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悦幕中国电影观察
悦幕关注电影产业、聚焦电影市场,其时效、深度、理性、前瞻性,成为电影产业链各环节公司机构决策者、从业者重要学习、参考智库。悦幕致力于提升行业水准,促进业界交流,推动行业发展、市场繁荣,从而成为中国电影行业的实效智能机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悦幕中国电影观察

猫眼微影合并绯闻频传 票务平台“三国杀”格局恐生变

悦幕中国电影观察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7-08 20:2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日前,有消息称北京微影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影”)与猫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猫眼”)正在进行谈判,推进双方合并事项。


文/谢若琳 来自/证券日报


对此,微影方面告诉《证券日报》记者,这一传闻并不可信。不过,有接近猫眼的知情人士透露,双方确在接洽,只是公开的条件还不成熟。


合并绯闻频传


“你听说了吗?微影要和猫眼合并了。”影视圈里,“小道消息”总是传的很快。7月4日开始,《证券日报》记者从三个不同的渠道听闻这一消息。随后,记者展开求证。


微影时代CEO林宁于7月4日向《证券日报》记者回复称, “我们是个电影、演出、体育的泛娱乐公司,猫眼只是个票务公司,就别自作多情了。” 这相当于从侧面否定了合并传闻。


7月5日,记者向猫眼公关部门求证,对方未予回应。不过,记者从一位接近猫眼核心层的知情人士处得知,该传闻属实,背后最大的推手是腾讯,合并完成后,猫眼作为收购方,将占主导地位。


公开资料显示,微影于2014年5月份成立,次月就拿到了天使轮投资,领投方包括腾讯;2014年7月份,公司进行A轮融资,腾讯领投;2015年4月份,公司完成了1.05亿美元的B轮融资,腾讯、万达领投;2015年11月份,公司完成了15亿元的C轮融资,文资华夏领投,腾讯、万达跟投;2016年4月份,公司完成了30亿元的C+轮融资,天神娱乐、腾讯、华人控股参与投资。目前腾讯掌握微影15.79%的股份,是最大的机构股东。


而猫眼电影原为美团电影,于2012年上线,次年更名“猫眼电影”。随后在2015年7月份,美团宣布分拆猫眼电影,成为其独立全资子公司,在这个过程中,腾讯也获得了猫眼部分股权。2016年5月份,光线传媒及光线控股,一举拿下猫眼57.4%的股权。


可以说, 票务平台背后均有大佬站台,微影属于“血统纯正”的腾讯系;猫眼主要依靠光线传媒,背后也有腾讯身影;而淘票票则是阿里系的“亲儿子”。


票务平台格局重新洗牌


从数据来看,在票务市场三足鼎立的情况下,猫眼的市场份额一直在下滑。根据易观发布的《中国电影在线票务市场季度监测分析2016年第四季度》研究报告,猫眼电影以27.66%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微影以17.2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淘票票以16.82%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三。


另外,根据比达咨询发布的《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在线电影票市场》研究报告,猫眼、微影、淘票票的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22.96%、19.77%、15.79%。


不过,根据Quest Mobile数据,2017年春节档期间,淘票票通过与《西游伏妖篇》、《乘风破浪》的合作,市场份额曾经反超猫眼电影。



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国内票务市场上三分天下,而未来的关键在于,谁能活到最后?


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分析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上述三方来说,压力都很大。“2016年大家还都沿用烧钱票补的策略,今年就烧不动了,平时大家都僵持着,节日档期有补贴,但是力度也不大。从行业格局开看,未来三进二是大势所趋,因为市场本身不需要这么多票务软件,这都是资本烧出来的,而毫无疑问,谁能留到最后,谁就能占据主要市场。”


实际,当下的票务平台早已摆脱了最初的设定,他不仅是一个购票系统,还参与电影宣发,成为电影最前端的宣传出口。


根据易观数据,2016年国内电影市场收入457.1亿元,其中有73.60%的人通过线上票务系统购票。换句话说,超过七成的观众通过票务平台选票,可以想象,一旦某个平台形成垄断,那么这个平台推荐谁,观众就能看见谁;而如果这个平台要封杀谁,那么观众可能连票都买不到。


“大部分观众的套路是,想看电影了,然后打开APP选一个,很少有为了看一部电影,专门去电影院买票的。因此,APP封杀要比影院封杀可怕的多。”上述分析师认为,如果票务平台洗牌完成,票务软件的市场地位也将开始转变, “以前都是票务平台求院线经理连接口,未来票务平台的地位将大幅提升”。


猫眼独立上市计划泡汤?


另一方面,市场关注的焦点在于,猫眼曾有意独立上市。201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曾公开表示,猫眼电影也有独立上市的计划。


由于猫眼大部分股权在光线控股手中,所以光线传媒年报中一直没有披露过猫眼的净利润。不过,在2017年4月27日,在光线传媒的业绩说明会上,王长田曾表示,“猫眼2017年一季度收入超过6亿元,前3个月的平均月利润超过5000万元,单月最低利润超过4000万元,市场平均占有率达39%。”



但是,根据光线传媒发布的交易公告,曾提及2016年猫眼未经审计营收为10.5亿元,净利润为亏损5.11亿元。


在上述分析师看来,猫眼独立上市并不靠谱。 “未扭亏前,猫眼只能寻求在美股上市,其意思不大,即使扭亏了,2年内也不可能登陆A股。”


实际,猫眼是入局最早,也是最有优势的一个平台。2015年初占有70%的市场份额,可谓拿得一手好牌。有业内人士称, 近两年来在微影、淘票票的追逐下,猫眼的市场份额不断下滑,现在第一的地位已是岌岌可危, “选择 合并未尝不是一个新开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