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责任为先、公平为上、学术为魂”的办学理念,秉承“笃学明德、经世致用”的校训,强化“船舶、海洋、蚕桑”三大特色,以服务国家海洋强国、造船强国战略需求和社会进步为己任,努力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
学校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多源合流,文化底蕴深厚。1952年第一工业机械部船舶工业局筹建新中国第一所造船中等专业学校——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52年11月福建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源自1866年创办的福建船政学堂)造船科、上海高级机械职业学校(源自1907年创办的德文医学堂)造船科并入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53年7月上海机电工业学校(源自1933年创办的上海私立大公职业学校)机械科和上海水产学院附设上海水产学校(源自1912年创办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轮机科并入上海船舶工业学校;1953年8月上海船舶工业学校正式创办,开始招生。1970年迁至镇江,更名为镇江船舶工业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并更名镇江船舶学院,1993年更名为华东船舶工业学院。1999年学校从原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划转江苏省管理。1999年江苏省江海贸易学校(源自1979年创办的江苏省镇江粮食学校)并入,2000年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源自1951年创办的华东蚕业研究所)与学校合并。2004年学校更名为江苏科技大学。201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签署协议共建江苏科技大学。2016年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江苏科技大学。
学校拥有完备的教学、科研设备和公共服务平台,人才培养条件不断完善。目前拥有镇江东、南、西3个校区和张家港校区,占地2600余亩。一个占地2350余亩的镇江市丹徒新区十里长山新校区正在全面建设之中。学校有15个学院;拥有15个国家级、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国家级、省部级技术转移机构,11个国家级、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26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台套数28916台(套);纸质图书195万余册(含张家港校区)、电子图书270余万种,主办有《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中国蚕业》《蚕业科学》等公开出版学术刊物。
学校积极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具有主体学科特色鲜明、相关学科支撑配套、专业结构布局合理的特色学科专业体系。作为江苏省唯一一所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为主要服务面向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学校是全国相关高校中船舶工业相关类学科专业设置最全的高校之一,是具有船舶特色整体性和应用性优势的高校之一。学校蚕业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蚕业研究机构,先后16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其中国家二等奖11项,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家桑种质资源库和蚕种质资源库。学校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本科生,199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现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工程硕士、农业硕士、工商管理硕士、会计硕士、公共管理等5个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类型,其中工程硕士有11个培养领域。有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2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2个一级学科省重点序列学科,6个一级学科省重点培育学科;拥有56个本科专业,分属涉船学科群、涉海学科群、蚕桑及生物学科群、基础学科群等学科群,其中工科专业33个。学校拥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5个江苏省卓越工程师(软件类)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省级卓越计划联盟试点专业,获批省级卓越计划(软件类)试点高校。获教育部等省部级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8项。
学校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师资结构日趋合理,师资水平不断提升。现有教职员工2000余名,其中专任教师1229名。具有正高职称人员167名,副高职称人员581名。其中国家级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青年千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以及江苏省教学名师、特聘教授、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33”各层次人才、“六大人才高峰”、“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等103人;4个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学科、2个江苏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培育点。
学校始终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春风化雨,桃李芬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质量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在校普通本科生22100余人(含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5956人),研究生2200余人,全日制外国留学生300余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我校设立了后备军官选拔培养工作办公室,已为部队输送国防生1100余名。在我国船舶工业骨干企业中的技术与管理人才中我校毕业生占有很高比例,学校享有“中国造船工程师摇篮”的美誉,毕业生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7%以上。
学校坚持协同创新,主动为船舶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注重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相互紧密结合。学校拥有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二级保密资格单位证书和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先后承担了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国防军工课题在内的一批高水平研究课题。“十二五”以来,学校获得国家级项目241项、省部级项目33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83项,其中一等奖12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1617篇;合作参与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项;授权发明专利969件。学校积极争取科研基础平台建设项目,全面提升科研能力和条件,拥有1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发改委国地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农业部、4个省教育厅和1个中国农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国家培育点;3个江苏省发改委工程实验室;2个江苏省科技厅、3个农业部、3个中国农科院、1个江苏省农林厅、1个江苏省经信委和1个江苏省经贸委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跨国技术转移中心;与企业合作共建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此外还拥有1个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4个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1个镇江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学校一贯重视与海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不断拓宽办学途径。学校牵头成立了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知识产权联盟、江苏省船舶与海洋类高校联盟,先后与海军政治部、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舰船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学校建有海外教育学院,与俄罗斯、乌克兰、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印度、日本等国积极开展科研与办学合作。与江南造船集团公司、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大连船舶重工集团、上海沪东造船厂、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等一批著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中国船舶工业工程师继续教育学院设在学校,学校各类奖助学金年总额达2000余万元。其中,招商局集团、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在学校设立各类奖助学金20多项。
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先后荣获江苏省高校校风建设优秀单位、江苏省文明学校、江苏省安全文明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江苏高校和谐校园、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科技创新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高等学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江苏科技大学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为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江海襟怀、同舟共济、扬帆致远”的“船魂”精神激励着广大师生和校友砥砺前行,成为一代又一代江科大人创造学校发展新辉煌的精神动力。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崭新的历史机遇中学校呈现出勃勃生机。江苏科技大学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卓越,努力推进学校事业跨越发展。展望未来,江苏科技大学紧紧围绕海洋强国、造船强国战略,大力弘扬“船魂”精神,努力达到本科教学一流、优势学科一流、应用技术先进的办学水平,努力成为中国船舶工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科技创新平台之一、学术交流中心之一,为建设“国内一流造船大学”长远目标而奋斗。
(注:主要数据截止更新日期为2016年12月)
镇江市位于江苏省南部,接纳上海、南京辐射,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和国家级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重要的港口、工贸和旅游城市。拥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十分便捷的交通条件,镇江港是长江第三大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超亿吨,长江和京杭大运河在此汇就中国"江河立交桥"坐标,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镇江拥有3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全国重要的旅游观光城市,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
镇江拥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6个省级开发区、5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拥有世界主要的锚链生产基地、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高档铜版纸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汽车发动机缸体和醋酸生产基地,正逐步成为以机械、化工、造纸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交通设备、食品、电力五大优势产业,船舶及船用设备、工程电器、五金工具、眼镜、香醋等十大产业集群为主体的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杰出人才
1.第一层次: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千人计划”人选,以及海内外具有与此相当学术地位和成就的专家学者。
2.第二层次: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青年千人计划”人选、省“双创计划”人才、省特聘教授(全职),以及海内外具有与此相当学术地位和成就的专家学者。
3.第三层次:具备符合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申报条件的人员。学校将优先推荐申报,且申报成功后,待遇可以重新商定。
(二)学科(学术)带头人
(三)学术创新团队
(四)优秀海归博士(后)
(五)优秀国内博士(后)
船舶与海洋工程、机械工程、工业设计、轮机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新能源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金融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建筑学、材料学类、化学类、物理类、生物类、经济学类、会计学类等。
(一)杰出人才
具有“杰出人才”头衔和具备申报“杰出人才”条件的人员,均可应聘,待遇面谈。
(二)学科(学术)带头人
1.国内应聘人员条件
(1)国内引进人员原工作单位一般应是“211”、“985”高校或知名研究机构的教授博导或相当层次人员;
(2)符合我校三级教授及以上岗位聘任条件;
(3)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具有博士学位。
2.海外应聘人员条件
(1)博士毕业于海外知名大学(或研究机构),或国内博士毕业后有连续4年及以上海外教学(科研)工作经历,并在海外担任助理教授或相当层次职位2年及以上;引进时仍在海外或回国未满1年;
(2)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在本学科SCI一区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本学科SCI二区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影响因子排名本学科前5%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
(3)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条件优秀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三)学术创新团队
学术创新团队是指在某一学术领域、围绕某一重要研究方向,进行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紧密型创新团队。对于学术创新团队的引进,可采取全职或部分兼职的方式灵活引进。应聘条件包括:
(1)团队必须拥有一名海内外有学术影响的杰出人才作为首席专家,年龄一般在50周岁以下;
(2)拥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其中,至少有2-3名中青年学术骨干,骨干成员应具有博士学位、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
(3)团队有稳定的科学研究方向,带头人承担过或正在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重点(重大)项目;
(4)带头人已经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学术成果,团队近五年在SCI/EI收录论文和授权发明专利不少于20篇(件)。
(四)优秀海归博士(后)
(1)博士毕业于海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或在国内重点大学(科研机构)获得博士学位后有连续2年及以上的海外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博士所学专业与本科、硕士专业相近;引进时仍在海外或回国未满1年;
(2)攻读博士(后)期间在本学科领域发表权威期刊论文3篇及以上;
(3)能够运用外语讲授专业课程;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具有副高职称或博士后经历的人员年龄可适当放宽。
(五)优秀国内博士(后)
(1)博士一般毕业于“985”、“211”重点大学(或知名研究机构);
(2)以第一作者发表本学科权威期刊论文2篇及以上;
(3)年龄一般在35周岁以下,具有副高职称或博士后经历的可适当放宽。
1.杰出人才:学校将提供优厚的住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和薪酬,具体待遇面议;
2.学科(学术)带头人:购房补贴30-60万元,科研启动费10-300万元,按正高四档发放绩效津贴,津贴标准保留3年,海外学科带头人提供10万元/年津贴,国内学科带头人提供3万元/年津贴;
3.海归博士(后):购房补贴25-40万元,科研启动5-40万元,按副高一档发放绩效津贴(3年);
4.国内博士后、副高:购房补贴10-30万元,科研启动3-10万元,按副高二档发放绩效津贴(3年);
5.国内博士:购房补贴6-25万元,科研启动2-8万元,按副高三档发放绩效津贴(3年);
6.学术创新团队:引进人员(全职)待遇参照引进人才层次标准执行;
7.特别优秀、非中国国籍、紧缺专业博士(后),待遇面议,也可实行聘任制与年薪制。
应聘者将本人简历、获奖证书等材料同时发送至各学院邮箱和[email protected]。发送邮件主题格式:姓名+应聘部门+应聘专业+毕业院校+高校人才网。若所学专业适合多个岗位,则应分别发送简历至相关学院招聘邮箱。
联系地址:江苏省镇江市梦溪路2号江苏科技大学人事处
联系人:黄老师蒋老师
联系电话:0511-84401019
邮编:212003
网址:http://rsc.just.edu.cn
E-mail:[email protected]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原文链接。
近期热门文章(回复数字001~092即可查看):
002:毕业生找工作,有这5个网站就够了!!
088:春节后招聘大幕开启看看你的专业是热门吗?
089:海归为什么变“海待”?
090:面试自我介绍怎么做注意事项有哪些
091:政协委员建议缩短学制:博士25岁毕业合适——你同意吗?
092:政府工作报告 | 国家将提高博士研究生补贴标准
长按二维码,可以关注我们哟
本网站创办于2007年,专注于发布大中专院校、科研机构、事业单位、知名企业、中小学招聘信息的网站。具有专业性强、信息真实丰富、公益性强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