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导演帮
中国导演第一社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电独家  ·  一广电台迎来新任党委书记、台长! ·  4 天前  
桃桃淘电影  ·  洛杉矶这大火,确实有点吓人了! ·  4 天前  
豆瓣电影  ·  过年就应该大口大口大口地吃海鲜! ·  6 天前  
乌鸦电影  ·  这瓜我吃了22年,不愧是她,再次爆火… ·  1 周前  
银幕穿越者  ·  赴泰国拍戏后失联的演员王星被找到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导演帮

降价有良效,春节档能否打破高票价“魔咒”?

导演帮  · 公众号  · 电影  · 2025-01-10 16:4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探讨了中国电影票价的问题,从计划经济时代电影票价的低价到市场经济时代的票价飙升,以及当前高票价背后的原因和面临的挑战。文章分析了多部电影尝试降价促销的市场反应,并讨论了即将到来的春节档电影的定价策略。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电影票价的历史变迁

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低价电影票到市场经济时代的票价飙升,中国电影票价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关键观点2: 中国电影票价高昂的原因

电影票价涨幅远超人们收入涨幅的原因包括蛋糕分配方式不变,各方将蛋糕做大以多分一杯羹,以及观影设备升级带来的票价提升等。

关键观点3: 电影降价的挑战与机遇

电影降价面临的风险和机遇并存,如降低客单价但提高上座率和总收入,春节档后期降价能否挽回流失的观众等问题需要权衡。

关键观点4: 观众对电影票价的看法

观众对高票价存在不满,特别是在非节假日时期,过高的票价会影响观影决策。

关键观点5: 即将到来的春节档电影的定价策略

春节档电影的定价策略是关键,过高的票价可能导致观影人次下降,片方需要在票房和观影人次之间权衡。


正文

“电影票越来越贵了,要看不起电影了。”这是近些年许多观众的哀嚎。

然而,2025年开年的两部电影似乎在回应这一呼声。11日,由金晨、孙阳、李雪琴等主演的跨年档影片《“骗骗”喜欢你》发布通知:202512日起(含)调整结算标准为每人次票价:全国统一19.9/人次2D以外的其余版本不变。

而于1月3日上映的《火锅艺术家》发行方也向影院发布“提档及调整结算标准的通知”:本片结算标准调整为,数字2D版本结算标准全国统一19.9元/人.次,其余版本不变。要知道,现在大城市的电影票一张动辄就要四五十元。值此大环境下,这两部电影可谓是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

当前中国观众苦高票价久矣,此举一出,似乎是给人们释放了一个积极的市场信号。但更多观众还是想问:如今中国的电影票,为什么那么贵?


01

从2角钱电影票到3号文件

中国电影票定价变迁史


在探讨中国电影票为什么那么贵之前,咱们要先了解:中国电影票真的贵吗?

根据“2024中国电影市场数据洞察”显示,2024年中国平均电影票价已达42元,且自2022年以来一直保持在42元以上的高位。在大城市想看一场电影,平均票价更多已在50-60元浮动,春节档等热门档期的票价甚至接近百元。

而稳坐全球第一票仓的美国,平均票价约一直维持在10美元左右(约合70元人民币)。2023年日本电影制作者联盟召开记者发布会,公布日本平均票价为1424日元(约合66元人民币)。

如此对比,中国的电影票价似乎还算便宜,仅为美日票价的2/3。但别忘了,美国平均月薪已达4580美元,日本平均月薪也达31万日元。

至于中国,新年伊始,咱们的平均月薪数据就别放出来给大家心里添堵了。只能说,如今一张电影票的价格已占到中国人月收入的2%,价格不菲。

这么看来,中国电影票确实有些贵。

但就在几十年前,中国电影票还一直是以便宜取胜的。80年代中国平均票价约为2角钱,占人均月收入的0.67%。这几十年间电影票价格变动的背后,其实是电影票定价模式的改变。

计划经济时期,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统一分配的文化资源,同样采取统购统销的模式。当时的中国电影经国有电影制片厂制作完成后,会统一被中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买断,然后再发行到各级影院。这个发行权具有强制性和垄断性,强制对电影进行定价。

在中影和国家各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下,80年代一般城市电影票价均在2角以下,农村的露天电影院票价则更低。当时人们说,生活中有三大便宜:吃粮食、看电影、坐火车

不过,这个价格也是时代所迫。毕竟人人都拿粮票领取必需品的时代,拿出现金买电影票多少还是有些压力。加之当时电影放映条件简陋,电影票溢价空间极少。就这样,中国的低价电影票一直保留到了90年代。

1992年,南巡讲话和十四大的召开,促使中国终于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而电影业的市场化改革也囊括其中。1993年,广播电影电视管理总局正式下发“广电字(3)号文件”,即《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份文件对中国电影影响深远,可谓是拥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3号文件不仅打破了国有制片厂对拍摄权的垄断,也打破了中影对国产片的发行权。结合90年代初中国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电影票的定价权也从中央下放到市场。发行方可以根据市场情况来灵活定价,这样一来,片方的权利得到了保障,但也开启了中国电影票的涨价之路。

据2005年中国电影产业年报的数据显示:从90年代10年代,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近10倍,而电影票价由原来的几毛钱涨到数十元,增长近100倍。电影票价的涨幅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收入的涨幅。

从此,中国电影票价不断上升。但世界上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这么多,为什么中国的电影票涨幅遥遥领先?


02


猪突猛进的中国电影票价

在每个国家,票房分账都是一道复杂的流程。在中国,电影的售票收入均要计入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专资办)进行统计。统计完成后分账的第一步,是将票房的5%上交到专资办,3.3%充作特别营业税,1% ~ 3%给中影作为发行代理费。

剩下的票房中,电影院可得50%,院线可得7%,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可得43%。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下,大家都想从票房中多分一杯羹。在蛋糕分配方式不变的情况下,各方就只能想办法将蛋糕做大了。

“价值决定价格”,电影票价与观影设备挂钩,3D电影的票价自然比2D电影的要贵。那既然都是同一部电影,在技术上稍加创新就能提高客单价,何乐而不为呢?

中国片方和院线都深谙此理,以至于在这十几年间中国电影市场掀起了一股“3D热”,出现了大量“伪3D电影”。在这其中,许多电影没有必要用3D来体现,但为了提高票价,片方仍会应用到3D技术来标榜自己高票价的物有所值。

例如周星驰的《美人鱼》,动作场面微乎其微,但公映时仍大量加排3D场次。2016年上映的《谍影重重5》在国外只提供2D版本,但其引进中国时,中国发行方强行将影片转制成3D以增加票价,以致人们观影体验极差,纷纷抵制。

但中国院线如此急于圈钱,也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当时中国电影市场的迅猛发展。近二十年中国的经济高速增长,人民消费力不断增强,也自然带动了电影市场的迅猛发展。

2006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26.2亿元,较去年增长28%,且连续四年保持20.5%以上的增幅。仅在6年后的2012年,中国票房正式迈入“百亿时代”。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票仓,并在2018年达到600亿。

面对一片蓝海的电影市场和源源不断的观众,院线自然想从这时代红利中尽可能多地获利。毕竟在卖方市场之中,哪怕提高票价,也会有热爱电影的观众为之买单。

除此之外,院线还需要承担水涨船高的房租。新世纪的中国房地产发展迅猛,其增速更是压电影行业好几头。房价的上涨也就意味着地皮房租的上涨,众影院为了填补租金缺口,也就不得不创收增产,以确保自己可以在缴清租金之后还有盈利的空间。而增加利润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增加票价。

中国电影票价的猪突猛进一直冲到了2020年,也就是新冠元年。此后两年里,电影业是受疫情冲击最重的行业之一,被铁拳砸到至今都没缓过来。

但无论怎样,生活总要继续。疫情之后电影院重新开张,可这两年间积压的待映电影很快就消耗殆尽,新片青黄不接,这时人们的观影热情已经大不如前。

这种情况下降价售票无疑是一步险棋,因为这可能让影院失去从那为数不多的观众身上捞钱的机会。所以大部分片方和院线都不敢大幅降低票价,因此如今的全国平均票价仍保持在42元的高位,甚至超过了疫情前2019年的37元。

今天电影的票价超过了疫情前,但今天人们的收入可不如疫情前。这一涨一跌之间,中国的高票价问题就格外显眼。那么,今年年初的《“骗骗”喜欢你》和《火锅艺术家》采取“腰斩式”降价,能挽回观众吗?


03


中国电影最后的牌面:春节档也要降价?


从近期的市场表现上来看,降价似乎有些作用。

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显示,《“骗骗”喜欢你》从1231日到11日的日均票房占比和约为15.4%。而该片自12日选择降价后至今(18日),数据提振到了18.2%,预测票房也达到了4.1亿。

可见片方薄利多销的营销手段虽然降低了客单价,但却提高了上座率和总收入,在跨年档中瓜分到了更多市场。这期间其票房涨幅也许不大,但总体效果终归是积极的。

但疫情之后,没有了曾经人人观影的社会风潮,也没了各大购票平台的大力票补。2024年我国总票房为425.0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3%;总观影人次为10.1亿次,同比减少22%,甚至且双双低于2015年同期,连十年前都不如。

这种行业背景下,十几天后的春节档成了院线和片方的救命稻草。

春节档作为中国最火热的档期,拥有其他时段难以比拟的客流量。人们回家过年,在有闲有钱的春节假期里,和家人走进电影院成了这七天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在冲动消费心理的驱使下,看电影在许多人眼中已经和买礼品发压岁钱一样,成了春节的一笔正常支出。

当他们带着孩子准备进电影院享受一年一度的天伦之乐时,票价是80元或是100元并不会过多影响他们的选择。因此在春节档选择降价,也许意义不大。

但为其买单,不代表这单就买得心甘情愿。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发布的《春节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春节监测期内共收集有关“电影”类负面信息20.5万条,每日舆情吐槽主要指向票价方面。

观众在春节时还会硬着头皮带家人去看一场高价电影,可当假期结束,节日的欢乐氛围消散,百八十元的票价就显然不可接受了。春节档后期,降价是否就能为春节档漂亮收尾了?

2022年的春节档,许多片方尝试过此举,但结果不尽如人意。《狙击手》《奇迹·笨小孩》和《长津湖之水门桥》在春节档后期相继宣布下调结算价,希望以此挽回春节档后期流失的观众。但哪怕是众影片纷纷选择让利降价,平均票价降到约43元,观影人次方面依然出现了大幅下降。该年春节档总观影人次约8724万,甚至还比去年同期少了1200万。

但今年的春节档影片阵容比2022年强势很多,可谓群雄逐鹿,誓要为202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打出开门红。《封神2》《唐人街探案1900》《哪吒2之魔童闹海》《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等都是众望所归的大制作。加之2024年一整年票房低迷,观众阔别电影院已久,今年春节档可能成为电影行业回血的最好机会。

是利用人们春节期间的热情,保持高价稳住票房,还是后期降价挽回客源都是风险与收益并存,一不小心就可能让片方再次陷入恶性竞争,断送这难得的机会。谷贱伤农,米贵伤民。也愿中国电影市场能早日走出寒潮,更多观众重返电影院。

-END-


作者:李天尧

责任编辑:孟浪


-往日推荐-


这些影片将是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救命稻草”!


个体·群像·城市·方志 | 林鑫口述史纪录片工作坊启动


2024湾区电影短片创作季线下展映会在北京举行,三部龙岗“出品”创意短片跃然银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