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后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经济社会发展形态,数字经济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发展而产生。
以“ABCDT”(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产业,在冲往数字经济时代的道路上求索:
各大企业飞快布局,创业群雄并起角力,将实验室中的技术概念引入商业场景,深入大众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在科技创新的下一个风口,这艘满载而起的新兴火箭又将驶向何方?
如果说PC的普及,相当于开启了人类社会的全面数字化进程;互联网的普及,相当于推动了人类在社交关系、市场交易关系、产业链关系等关系层面的彻底重构;那么,这一波人工智能的普及,则相当于开启了智能机器的新纪元,是人类第一次拥有了人脑之外的智能。
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重大战略意义,不仅将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支持政策的高度、密集度、覆盖面也都堪称空前。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人工智能是引领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溢出带动性很强的‘头雁’效应。”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
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人工智能则是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政府将继续以需求为导向推动AI产业发展,高度重视基础研究、激发创新活力,同时推动AI人才培育。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
表示,制定和出台具体的产业政策,是我国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有力手段之一。一方面,可以促使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应用,加速人工智能应用市场成型;另一方面,有助于产学研快速整合,形成完备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有利于人工智能产业做大做强。
作为国内AI产业最重要的参与者,互联网巨头和新兴产业领军者在AI技术、平台、应用场景和对外投资层面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布局,同时也带来了对其未来发展前景的丰富想象。
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
认准了人工智能这道“主菜”。他表示,未来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声称跟人工智能无关,对于这一点大家基本上都有共识了。所以每一个产业、每一个企业家要考虑的,是怎么样用最有效的方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把人工智能变成“自己的菜”。否则,吃不上这道“主菜”,就有可能会错过一个时代。
在面对未来世界的不确定性时,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
表示出乐观和信心。他认为,人工智能也好,机器智能也好,并不是某项技术,而是一种认识和思考世界的方式,也是我们重新定义自己未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今天,很多人讨厌人工智能,但未来,如果没有人工智能整个社会就没办法运转。
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
提出并倡导人工智能“四可”理念。在他看来,能否做到“可知”“可控”“可用”“可靠”,是利用人工智能创造价值的关键。人工智能需要做到可知,让算法更加清晰;做到可控,避免人工智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危害社会;做到可用,尽可能多的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技术红利,减少技术鸿沟;而做到可靠则需要我们不断努力,以修复漏洞、达到安全稳定,让人工智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
表示,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所引领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轮的产业革命,AI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超级机遇。这得益于三点,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大数据;二是云计算带来的强大的能力,能够大规模处理信息;三是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完成相当复杂的任务,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九次方大数据创始人王叁寿
表示,2019年-2021年,将成为未来20年间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最佳的产业资本并购整合窗口期。届时,数据资源完成了向优势企业的汇集,市场资本经过试错锁定了高回报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企业,最先以及持续研发落地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应用的企业占领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寡头格局的形成是必然,其将更加笃定地起到带动行业发展的作用。
当然,对于能够在棋局上打败人类顶尖高手的人工智能,不少人也心怀恐惧。最响亮的声音之一来自于已故的
斯蒂芬·霍金教授
,他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会毁灭人类。那么,该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威胁?
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开复
强调人工智能“没有爱的能力”。在这场人工智能摧毁工作的浩劫中,唯有创造性工作才能从中全身而退。或许未来人工智能会处处胜出人类一筹,但人类将“以其独一无二的头脑和心灵,做着只有人类擅长、以人类创造力和同情心取胜的工作”。
360集团董事长兼CEO周鸿祎
提出,加快国家级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建设。安全应该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与前提。但是,人工智能网络安全问题非常复杂,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开放创新平台,整合各种资源,协同推进和解决。
大数据产业萌芽、席卷全球,驱动数字经济发展,加速“数字中国”的建设进程。在新常态的建设过程中,顶层设计者对于大数据等新兴产业的高度重视,是国家对相关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普遍共识。
为推进大数据与经济转型、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的深度融合,积极抢占数字经济发展阵地,各地政府明确战略重点,布局大数据产业。
来自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特设机构、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等60位部长,31位省委书记,15位副省级城市市委书记
,对大数据的落地、发展与前瞻,均做出了精彩的论述。
数字中国既是惠民强国之利器,也是企业发展之泉眼。行业前景与战略创新必然不是一次性的行动,而是长期化的行动。
作为提出“数据资产运营”模式和“数据财政”这一概念的第一人,
九次方大数据创始人王叁寿
强调,激活政府数据价值,在国家大数据战略中具有重要意义,而想要实现从土地财政到数据财政的根本性创新变革,必须以数据资产运营手段唤醒政府数据。
当然,随着大数据成为中国经济新一轮快速增长的新动力,信息消费有望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引擎,围绕大数据的炒作正在转向实际使用中的真正价值。如何找到大数据与传统产业的契合点?在各领域实现全面深度渗透?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企业领袖也在找寻着突破的方向。
针对环保领域,
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
认为,当前,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不能再继续,大数据对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大数据的开发利用对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大数据在资源整合、科学决策、平台建设、环境监管等方面,可以为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美好环境提供重要的手段和保障。
针对城市管理,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国家发改委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中心副主任马忠玉
表示,智慧城市的本质,是大数据驱动的城市管理与发展。大数据的本源在于数据的联通、共享、加工与算法。智慧城市核心,是要构建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系统/O2O的城市大脑。
针对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推进路径而言,
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
表示,需要通过构建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单品种全产业链大数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信息技术服务、建立共生性生态来完成。
针对工业大数据领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
表示,工业大数据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核心,是实现工业4.0、工业互联网和中国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将推动企业从“制造”走向“智造”。
针对金融大数据发展,
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俞胜法
表示,科技金融作为促进普惠金融最有效的途径,将对未来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将科技型企业的科技能力与传统金融机构的能力、用户、场景资源相互融合,是科技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
针对大数据在知识产权和版权领域的应用场景的落地,
安妮股份副董事长黄清华
用“发现、趋势、价值”三个关键词总结:大数据帮助发现版权和知识产权的状态,从而帮助提高版权服务意识;未来,大数据在版权内容生产和知识产权应用方面潜力巨大;用大数据制作知识产权和版权评估模型,为其价值评估带来革命。
在云计算全面进入企业级市场的2019年,大型云服务商如何快速抓住不同行业的核心需求,需要考虑技术、服务、运营、经验、资本、人才、生态等诸多因素,其中一流的技术、安全稳定的产品和服务、足够的资本和专业的人才是基础要素,而丰富的企业服务经验、标准完整的生态体系更是云计算玩家制胜的关键因素。
工信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峰
表示,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发展和服务模式创新的集中体现,是信息化发展的重大变革和必然趋势。工信部将从五个方面积极推动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促进云计算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一是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加快推动企业上云;三是加快突破核心技术;四是完善云计算标准体系;五是强化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中国信通院云大所云计算部主任栗蔚
表示,用户对云计算的认知已经不再是如何实现虚拟化软件、云服务等某个环节,而是更加关注场景化能力的提升和方案。随着整个行业从“单点突破”走向更加务实的“整体效能提升”阶段,大型云服务商不断整合内部企业化应用资源,以云之名输出整体解决方案,单个环节的中小云服务商,则积极和上下游合作,共同打造整体解决方案。
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
表示,智能云与智能边缘计算近在咫尺。这些发展为开发者带来巨大的机遇,并且同时也让我们倍感使命艰巨,以确保我们构建的技术是可信、可靠,且有益于社会的。
京东云总裁申元庆
表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是新兴科技两大主角,云计算将作为AI的基础设施,云计算和AI的加速融合将成为必然趋势,成为政府及企业获取数字化转型最快最主要的方式。
在未来的世界,“人-机-物”互联或将成为常态,物联网被视为最大的主战场。据权威机构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物联网将成为一个价值约十万亿美元的国际市场,在智慧城市相关领域市场规模约为9300亿-17000亿美元。
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
表示,物联网是为特定事物的特定目的而构建,具备以下五个基本特征:·任何物联网是为具体的事务和目的而存在;·物联网都是人决策、设计、建设的;·物联网的感知和网基于具体的场景和目的;·从感知到控制,物联网传输处理的是含义;·物联网的基本功能是感知、控制和显示。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
表示,物联网可以说是无所不在,我们目前看到的信息几乎都和物联网有关系,但是对于物联网在工业工控系统的漏洞还是非常严重的。如果我们掌握不了核心的技术,对于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我们则无法彻底解决好。
2019年被称为5G通信网络元年。业内人士称:“5G就是为‘物联’而生。”
工信部部长苗圩
也在2019年博鳌亚洲论坛上表示:“5G应用将有80%用于物和物之间的通信。” 5G与物联网的“化学反应”,又将迸发出怎样的思想火花?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胡坚波
表示,5G将带我们进入万物互联时代,反过来,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也将成为5G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据估计,至2030年,移动业务流量将增长数万倍,移动网络连接的设备总量将超过1000亿个。
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
认为,5G时代下,万物智慧互联,人工智能+物联网就是新一代的超级互联网。在新赛道上,中国企业已经开始部分处于领先地位,我们应该抓住“人工智能+物联网”这个新兴产业战略发展窗口,提早进行全局统筹,真抓实干,引领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随着“虚张声势”的概念炒作阶段落下帷幕,物联网已进入到全面实践应用的新阶段。企业转型升级物联网、推出物联网产品、落地物联网解决方案,一系列操作都在加强该项产业的存在感。
在
华为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任正非
看来,物联网重在万物连接。物联网是我们未来要大力争取的机会窗,但重在万物连接,这与我们的主航道战略一致的。未来信息社会是什么我说不清楚,只要我们的大方向有不断地自我批判,不断地自我纠偏,方向就能调整到大致正确。
推动社会进步,技术为问题而生,区块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全球,这台创造信任的机器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颠覆性面貌登上历史舞台,逐渐渗透至各行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