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六里投资报
专注基金投资20年,访过几乎所有顶级投资人,一起探索投资世界,研究真实的商业现象,提升你的商业洞察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OpenAI创始人称愿在AI领域与中国合 ... ·  昨天  
新浪科技  ·  【#阿里美股盘前拉升#】阿里巴巴(BABA. ... ·  2 天前  
DeepTech深科技  ·  本科生推翻姚期智40年前的猜想,提出全新哈希 ... ·  2 天前  
钛媒体  ·  7118亿收购!马斯克搅局,OpenAI筹资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海外460元哪吒2电影票秒售罄#】#哪吒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六里投资报

行情才刚刚开始,张忆东最新分享:摒弃熊市思维,坚定多头思维,从逼空式反弹进入到震荡但可持续的上升新阶段

六里投资报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24-10-04 19: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中,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发表最新的策略报告,表示中国股市行情进入到一个反转逻辑,原因是宏观政策导向的方向性转换。他详细阐述了这一变化背后的原因和具体影响,包括政策导向的方向性转变的具体维度和政策力度超预期等方面。他提出未来投资主线应该关注资本市场的价值重估和长期增量资金的入市,强调中长期投资逻辑的转变和耐心的重要性。他还就市场短期和中长期的预测、看好的板块和行业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中国股市行情进入反转逻辑

张忆东表示,中国股市行情已经从反弹转变为反转逻辑,这是由宏观政策导向的方向性转换驱动的。

关键观点2: 政策导向的方向性转变的具体维度

政策导向的转变体现在资本市场的政策红利大超预期、新的宏观政策思路以需求侧为发力重点、逆周期调节力度超预期等方面。

关键观点3: 未来投资主线的建议

张忆东建议未来关注资本市场的价值重估和长期增量资金的入市,他认为,内需牛、出海牛和科技牛是未来的三大主线。

关键观点4: 对未来市场短期和中长期的预测

张忆东表示,未来一两周内,港股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颠簸或震荡,但中长期来看,要摒弃熊市思维,坚定多头思维,对行情的空间和时间不要设限。

关键观点5: 看好的板块和行业

张忆东认为,未来可以关注注重股东回报的公司、并购重组的机会以及科技牛中的新兴领域,如电动车、电力设备、互联网、消费电子等。


正文

点击上方音频,立即收听本文 ↑↑

国庆假期期间,A股虽暂时休市,港股却是风起云涌,一度出现10月2日恒生指数单日暴涨6.2%的疯狂。

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兴证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张忆东,在国庆假期期间,以“继续做多中国股市:反转逻辑、三大主线”为题,发表了最新的策略报告,同时也在线分享了自己对市场的最新观点。

张忆东表示,在9月24号之后,大家应该清晰地认知到,中国股市行情,它进入到了一个反转逻辑。

反转逻辑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宏观政策的导向,出现了方向性的转换。

按照反转逻辑的大框架来看,

短期上涨势头最凶的,其实是港股曾经空头最聚集的部分,过去的一周,形成了对空头的挤压和踩踏。

因此,第一阶段的行情,就可以理解为是空头回补、跌深反弹。

但张忆东表示,市场可能又进入到了短期的情绪化,

现在可以泼点冷水,可能在未来一二周就出现一些震荡,这其实是个好事。

在反转逻辑的大框架下,我们要关注的是这轮行情它走多长,而不是要看短期有多高。

大家应该更加有耐心一些,从反转的逻辑看变化,从变化来看未来的投资主线。

从中期的维度来说,大家要摒弃熊市思维,坚定多头思维,对行情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设限。

投资报(liulishidian)整理提炼了张忆东交流的精彩内容:

中国股市行情

进入到一个反转逻辑

事实上,港股市场的转机并不是从近期开始的,而是从今年的二三月份。

恒指跌破一万五以后,港股市场已经开始逐步破冰,有些转机。

我们在今年的三月份写了一篇报告,现在来看还是蛮有前瞻性的,当时提出来叫做港股的春天。

我们认为,2024年整个港股有希望从底部抬升,从过去五年的空头市场回到多头市场的格局。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大家想的那么顺畅,

我们在7月31号写了一个报告,叫《流泪撒种,必欢呼收割》。

我们当时说,7月底、8月初是流泪洒种的时候;反过来说,现在大家都是欢呼的时候了。

往后面来看,我昨天(10月1日)发了一个报告,名字起的很鲜明,就是《继续做多中国股市:反转逻辑、三大主线》。

所以,我跟大家汇报的一个重点是,

9月底之前,我们对港股的整体框架,一直是按照反弹的框架,对A股的思维也是一个反弹的框架;

但是从9月24号之后,现在大家清晰地认知到,中国股市行情,它进入到一个反转逻辑,这是结论。

反转逻辑的原因在哪?

原因就是,在7月底看多港股的时候,三个重要驱动力中的第三点——中国宏观政策的变化。

当时我们认为的是,(政策)会优化,但是当时对于宏观政策的判断或者说期盼,更多是托底,托住而已。

但是,9月24号之后,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正是因为政策导向所发生的方向性的转变,

我们认为,中国股市,无论是A股还是港股,

在未来中期的维度来说,它的逻辑开始从反弹逻辑变为反转逻辑。

过去的一周形成了

空头的挤压和踩踏

反转逻辑的基石是在于,政策导向上的方向性的变化。

政策导向它的新变化,其实就是八个字——“抓住重点,主动作为”。

在过去两年,全球有几大拥挤交易,分别是:

第一大拥挤交易,做多美股大盘科技股;

第二大拥挤交易,做空中国股票。

风水轮流转。

正是因为空头太拥挤了,以至于当反转的逻辑开始转向的时候、开始发挥作用的时候,

近期我们可以看到,空头出现squeeze,空头被踩踏。

今年年初,港股的卖空占比,就是卖空金额比上全市场成交金额的比例,高达30%左右,那太极端了。

到今年7月底的时候,虽然经过了3–5月份那一次的反弹,但是六七月份市场又经历了调整,到了7月底的时候,卖空比例又反弹到大概23%左右。

所以,我们在7月31号的报告说,流泪撒种,必欢呼收割。

因为那个时候,空头非常地强大。

也正是如此,过去的一周,反转性的力量,把空头挤得非常难受。

甚至有些不是裸空,而是市场中性,市场中性它是会多一些资产、同时空一些资产,它只要有空仓,过去的一周就形成了挤压和踩踏。

所以,截止到国庆前,9月30号,我们看到,整个的卖空比例已经快速地回到了10%以下,回到了一个历史的低位。

关注这轮行情它走多长

而不是要看短期有多高

今天(10月2号),我们看到,港股继续气势如虹。

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看到,跌深反弹非常清晰,

比如说一些地产股,特别是民营企业地产股,过去三年的重灾区,空头最凶猛的地方。

今天反弹最强劲的,就是空头赶紧回补。

所以,截止到现在,其实依然可以理解为行情的第一阶段,就是空头回补、跌深反弹。

但我们认为,现在可以泼点冷水,

如果能够稳一点,甚至在未来一周左右出现一些震荡,其实是个好事。

同样,现在我们认为,市场可能又进入到短期的情绪化。

情绪化就是说,遍地都是股神。

这个状态下,是好事又不是好事。

好事就是,能够有效地逆转熊市思维;

但不是好事是什么呢?

健康的市场,就像一个人一样,健康的人不是持续亢奋的,可持续的才是健康。

我们还是要关注这轮行情它走多长,而不是要看短期有多高。

走多长则是要关注它的背后,整个K线背后,究竟是反弹还是反转?

我们的结论刚才也说了,我们认为是一个反转的逻辑。

反转的逻辑,大家就应该更加有耐心一些,从反转的逻辑看变化,从变化来看未来的投资主线。

我们认为,这一次政策的变化,是一场持续的春风。

政策的变化,短期逆转了市场的熊市思维,

打破了外资机构,特别是一些欧美的外资,他们对中国经济政策,乃至于对中国前景的不正确理解,做了一个逆转。

但是回到中期,我们要更多地看到,政策组合拳它带来的是股市环境和中国经济环境的良性循环,它是一个持续的改善。

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从9月24号到可能10月中旬这样一个数周的逼空式反弹,围绕着中期反转的逻辑,

我们认为,行情将有希望进入到一个震荡但可持续的上升新阶段。

抓住重点,主动作为

资本市场政策红利大超预期

我们再回到政策,为什么说政策导向的方向性转变非常重要?

因为方向性的转变,它代表着,向市场化的、改革开放的方向转变,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困难并且解决困难。

9月24号可以说,吹响了政策红利的冲锋号。

9月26号,可以说最高管理层明确地向市场传递了政策的新导向。

如果用四个字讲就是,主动作为;

我们看到,之后,整个的政策组合拳,把提振资本市场、稳定房地产市场作为重点,而且是主动作为。

这样的话有助于提高经济政策的有效性,有利于坚定信心、扩大内需、提高效率,使得股市、楼市和经济呈现出一种良性循环。

这是一个大的阐述。

我们再从三个维度来看政策导向的方向性意义的转变。

第一个维度就是,资本市场的政策红利大超预期。

9月24号,央行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非常重要。

我认为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

这一次央行的措施,可以类比2023年3月美联储启动无上限QE,以及它对市场的主动作为、主动干预。

这一次央行创设的两大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一个是互换便利,一个是股票回购增持的专项再贷款,非常重要。

因为这两个政策凸显了,政策组合拳把股市作为重点,来积极作为、主动作为。

而且非常关键的意义在于,它创造性地打通了央行和资本市场的通道,使得央行助力资本市场变得异常顺畅,路修得非常平坦。

它就能够有效地支撑起中国资本市场的价值重估,不至于出现越跌越悲观,资本市场出现了失灵的状态,看到股息率这些正面的因素不做反应;

反过来说,通过互换便利,第一期是5000亿,未来可能有很多期,

使得证券、基金、保险这些非银机构,他们通过资产质押,从人民银行源源不断地获得流动性,但是它要求这个资金只能去投股票。

所以这对于资本市场是特别好的,真的是四两拨千斤,用活了资本市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枢纽作用。

通过这种安排,它能够有效地提升中国的货币流通速度。

因为此前,我们一直在宽货币,但是没有办法变成宽信用,整个社融增速、货币流动速度都是比较低迷。

但是,这一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另外一个结构性工具就是创设股票回购增持的专项再贷款,第一期是3000亿,而且未来也可以有好多期。

这件事情也很重要,就是说央行用行动宣告了政策面鼓励上市公司的大股东,或者说重要的产业资本,积极去做回购,做增持,从而提高了股东回报。

它有助于引导包括产业资本在内的长线资金,持续成为一个增量资金来入市。

除了央行创设的两大结构性工具之外,

9月26号的会议进一步地强调了,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努力提振,而且要大力引导中长期的资金入市打通,打通堵点。

新的宏观政策思路

强调以需求侧为发力重点

政策导向的方向性转变的第二个方面,

新的宏观政策的思路,或者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强调以需求侧作为政策发力的重点。

原有的经济发展有了一些结构性的问题。

结构性问题主要就体现在债务问题——房地产的债务以及地方债务问题。

如果只是针对他们进行了去杠杆、进行收缩,你发现说,大家都陷在困局里边了。

但是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在这边稳住债务问题的同时,我们发展新动能,寻找新的发力点,整个的局面就盘活了。

除了资本市场以外,除了股市以外,我们还要看到什么呢?

就是这一次,决策层把稳定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当做一个工作的重点。

因为房地产是中国居民财富的最大的一项,

房地产的企稳有利于整个内需消费,特别是这一次调整了住房的存量房贷利率,也调整了限购政策。

特别是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根据测算,下降50个BP,将惠及5000多万户家庭,它平均每年帮助家庭的利息支出减少了1500亿。

所以这样的话,稳股市、稳楼市,甚至也有助于稳消费,

有效地斩断了过去几个季度居民资产负债表、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以及企业资产负债表的持续恶性循环的收缩。

甚至有可能,使得股市、楼市、消费,还有经济,形成一种良性的扩张,良性的循环。

这是政策方向性转变的第二个维度。

逆周期调节

力度超预期

第三个维度,是政策力度,

“抓住重点,主动作为”这样一个政策新导向,它体现的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力度是超预期的。

这个超预期,刚好可以说恰逢时机,因为这个时候刚好是内外环境存在共振。

从外部环境来看,9月18号美联储开启了降息周期,人民币保持强势,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外部环境。

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启动,其实是这一轮中国政策组合拳的“布谷鸟”之声,给了我们后续政策放松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

四季度,流动性的货币政策空间已经打开了,

我们认为,四季度中国的流动性环境,有可能进一步宽松,这是值得期待的。

因为四季度,美联储有可能还会有两到三次的降息,也给了中国政策空间一个友好的外部环境。

从财政政策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还是有潜力可挖。

因为会议也强调,要更好地发挥政府投资带动的作用。

宽货币,它落地的效果需要宽财政的配合。

所以我们认为,后续的财政政策还是值得期待。

特别是围绕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后续整个的政策发力点、重点也有新的变化,

从以前可能更多的是从供给端发力,现在开始转向需求端,特别是围绕着居民,终端需求端进行发力。

这是一个转向,三个具体内涵。

这个转向就是整个政策导向方向性的转变,而这个方向性的转变,让我们认为,此轮的行情应该从一个反弹的逻辑走向一个反转的逻辑。

问答部分:

摒弃熊市思维

坚定多头思维

问: 您认为市场进入了一个反转的行情,那么未来的空间怎么看?对于短期和中长期,您的预测是怎样的?

张忆东:短期我刚才也说了,在未来一两周,

港股有可能快就在本周内,慢是在下周,A股在节后两周内也有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颠簸、震荡。

因为我刚才讲,这种持续的亢奋、逼空式的行情,它的历史使命可能已经完成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