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脱口秀明星杨笠代言京东引发争议,代言的事其实非常简单,但背后涉及的性别对立与粉丝反响却让这个话题愈加复杂 - 杨笠对于男性的敌意招致大量争议。
同时,大量男性对于女性也有莫名敌意。如今性别对立已经成为中国流量最大的话题之一,伴随性别对立的加剧,结婚率不断下降、离婚率不断上升、生育率也不断创出历史新低也就不奇怪了。
今天我们会分两部分谈谈性别对立的现象:
第一部分,谈具体问题 - 性别对立来自于哪里;
第二部分,性别对立是一种典型的底层互害,双方都是受害者。
一、性别对立来自哪里
对于异性的仇视,无非来自于下面三种情况:
(1)天生就仇视异性;
(2)由于某些后天经历,例如遇到了不好的异性,或者从未和异性有过积极接触,导致内心黑化,对整个异性产生仇恨;
(3)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算法推荐的毒化,男女都在各自受到洗脑式的仇恨教育,并且反过来与(2)的效果进行叠加并发生化学反应,使得仇恨上升到新的高度。
在所有参与性别对立的人里,我说(2)和(3)的占比累计超过99%应该没人有意见吧?有多少人生下来就反感异性?我是一个都没见到过,(2)和(3)这样的身边倒是好几个。
于是,我们把重点放在(2)和(3)上,由于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运气都那么好,所以在某一个时间段内遇到一个坏人或一个不合适的人是很正常的事,但很多人没有想明白的是,
如果因为一个过去的“坏人”,影响你对整个群体、对未来的心态,受到惩罚的人是那个伤害过你的人吗?
根本不是,反而是你自己在
以
终身
幸福为
代价,
持续不断地受到难以估计的巨大损失与伤害。
换句话说,因为一次不好的经历或一个坏人,导致你对未来新遇到的所有异性都带上有色眼镜,对于未来的新人而言公平吗?对于你自己的生活而言公平吗?
再谈(3)的互联网效应,也许你只是发现对方迟到十分钟,忘记回一次消息,或者吃饭没有主动买单,这原本大概率就是无意和极为平常的事,但如果叠加互联网信息的煽动,你接触到的这个异性很快就会成为不在乎你、小气、拜金、或是可能正在接触很多异性的海王。
很快,当你看过这些煽动性别对立的信息后,各个app聪明的算法就会给你堆上更多类似更加极端的信息,于是你采纳这些标准,然后很快发现身边确实没有一个异性是好人了,然后你完成一次表面上的逻辑自洽 - 果然没有一个是好人,网上的那些说法果然是对的!
发现问题在哪了吗?有毒信息给你灌输的标准本身就是错的,这个所谓的逻辑自洽其实只是一个恶性循环。
二、性别对立本质是底层互害
我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微信公众号历史上商业价值最高的一个账号 - 咪蒙。
和咪蒙比起来,杨笠还too young too simple,咪蒙可能算得上性别对立的鼻祖之一。
咪蒙对女权主义的扭曲理解与拿捏、对大众情绪的挑逗在无数次的实践中,证明了煽动性别对立是一个捕获流量的极佳方法。
我甚至很好奇,如果进行量化,在当年咪蒙巨大的流量与影响力之下,她的存在对于降低全国结婚率或增加全国离婚率究竟做出了多少贡献...但可以确定的是,她的广告费水涨船高,她早已赚得盆满钵满。
当你再深入思考,会发现这类煽动性别对立的博主,和煽动反美、反日、反西方的所谓“爱国大V”的底层逻辑完全是一模一样的:
在咪蒙笔下,女人的不幸全是男人带来的;在“爱国大V”的笔下,中国的不幸全是美帝带来的。
如果说性别对立最能煽动屌丝男女的心,那么军事政治就是绿皮车厢抠脚大汉的迷药。
看到了他们的共同点吗?他们的观点全部都是在输出简单暴力的情绪,而不是输出逻辑、常识与思考。
读者们的仇恨,无论是仇视异性,还是仇视美国,其实都是人家的流量,你越恨,他们就赚得越多 -
你陷入性别对立最终孤单一人,人家利用你的仇恨事业有成异性围着自己转;
你沉迷反美月入3000,人家利用你的反美在美国买房子拿绿卡。
总之,
应当高度警惕性别对立的氛围
,这不是因为我心胸多么开阔,也不是因为你身边的异性都是好人,而是因为被煽动性别对立的你们其实都在被更坏的人利用,请你认真想一想,真正有条件有实力的男性和女性,有几个异性缘会不好?
有几个真的会
去仇视异性?
所以性别对立就是一种典型的底层互害。
性别对立这种底层互害更深入更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会误导我们把所有苦难都归结到异性身上,而忽视社会本该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