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真实故事计划
每天一个打动人心的故事,国内首个真实故事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儒藏》二十年编舟记 ·  昨天  
三联生活周刊  ·  不再粗犷的黑茶,还能捕获中年人的心吗? ·  2 天前  
新周刊  ·  巴黎圣母院重生了,居然有人不高兴? ·  4 天前  
新周刊  ·  现代人最常见的工作方式,真的很伤脑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真实故事计划

好为人师的人,开始学着闭嘴

真实故事计划  · 公众号  · 杂志  · 2024-12-04 09:10

正文

"

出于对自身阅历的自信,在某些时刻,一些年轻人会发现自己“好为人师”,变成曾经自己憎恶的样子。

有人开始反思自己,也许自己没那么有智慧,也许提供指导时,只是为了在单方面强势输出时找到自我的存在感。他们开始考虑对方的需求,重新厘清与他人的边界。


好为人师,啼笑皆非的时刻


在我们公司经理发言念错别字时,只有我提出念错了。

   鸡毛山上的海

打麻将的时候,我喜欢在别人后面抱着膀子指挥,鼓捣人家打这个、打那个,有回指挥人家点了副大牌后,自己不好意思,掏钱帮赔了一半。

   

认识的00后拍了一张照片,自认为拍得很好给我看,我觉得拍得不好,并主动帮他修了图。

看过之后,他跟我说:“果然是90后审美。”

   


图 | 冰自己拍摄处理的照片

和一群关系很好的朋友去江边聚餐,晚上大家决定去高空酒吧小酌几杯。路上,一个山东的男生说他从不喝酒,今晚也只喝无酒精的饮料。大家都很震惊,开玩笑地说“山东男人竟然不喝酒”。

男生说他极度厌恶酒精的味道,一点都不可以,我开玩笑般地脱口而出“那你这样进了社会怎么办,到时候总得要喝酒啊”。

这时,我身边的女生笑出了声,拍着我说:“你模仿得好像,那股子爹味太典型了”。我愣住了。

我不嗜酒,从小父亲应酬,我也非常痛恨酒文化。那一瞬的那句话,其实是我内心下意识的想法,而且我甚至将它说了出来以“提醒”他人。那一刻我很震惊,也很羞愧。

   昕之

办公室新来一个22岁的年轻小伙子,语不惊人貌不压重的。刚来没几天,就被办公室主任批。我见他挺温和的,就主动靠近他,以过来人的身份告诉他,我们这种年轻人,就应该低调踏实一些,不然领导会觉得你不务实,就会看你不爽,给你找事。你看我啊,一堆房贷车贷,衣着朴素,领导看我是软柿子,眼睛里就容得下我,几乎不给我出难题。你也应该像我学习一下,把你的锋芒和特点收敛收敛。

后来,随着认识的深入,他也挺尊重我,我又告诉他怎么节俭一些,自己存下一些存款,留着以后娶媳妇用。突然间,我恍惚间才明白过来,他姓牛,我们公司总经理也姓牛。总经理那岁数有个这么大的儿子也是恰好。后来我旁敲侧击地问了主管人事的朋友,发现我的猜测是正确的。我好像个小丑一样,告诉人家要省钱娶媳妇,人家哪里需要省钱?我还教人家如何跟领导相处,隐藏自己,人家哪里需要隐藏。我还告诉人家别展示出特点,容易被针对。人家那哪是特点,那是闪光点好不好。我真恨我长了一张嘴,恨不得离开地球。从此以后,我离他越来越远,他也终于当上了我们部门的小领导。

   睡不醒

跟00后吃饭,7岁的年龄差让刚过26岁生日的我也有了一种“看小孩”的感觉。在他们讨论学生会工作,为小组作业发愁的时候,我有无数次冲动,想要说一些“这都不算什么……”“你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当初要是有人跟我说,我一定……”之类的话。但最后我自己默默端起水杯,把想说的话跟水一起咽了下去。

我们都无法重来,所以我们想要“拯救”、想要“好为人师”,想要让我们眼中的“孩子”抄个近路。

庆幸自己没有说出口,毕竟大二的时候我也油盐不进,何况还是面对一个初次见面且在北京活得“苟延残喘”的人。

   步帆


学会闭嘴


现在,我偶尔还是会好为人师,但会时刻提醒自己八字箴言:“关你屁事,关我屁事。”

   小马

我自己做生意多年,几年前有个熟人跑来问我,她想在一个新商场开家服装店。那天我分析了商场的位置和这个牌子的价值和潜力,直接说支持她开店。后来她真的开了,结果因为新商场定位的原因,效果并不理想,远远低于预期,不到一年就关了。我心里内疚,我也听到她在背后怪我的意思。

通过这件事情我明白不要乱给别人建议,我慢慢学会了闭嘴。

人生在世,各人有各人的路要走,一定不要想着为他人好而替他人做决定。你的经验也大概率不能适配他人的事。

   芝麻胡

每年发小聚会时,朋友都会带着孩子。因为他们都在孩子上小学时问过我一些学习问题,我本来也是老师,一一给了解答。

聚会上,我习惯性地问孩子们学习计划,并给出一些建议,传授技巧。我一直这么做,也没意识到有什么问题。

直到有一次,一位发小上初二的孩子阴阳怪气地和我说:“叔叔,问别人成绩特别不礼貌。就像我要是问您每个月赚多少钱,很不合适。”

我一下被孩子说愣了。看到其他几个孩子也频频点头,我才回过味来。

我们一厢情愿的好有时候对方并不会领情,得在人家需要帮忙的时候,这些建议才会被尊重。我当即闭嘴。以后只要没被提问,绝不主动提起学习的话头。

   小学教师

作为社团创办者,为了社团的发展,我经常会跟学弟学妹们讨论。

听学弟、学妹说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特别是我也经历过的,我会不由自主地想教一教他们。作为学长,我希望他们不要走错路。

后来,我发现每次我要开始分享经验时,一个学弟总会偷偷撞一撞旁边的人,然后学弟学妹们一起偷笑。我才意识到这样有些好为人师,不讨人喜欢,慢慢地也就不多说了。

仔细想想,每个人想法不同、取向不同,我的经验也不是唯一的。如果一直不让他们用自己的想法去行事,他们也无法在思考和尝试中成长。

后来,我发现用引导代替说教,效果更好。当他们面对问题时,我试着让他们自己去想办法。虽然,在社团事务上看着他们做得不好,我还是会着急,但我会告诉自己,他们需要自己先去感受。效果真的不错,遇到问题该怎么应对,他们会自己在实践中总结。

   大科学家牛炖


图 | 大科学家牛炖和社团成员一起看日出


我的经验,不一定是好的


弟弟专科最后一年,听说他打算专科毕业后再专门花一年时间复习,考专升本,我忍不住给他建议。

我认为他是在逃避,是不想吃学习的苦,在给自己找借口。我规劝他:专升本不难,用心准备有机会一次就成功,不需要等一年才能上学。还嘱咐他一定要抓紧专科最后一年全力以赴地冲刺,第一次考试哪怕失败了也可以再战。而且,情况瞬息万变,有可能往后拖一年,就业形势就变了。

因为我的说教,弟弟跟我闹了矛盾,觉得我在对他指指点点,看不起他。

后来我才发现,当时我确实在用高位者的姿态,去指点弟弟。

我从小读书相对顺利,可以轻松应付考试,一路念的都是好学校,体会不到我弟弟的处境。

可能在他看来,专升本考试确实难,也确实需要一年的时间去准备。而且他作为一个成年人,也应该承担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影响,不论好坏。

过去,我总觉得他没有目标,希望指引他。但是,我没有办法为他的人生负责。弟弟虽然没有出众的学历,以后未必也会过得很差。

我开始懂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拥有承担的勇气即可,旁人无需过多干涉。

   渺小的风帆

我觉得自己以前好为人师,其实是不自信寻求认可的表现,还带有一种比别人优秀的卓越感,其实并没有关注到对方的需要。

   泰泰

我对别人没有好为人师的心理,做了母亲后发现自己常常指点教育自己的小孩。某一瞬间想起了母亲对我的强势控制欲,我意识到孩子是独立个体,应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对个人人生的体验。

避免好为人师最重要的就是避免狭隘的认知,要给别人表达的权利、不认同你的权利。

   徐笑盈

我5岁多的儿子玩儿模拟经营类游戏,我一个劲教他怎么打,后来发现,从5岁孩子的视角去理解模拟经营游戏,也是一种选择。

   小倩

我意识到我和其他人的处境并不相同。我出的主意,不一定适合其他人。

过年时,我和表弟聊起大学生活。我兴致勃勃地分享了我到台湾交换学习半年的经历,并极力推荐他一定要抓住机会参加学校到欧美地区交换学习的机会,鼓励他早点考雅思。

半年之后再见面,我问表弟进展如何。他跟我说,觉得自己专业还不扎实,学习成绩也不够优秀,一旦参加交换学习计划,会耽误在学校的课业,因此不再考量我的建议。

听他这么说,我没有太多考虑到他的处境,而是又激情澎湃地说起了自己交换时的经历,我的成绩也不够优秀,但是我觉得探索世界、拥抱人生,比在学校上那几节课有意义,等等。我笃定地告诉他,交换会对我们的人生有重要意义。事后发现自己好为人师,我开始反思自己。

我太过带入自己的视角,没有考虑过,如果他真的罔顾自身情况,因为交换学习耽误了学业、到国外不适应,甚至本不愿意参加交换学习的他在过程中出了意外,家里人会不会责怪我一味怂恿他?

我发现,我其实没有真正想过他想要的是什么,也没有认真对待过他提出的观点。

现在,当别人没有向我求助的时候,我不会主动给意见。

   拿铁

上网的时候,我只要看到意见相悖的言论,就会上去指手画脚一番。站在道德制高点就是爽,有时候自己错了,还会诡辩。

其实我早就知道自己这样是好为人师,现实中我唯唯诺诺,互联网我重拳出击。我一直把这当成一种发泄压力的方式,有的人用偷东西来发泄压力,我这种也差不多,只不过不犯法。

好为人师的不止我一个,我也经常被陌生网友好为人师指指点点。我不打算改,世界需要我们这样的人互相制裁。

   佚名

上大学时,好朋友和对象分分合合好几次,在我眼里完全是浪费时间,我虽然经验不多,也还是喜欢扮演情感导师的角色,我告诉她不要重复验证错误答案,如果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只能将就自己。她那时给我说,也许就没有正确答案了?我回答不出来。

后来我面临了相似的困境,我才明白,试错并不遗憾,错过才遗憾。在感情问题上,体验比经验重要,该走的弯路可以走一走,因为本来就避免不掉。现在我再遇到朋友们面临情感问题,我不会再劝他们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我只会提醒他们珍惜眼前人,珍惜某时某刻内心的感觉。

   浮槎

很久之前和好友“决裂”了,她说“我建立在她自尊上的好为人师一直在伤害她”。每次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但凡涉及我所知晓的领域,我就会很自然地开始“高谈阔论”,直到那天她和我讲,我的优越感是一种好为人师式的伤害,很多时候都抢了她的风头。我才真正开始反省,我自顾自的高谈阔论对她而言是不是成了一种负担。

其次,每次朋友和我倾诉他们的困顿和痛苦的时候,一方面,我会无意识地拿自己的经历举例,拿朋友的困境跟自己的做比较,在谈话中明明是倾听者,却占据了主导地位,将倾诉者的问题踩在脚下,以一种高位的姿态传递出自己处理问题时莫名的优越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我会试图让朋友按照我的行事方式去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偶尔会仗着自己看起来比较丰富的经验引导朋友赞同我、认可我。

在其他朋友的帮助下我成功认识到了自己性格中张扬的锋芒,十多年的好友们表示“已经忍我忍习惯了,现在看看还蛮可爱的”。感谢大家的包容,也会不断地提醒自己藏锋吧。希望能够扮演好倾听者这个角色,多多换位思考,在别人真的很困顿的时候,少发表建议,多提供支持。

   香菇大人

今年6月中旬,很久没联系的一个朋友来跟我道谢,说听从我的建议换了工作,现在非常开心。我第一反应是非常惶恐的,我都忘了何时给的建议,换过几次手机后现在也完全找不到建议的具体方式和内容。只是隐约回忆起来他曾经跟我抱怨过当时工作的苦难与困惑。自己随口的建议被人听进去且采纳实施了,我会想如果我当时给了其他的建议,他采纳但是没有取得他理想的结果,又该如何?

从那之后我在想给人建议的时候会更加慎重。比如我身边有个在深圳工作的女孩子,她自己也一直觉得很辛苦,如果是以前的自己,可能会劝她回来家乡,在四线城市买个属于自己的房子,有时间享受自己的生活。现在的我只是试探地问了一句“有没有考虑回来呀”,当她提出回来后可能会被家里人催婚的时候,我就不再提及此事。因为我知道我无法帮她解决后面的事情,也无法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我应当尊重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生活、照顾自己的能力。

   DBB

我在做AI相关的科研,在这一话题上积累了不少经验和感悟。有一次,我和男友线上聊天,他提到让GPT帮忙做事效率很高。我顺着他的话接道:“那是,现在干啥都是GPT效率高。”随即讲述了我最近借助AI完成项目的经历,还提到如今掌握GPT的使用已是时代所需。

本以为是在顺着话题分享自己的心得,没想到他显得非常不满,甚至嘲讽我“老师高见啊”“是不是教人教出习惯了”。我感到错愕,追问他怎么了,他却回我:“谁问你了?你是不是觉得我特别需要你指点如何理解并使用GPT,只有这才是无比正确的方式?”

他的反应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说话方式。事实上,那次我对他说的话,从某种程度上很像是与师兄、老师交流时他们曾对我说的。也许由于身份和情境的不同,我从未觉得他们“好为人师”,反而很乐于聆听并汲取这些观点。我潜移默化地将这种表达方式融入到了自己的语言中,却忽略了男友所期待的是一种平等的、同频共振的交流,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

另一方面,在学校中我确实经常扮演“经验分享者”的角色。无论是学弟学妹或同学请教学习上的问题,还是作为团队负责人指导项目进展,这种输出经验的沟通方式已经深深融入我的日常。然而,这段日常交流中的小插曲让我意识到,在不同的关系和场景中,身份和角色的切换至关重要。于是在忙碌的生活中,我开始更加注意“身份管理”,学习快速切换和不同的对象交流时的说话态度和思维视角,以求更和谐的沟通与理解。

   吟雪风

图 | 吟雪风的组会

- END -
本期策划 | 贺伟彧
编辑 | 温丽虹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