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简单心理
Hi,欢迎来到国内最大的心理服务平台——简单心理!这里有最实用的心理学涨姿势内容,还有数百位全国顶尖的心理咨询师为你服务。应用商店搜索“简单心理”下载APP,随时随地获取心理帮助。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心理

幸存者比我们想象的多得多 | 关于未成年人性侵犯的一些事实和态度

简单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1-07 13:00

正文

幸存者多是一件好事吗?

某种程度上,它意味着受过伤害的人更多。

这世上有很多带着伤痛前行的人们,

他们的勇敢远超我们想象,

但不要让他们只在出现新闻热点的时候才被大家关注到。


前一段时间,微博上流传的“中国式父亲”的图火了起来,有的热门评论说“恶心”、“禽兽不如”。



但评论中也很好地展示了我国白莲花这个物种过剩的现状,相当多的人在洗地:“摔倒了,父亲揉揉是为了安慰”、“太断章取义了吧,国外就没有吗”。


虽然文化差异使得各国在一些社会议题上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任何一种文化下,与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或边缘性关系都是犯罪行为,是永远不能被社会认同的儿童性侵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条红线,没有例外,没有借口

 



一些事实


儿童性侵犯/性虐待(child sexual abuse,CSA)是指某些成人或者年纪较长的青少年对儿童实施的性刺激的行为,无论是经过对方同意还是强行要求


其形式包括但不限于:

  • 直接性交

  • 边缘性行为恶意触摸儿童隐私部位)

  • 猥亵(将性器官暴露于儿童面前、面对儿童手淫)

  • 强迫儿童观看色情场面

  • 利用儿童制造色情影片

    ……

 

总而言之,所有将未成年人卷入性接触(包括直接身体接触,和间接接触性行为)以达到侵犯者性满足的行为都属于性侵犯

 

像文章开头的那位父亲对女儿的动作,非说性侵犯有点上纲上线,但怎么也不能算没有性意味吧。但是有些人把自己的严谨都用在了未成年人性侵这件事上,除非强奸发生,否则他们是不会轻易判定为性侵的。


对未成年人的性侵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在美国,25%的女孩和17%的男孩在18岁以前曾遭受过至少一次性侵犯。


关于中国儿童性侵状况,不同的研究显示出不同的数据。但平均情况是:中国16岁以下儿童,每5个女孩中,就有1个曾遭到过至少一种形式的性侵犯,男孩遭受性侵犯的比例要稍低于女孩,但10.5%这个数字仍然是触目惊心的。14%的儿童表示遭到过严重的身体侵害。

 


最「安全」的人,可能是最危险的人


90%以上的儿童性侵者都是家人或熟人,且几乎都是男性。


30%是孩子的亲戚:他们可能是家庭中的男性长辈、或年长的表兄弟;60%是孩子熟悉的人:学校或幼儿园的老师、课外班老师、教练、保姆、其他孩子的家长等等;只有10%是陌生人。


“熟人性侵”这一点,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大众所了解。但是,另一个事实还未广泛被意识到:对儿童进行性侵的也不一定是成人,可能是某个稍年长的堂兄弟姐妹或者玩伴、高年级的同学等等。




为何儿童性侵一直在发生?


数据告诉我们,性侵犯、性诱拐、性骚扰是如此的频发,很多时候我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是因为它会被掩盖、被阻碍,它在黑暗中发生。但为何这样的恶性事件能够持续地存在着?以下三点因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侵犯的发生。


1. 受害者被威胁

小孩子本身就是弱势群体,遭到性侵后,Ta所处于的地位就变得更加劣势。因为年龄小、没有地位,而相对地,加害者往往是年长的、地位较高、强势的人,他们一般会对孩子进行威胁:“你要是敢告诉爸妈,他们就不要你了”、“你要是告诉其他老师或者同学,下次就会更惨”。儿童往往对威胁深信不疑,他们相信自己逃脱不了侵害者,所以不敢发声

 

2. 来自受害者和周围人的否认

由于很多儿童遭受性侵案件中,侵犯者都是熟人甚至是亲人,多为男性长辈,例如父亲、叔叔、舅舅、或祖父辈。因此侵害者的另一面可能是慈眉善目的良好形象,加上“童言无忌”,更没人会信一个小孩子说的话。亲人们也会抛来对受害儿童的怀疑“一定是你记错了,他可是你爸啊”

 

而另一方面,是当侵害者是自己的父亲时,孩子会本能地美化家长的形象。如此,儿童面对无法反抗的侵犯,只能改变自己的认知,“他只是跟我做游戏”,甚至去认同侵犯者

 

3. 责难受害者

我国的羞耻文化让人们太容易责怪受害者。当本该给予关怀和支持的家人、老师同学们、社会大众说出:“你怎么不喊救命”、“你怎么不逃走”,甚至去侮辱受害者时,难道期望受害的儿童给予这样荒唐的回应吗:


“对不起,我没能避免自己遭到强奸,以至于让别人犯罪被判刑了,给社会添乱了,给家里抹黑了,我对不起所有人。”

 

研究者发现,指责所带来的二次伤害,对于受害者的影响要超过被侵犯本身所带来的伤害。所以,停止再责怪吧,这个世界对于女性和小孩已经足够苛刻了。

 


曾遭到性侵,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1. 厌恶身体接触

相当于回避刺激,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中的一种症状。对于创伤程度较轻的性侵犯,儿童可能不会发展出明显的PTSD,但因为察觉到潜在危险,仍会选择回避。

 

2. 亲密恐惧

伴随厌恶身体接触而来的,就是心理层面的亲密恐惧。CSA的幸存者们大多缺乏安全感,难以和他人建立稳定持久的亲密关系。

 

3. 抑郁、焦虑

儿童性侵可以预测青少年以及成年之后的抑郁和焦虑倾向。

 

4.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儿童性侵是严重的负性应激事件,也是造成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首要因素。PTSD患者大部分都曾有过被性侵的经历。

 

5. 自杀

文章开头所说,约有20%的女孩曾遭到过至少一次的性侵犯,这个数据较真实情况一定是偏低的。因为幸存者才有可能提供数据,还有一部分受害者,因承受不住一次或二次的伤害,选择了自杀

 
小时候留下的伤痕,长大后就能愈合吗?

  

那些在儿时受过性侵害的幸存者们,他们有的人现在可能过着正常美好的生活,但这风平浪静的下面,却隐藏着无法言说的痛苦。它变成了一个不堪的秘密,要一直忍着,一句话都不能说

 

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有心理问题无所谓,不耽误干正事就行了。

 

社会功能良好,并不代表心理问题不存在


你以为你已经好了,但可能只是没有遇到让你崩溃的事情。当应激事件来临时,一切旧伤疤都会再次撕裂开

 

目前我们社会氛围从对受害者的禁言的极端,转到了另一个逼迫受害者倾诉的极端。“大胆说出来吧,说出来就好了!”完全是不知轻重的起哄。冒然向他人进行自我暴露,反而会加重创伤。


性侵属于重大的心理伤害,而严重的创伤需要专业的人士来处理,并不是几碗鸡汤能够疗愈的,甚至不是单纯的社会支持能够解决的。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重建安全感。一份长期稳定的、无批判性的、温暖的咨询关系可以为个体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


我们想对那些曾不幸遭受过任何形式性侵的人说: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


也许以前你身处的世界险恶,但在咨询关系中,你是安全的。




我们做这样一篇文章的目的是让人们在没有头条热点的时候也能关注到一直发生着的社会事件。新闻的热度可能只持续一周,但对未成年人、对成年人的性骚扰、性侵犯、性暴力事件却每时每刻发生。


但你想,当初孔侑这些电影人执意翻拍《熔炉》时,能想到他们在电影上映当天就在网络上掀起百万人签名要求重启当年光州性侵事件调查吗?


能想到在上映第37天就促使韩国国会以207票通过,1票弃权压倒性通过“性侵害防止修正案”,也就是《熔炉法》吗?


他们当时也不知道,但他们还是做了,用电影人的身份站了出来。

一如我们,用新媒体人的身份做了这篇文章。

一如每一个看到身边发生类似事件时,不选择沉默,能够勇敢站出来的普通人。你们都是英雄。


因为:


 



我们筛选出了5位擅长处理性创伤的咨询师,如果你或你的家人和朋友需要专业的帮助,他们可以帮到你。


你可以在阅读原文中联系到他们。


也希望你将这篇文章分享出去,以一个读者的身份,与我们,与性创伤的受害者们站在一起。





张冬晓 (郑州)


简单心理认证
国家二级咨询师



相比之下,未成年人所遭遇到的性创伤更让人感到沉重和心痛,由于孩童所感知到的世界是放大和变形的,因此所带来的创伤反应也会被放大数倍,如果不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和干预,未经处理的创伤也会埋伏下来,无助感和羞耻感将长期而弥散地盘旋在深层的人格系统内,寻找机会爆发。


令人欣慰的是,在临床实践中,我看到即使最痛苦的创伤也蕴含着自愈的力量和新生的希望,修复创伤的关键在于,受害者以及他们的家人能否获得有效持续的情绪支持和心理帮助。面对这些难以启齿的痛苦,不仅需要勇气和鼓励,还需要一个耐心的陪伴者和坚定的支持者,一起重拾力量,穿越黑暗,抵达光明。
作为你的咨询师,我会一直在这里。





张国栋  (大连)


简单心理认证
国家二级咨询师


幼年时期的性创伤,由于监护人回避或禁止的态度会妨碍问题解决或增加混乱,儿童被困在混乱情绪中,无法获得帮助走出去,造成心理上的停滞,情感被禁锢在无法排解的孤独中,无法亲密和坦诚,害怕信任或者感觉无人可信。


咨询会在安全的环境中,跟愿意帮助自己的专业人员,面对无法面对的过去和现在,承受无法承受的情感和歪曲,在这个过程中重建对人对己的信任,把自己带回到当下的生活中,鲜活的生活在生活中。




刘英华 (成都)


简单心理认证
国家三级咨询师



作为性侵受害者,很难接受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有时自己拼尽全力想遗忘的种种,却像梦魇一样在脑海里闪现;面对真情,却始终迈不过内心的一道坎而避而远之;就算开始一段关系,也总是克制不住自己而葬送这一切……一个人默默承受这一切,渴望有人可以让自已喘息一下,有人可以陪自己看到这一切,理解这一切。


在咨询中,伴随这些记忆的浮现,各种强烈深刻的情绪会席卷而来:痛苦、羞耻、暴怒、内疚、恨……这些情绪在曾经都因为难以承受而和创伤事件一起被尘封在记忆里,却又以隐秘而顽固的方式在当下重演,作为咨询师我会看到、听到这些生命的呐喊,并帮助来访在这些情绪的冲击和洗礼下,还原生命该有的光彩和意义。



伊丽  (北京)


简单心理认证

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辅导教师资格


童年期形成的印象是内化在灵魂深处的,我在咨询工作中遇到的这类来访者,常常会缺乏安全感,会觉得自己是不干净的、不可爱的,甚至很讨厌自己;做事会力求完美,否则就认为自己是无能的;还压抑了很多情绪表达不出来以及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缺乏信任感;有的可能发展为人格障碍。


每个来访者的情况都比较复杂,我会针对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并会充分倾听、共情,让来访在安全的咨询环境中释放淤积在内心深处的情绪,重新看待自己,重新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李建伟  (天津)


简单心理认证

国家二级咨询师


命运就像旋转的陀螺,有些时候我们不能把控。尤其是遭受过一些性侵犯,虽然已经过去很久,可是它的影响会不经意间出来,影响我们的人生。尤其对于亲密关系的接触上,这些不愉快甚至痛苦的经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使得本该绚烂多姿的生命在失去亲密关系的滋养中慢慢枯萎。


作为人本取向的咨询师,会慢慢透过封尘多年的痛苦,接触到受伤的心灵,打开一扇门通往心灵深处。在这里,你会遇到一个未知的自己,充满了真实与力量。



参考文献

Barth, J., Bermetz, L., Heim, E., Trelle, S., & Tonia, T. (2013). The current prevalence of child sexual abuse worldwid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58(3), 469-483.

Chen, J., Dunne, M. P., & Han, P. (2006). Child sexual abuse in Henan province, China: associations with sadness, suicidality, and risk behaviors among adolescent girls.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38(5), 544-549.

Lin, D., Li, X., Fan, X., & Fang, X. (2011). Child sexual abus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health risk behaviors among rural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Hunan, China. Child abuse & neglect, 35(9), 680-687.

Wu Nan, (2013), Sexually abused children suffer in silence, as China looks to launch awareness drive. 







公众号原创文章归简单心理版权所有

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转载和二次修改

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希望这里,是你的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