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
年,孙殿英洗劫了整个东陵,盗走珍宝无数,同时被洗劫的有乾隆、慈禧的陵墓。
孙殿英贼胆包天,但是眼光却一般,他看中的是陵寝中的珠宝,对于织品一类比较“寻常”的随葬品不屑一顾。由此,漏掉了两件价值非常的“被子”。
孙殿英盗墓
这种“被子”被称为
“陀罗经被”
(也称陀罗尼经被)
,也就是俗称的
“往生被”
。
陀罗经被是一种织有金梵字经文的随葬物。清代皇帝,一定阶品的后妃可用陀罗经被,被以白绫制成,上印藏文佛经,字作金色。王公大臣死后,奏上遗疏,亦可由皇帝御赏
“
陀罗经被
”
。
有观点认为陀罗经被是皇家御用的,从元代就开始使用了,但是尚未看到文献中有元代皇家用陀罗经被的记载。在明朝,文献仍不见记载皇家使用陀罗经被。清朝皇帝在康熙朝之前,丧葬均以满族习俗进行火化,从康熙皇帝开始学习汉人习俗,丧葬改为土葬。皇家又笃信
喇嘛教
密宗,陀罗经被又是密宗圣品,所以中期丧葬开始用陀罗经被,晚期扩大了陀罗经被的使用范围,存世的陀罗经被,大都为清末民国初年的织物。
1908
年,入葬的慈禧将陀罗尼经被覆盖在身上同时,这张约三米见方的经被还盖住了随慈禧同时下葬的无数奇珍异宝。经被明黄缎底,由捻金线织成。被面上织有众多佛经、佛像、佛塔、花纹等装饰,经被上还缀有八百二十粒珍珠,估值十六万两白银,价值连城。
慈禧遗物陀罗尼经被
细节
孙殿英洗劫慈禧陵墓时,系数拆走了被上所缀的所有珍珠,而把经被扔在了一边。后来,经被经北京故宫博物院重新修复后,存放在清东陵。
2013
年,慈禧遗物陀罗尼经被
在
清东陵
保护区展出。这是慈禧陀罗经被一个世纪之后的首次面世。
慈禧遗物陀罗尼经被
相比于慈禧的
陀
罗尼经被
,同时被洗劫的乾隆墓葬中的
陀
罗尼经被
更有传奇性。这张代表着最高规制,在制作技艺上堪称绝品的经被却没入孙殿英的眼,他将乾隆陵墓中的珍宝一番洗劫,扬长而去。
几经辗转,这张经被出现在了
2005
年拍卖会上,却被标注为
“
清末黄缎子袈裟
”
。原来,在过去那段辗转时间里,这张经被不知什么原因被缝制在了一件袈裟中。
缂丝陀罗尼经被
但是,清末袈裟的名字显然没有什么吸引力,不仅年代不长,而且那时的袈裟更接近现在的袈裟,根本没什人关注这件宝贝。
最终袈裟被一位买家以
9
万元的价格买走。袈裟中所保存的乾隆
陀
罗尼经被
在经过几百年辗转后,重见天日。
清朝乾隆时期御用的“缂丝梵字陀罗尼黄经衾”
来源:
竞报
经被高两米,宽
1.38
米,制作工序极其复杂,汇聚了当时顶尖工匠的心血,连续缝制三到五年方可完成。经被由藏羚羊羊绒、獐子绒和真丝混合缂丝,采用了后来已经失传的双面缂丝工艺,据传为西藏活佛敬贡给乾隆皇帝专用。缂丝,被称为
“
织中圣品
”
,代表着我国几千年丝织工艺的顶峰,明代早期还只允许用于织造
“
诰命
”
甚至
“
册妃
”
等最高等级的圣旨,因此历来有
“
一寸缂丝一寸金
”
的美誉。直至宣德年间,缂丝才被允许用于织造龙袍礼服,并且不是每位皇帝都能够享用。而这件缂丝
陀
罗尼经被
也是目前唯一一件皇帝专用的往生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