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刘晓博说楼市
原创的财经评论,独立的观察视角,深度的市场剖析。联系方式:QQ:1527356260;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观察报  ·  从维港到中环:再一次认识香港|十月行记 ·  20 小时前  
财经早餐  ·  【财经早餐】2024.10.03星期四 ·  5 天前  
神嘛事儿  ·  绿皮车哐当一晚上才到广元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刘晓博说楼市

刘晓博 | 今天,香港选出女特首!这个城市的死结在哪里

刘晓博说楼市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26 17:43

正文

还有3个多月,香港即将迎来回归20周年。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即将到来之际,今天(326日)香港选出了新一届特首——林郑月娥。

 

一、女特首来了!

 

今年60岁的林郑月娥(见下图),父母是内地移民,从小家境贫寒,但学习成绩优异。1980年毕业于亚洲三甲之一的名校­——香港大学,然后成为公务员,一直干到今天。

 

林郑月娥的丈夫叫林兆波,获得过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曾在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历史。他们夫妻有两个儿子,在英国和中国内地(中山、苏州等地)拥有7个物业,但在香港是无房户(2014年申报的资料)。


 

林郑月娥在1996年升任香港副库务司,2000年成为社会福利署署长,20126月出任香港政务司司长,成为仅次于特首的第二号人物。20167月,林郑月娥获颁授大紫荆勋章。

 

此次选举中,林郑月娥的主要竞选对手是66岁的曾俊华。曾俊华此前曾担任香港政府的财政司司长,是第三号人物。曾俊华也是资深公务员,1995年到1997年担任末代港督彭定康的秘书,后担任过香港海关关长、规划地政局局长。

 

香港基本法规定,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任期五年,可连任一次。行政长官由年满40周岁、在香港通常居住连续满20年并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学生时代的林郑月娥

 

眼尖的读者会发现,新华社播发的新闻是“林郑月娥当选为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人选”。也就是说,她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任命,才能成为第五任香港行政长官。

 

除了任命这个重要的程序之外,还有71日的宣誓就职仪式。到时候林郑月娥会在中央领导监誓下,宣誓就职。由于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相信届时还会有隆重的纪念活动。

左起为:林郑月娥与丈夫、两个儿子

 

二、香港的死结,以及新特首的挑战

 

近年来,香港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表面上看,是政制之争(普选和23条立法的问题),但实质上是经济之争。一言以蔽之,是贫富差距和社会阶层固化带来的问题。

 

如果你比较一下过去10年、15年以来香港的富豪榜跟内地富豪榜,就会发现一个重要的差异:内地富豪榜前10名、前20名如同走马灯一样变幻不停,一会儿是房地产商主导,一会儿是IT巨头主导,今年还杀入了快递巨头(香港人,顺丰老板王卫)。但香港就完全不同,基本上是房地产商主导,而且多年不变。能近来搅局的,也不过是澳门赌场的老板而已。

 

从产业上看,香港也面临着空心化的隐忧,制造业固然早已转移到珠三角,就连航运中心的地位,也在被深圳、广州分流。比如全球集装箱港口的排名,早已经变成了上海第一、深圳第三,而香港在2016年被宁波舟山港超过,沦为全球第五。


上图:香港罗素街,图中的几个商铺基本上都是全球最贵的顶级铺。

 

前几年,香港搞了数码港,试图振兴高新技术产业,但最终因为人才不足、营商成本太高而变成了房地产项目。华南乃至中国的“硅谷”头衔,硬生生被深圳抢走了。

 

香港在人口问题上也有比较大的误区。研究一下北上深就知道了:中心城市的地位,是通过抢人、抢钱、抢大企业总部来实现的。核心的核心,是人。一个城市要崛起,要保住自己的中心地位,就需要不断引进各种人才。在这方面,北上深做得是最好的。

 

香港是中国单独的关税区,内地居民想移民香港,只有通过婚姻的方式。投资移民要通过第三地转(目前也已经暂停),专才、优才移民口子非常小,根本无法形成对香港人才结构的实质性改善。我曾经研究过2004年到2014年北上港深四大一线城市的人口增速,发现北京、上海、深圳在这10年里人口增长了大约70%,而香港只增长了6.2%,而且相当一部分移民指标给了香港中下阶层在内地的妻子、子女

 

没有人,就很难产生新的企业,也就很难有增量资金。2000年的时候,香港汇聚的资金总量大约是北京的4倍、上海的5倍、深圳的12倍。到了20166月时候,北京的资金总量已经是香港的1.3倍,上海略微超过了香港,深圳也已经达到香港的65%左右。


上图:香港街头摩肩擦踵,但事实上人口密度低于深圳。

 

在城市竞争中落败的同时,香港由于一直维持较小的住宅用地供应量,维持了高房价,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根本看不到翻身的机会,被房租、月供压得喘不过气来,社会阶层流动逐渐停滞。王卫(顺丰老板,香港人)这样的香港新富豪,只能到内地才能实现大发展,在香港根本不可能。

 

三、解决香港问题的关键在房子

 

解决香港问题,关键在于发展经济。发展经济,就需要引入人才、资金。其实内地的人才和资金都希望进入香港,但香港对这些因素反而充满了恐惧,担心“水漫香港”,大量的资金催生出香港股市、楼市的泡沫,让民生更加艰难。

 

谈到香港,大家往往用人多地少形容,事实上香港空闲土地很多,人口密度远远低于深圳(深圳人口是香港3倍,面积是香港2倍)。在香港北部,至今有大量土地用于农业或者闲置,如果能有计划地增加廉租房、安居房和商品房,合理解决香港中下阶层的住房问题,那么增加内地资金、人才来港就不会引起社会的反感,就可以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上图:香港的唐楼

 

到那时,香港营商成本可以略微降低,人口可以显著增加,由此带来企业、资金显著增加,本地的穷人、年轻人也将获得新的就业、创业机会,整个社会的死结就可以解开。另外,土地不足还可以通过移山填海造地来实现。

 

也就是说,先通过增加建设用地解开高房价的死结,然后解开对内地人才、资金恐惧的死结,最终解开香港社会阶层流动的死结,这样,香港才有未来和希望。

   

根据香港媒体披露的资料,林郑月娥有过香港底层市民的生活经历。青少年时代,她们一家八口人挤住在“唐楼劏房”里。所谓“唐楼”,在香港话里是指“陈旧的,没有电梯的,商住混合的骑楼”;所谓“劏房”,其实就是经过二房东改造之后的旧房子,面积小但五脏俱全。

 

林郑后来回忆说,小时候,家里穷得连一张书桌都没有,家中姊妹只能轮流趴在仅有的一张高架床上做功课。

 

可见,林郑月娥懂得香港普通人的苦痛,但愿她能高瞻远瞩,通过房子入手,解开香港的发展的死结。


原创不易,如果喜欢天天说钱的文章,请读者朋友们帮忙点赞,你们的支持是作者最大的动力,谢谢!

【版权声明:本文为刘晓博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