兴趣的行动者,如何深刻影响现代社会的进步观念。
关键词 兴趣  行动  杜威  韦伯  实用主义
无须德性的伦理生活—— 黑格尔论现代社会的理念

陈涛

比较黑格尔的伦理概念与古代伦理概念的区别有助于澄清现代社会的理念。在亚里士多德那里,“伦理”是一个借助习惯、法律和政制搭建起来的、旨在塑造人的欲求和欲望的生活方式。对于处在自然德性和思虑德性之间的伦理空间而言,习惯、法律和制度并不是自足的,它们着眼并取决于德性。相比之下,在黑格尔那里,现代人无须具备多么高的德性,仅仅通过服从健全的法律和制度就能够驯化自己的欲望,从而赢得他人的承认和自由。不过,我们需要反思,在法律和制度的健全和完备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可能性?或许,这仍然取决于我们能否在自身的文明传统中再度唤醒某种伦理特质, 去驾驭这些理性化的法律和制度,营造出一种值得欲求的共同生活。
关键词 欲望  伦理  德性  法律  市民社会


财富、支配与国家:亚当·斯密论奴隶制的废除与现代自由的基础

朱华辉

尽管近年来学界对亚当·斯密所谓商业实现人类自由与文明社会的判断多有关注, 但未能充分解释其笔下包括商业社会在内的人类社会广泛存在的社会压迫,低估了奴隶制的韧性与西欧现代自由的偶然性。本文指出,斯密认为商业无法实现人性中暴烈激情的普遍转向, 而是通过改变财富与政治权力的分配来实现人类自由的革新。在古代政治中,商业强化了既有的蓄奴经济与支配结构,但在欧洲封建时代破碎的政治版图中,商业与奢侈恰好促成了封建领主的破产,进而导致少部分地区封建制的瓦解、绝对主义的诞生与奴隶制的废除。同样重要的是,欧洲内陆广大的封建地产缓和了地主的财政危机,商业在此无力撬动财富与权力的天平,反而再次强化了社会压迫。对斯密来说,只有深入了解商业社会在政治权威变迁中的角色与作用, 观察商业对政治权力分配方式的历史影响,才能充分理解法治、正义与自由的可能性。
关键词 亚当·斯密  奴隶制  支配  商业  现代国家

与魔搏斗的人:易卜生作品中的个体性危机

傅春晖

本文把易卜生置于北欧 - 日耳曼的思想谱系中进行解读,认为“个体性”是理解其剧作的关键。易卜生的剧作和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思想有着互文性的关联,他们都认为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仰的前提就是个体性。同时,在尼采看来,当时的欧洲已经进入“群氓的时代”,“个人”岌岌可危。在这个背景下,易卜生塑造的诸多人物都具有“世纪末”的特点,颓废、烦与空虚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态。个体性的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伴随着躁动不安,有时候会转变成最物质化的享乐主义,但更多时候则表现为否定和破坏,甚至是暴力和毁灭。

关键词 易卜生  世纪末  个体性  魔  虚无
方言距离与城市流动人口犯罪的同群效应—— 基于广州、深圳、东莞三市的实证分析

章平、许哲玮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由人口流动带来的区域文化碰撞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 也深刻影响着社会融合。基于中国裁判文书网、《汉语方言大词典》、 2017 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的数据,本文以广州、深圳、东莞三大人口超千万的人口净流入城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 以方言距离为文化差异的代理变量,研究其如何影响城市流动人口的同乡团伙犯罪行为。研究表明,方言距离与流动人口同乡团伙犯罪显著正相关, 同群效应是文化差异增加流动人口同乡团伙犯罪率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从方言距离视角解读城市化过程中文化隔阂对城市社会和谐稳定的影响, 丰富了文化影响移民犯罪及治理的理论探索,对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