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纺织品在满足可穿戴电子产品的需求方面面临着挑战。集储能、电磁干扰屏蔽(
EMI
)和光热转换于一体的多功能纺织品有望缓解这一问题。棉织物由天然生物质材料
—
纤维素编织而成,凭借特殊的舒适性、柔韧性和耐用性在众多纺织品中脱颖而出,是研发储能材料、构建电磁屏蔽网络和实现光热转换路径的理想载体。然而,由于传统棉织物储存和转移电荷的能力较差,光热转化效率较低,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
近日,
陕西科技大学马建中教授、吕斌教授
、
高党鸽教授
团队设计开发了一种集优异电气性能、先进热功能和卓越耐用性于一体的新型多功能棉织物(
PPy/NiCoAl-LDH/Cotton
)。该研究通过在棉纤维上引入镍钴铝
-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NiCoAl-LDH
)纳米片阵列,进而原位聚合生长连续致密的聚吡咯(
PPy
)。
PPy
的氨基能够与
NiCoAl-LDH
及棉纤维中的羟基形成氢键,确保了功能材料不易从棉纤维上脱落,赋予棉织物优异的耐用性。同时,
PPy
和
NiCoAl-LDH
附着在棉纤维上形成独特的分层阵列结构,提高了活性位点的密度,
增强了棉
织物传输和储存电荷的能力,提高了光热转换效率,实现了电学性能和光热性能的协同提升。
PPy/NiCoAl-LDH/Cotton
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储能能力(在
5mA cm
−2
电流密度下具有
754.72 mFcm
−2
比电容;
1,000
次循环充放电后电容保持率达
80.95%
),将其组装成对称型超级电容器展现出高的功率密度(
0.23 mW
cm
−2
)和能量密度(
20.83 μWh cm
−2
)。此外,
PPy/NiCoAl-LDH/Cotton
还具有优异的电磁屏蔽(
38.83dB
)和光热转换性能(
70.2C
,
1000mW
cm
−2
)。即使经过
3,000
次摩擦和
2,0000
次弯折后,该多功能棉织物仍然表现出良好的电容保持率(
85.24%
和
74.67%
)、电磁干扰屏蔽率(
25 dB
以上)和可见光区太阳吸收率(
91.2%
),在电化学储能、电磁干扰屏蔽和个人热管理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工作以
“
Multifunctional Wearable Electronic Based on Fabric Modified by PPy/NiCoAl-LDH for Energy Storag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 and Photothermal Conversion
”
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
Small
》上(
DOI: 10.1002/smll.202402510
)。
图
1 PPy/NiCoAl-LDH/Cotton
的制备路线示意图
图
2 (ZIF-67)
4
/Cotton, NiCoAl-LDH/Cotton
和
PPy/NiCoAl-LDH/Cotton
的
SEM
、
TEM
、
EDS
照片
图
3 PPy/NiCoAl-LDH/Cotton
的结构表征和可穿戴性能
图
4 PPy/NiCoAl-LDH/Cotton
电极材料在三电极体系下的电化学性能
图
5 PPy/NiCoAl-LDH/Cotton
组装成对称型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
图
6 PPy/NiCoAl-LDH/Cotton
的电磁屏蔽性能
图
7 PPy/NiCoAl-LDH/Cotton
的光热转换性能
该论文
陕西科技大学
为唯一署名单位,通讯作者为陕西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柔性电子学院)
吕斌教授
和
高党鸽教授
。硕士研究生
陈肯
为学生第一作者。该项工作得到陕西省三秦人才专项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陕西省创新能力支持计划(
2021TD-16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专项支持)(
2023JC-XJ-12
)的资助和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smll.202402510
相关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