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国生活
德国生活报 身边的故事 生活全能小帮手 全新转型 德国生活报一直陪伴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读特新闻  ·  时隔3年,周杰伦要发新专辑了 ·  13 小时前  
读特新闻  ·  时隔3年,周杰伦要发新专辑了 ·  13 小时前  
八桂教育  ·  寒假多场景近视防控20问答 ·  昨天  
八桂教育  ·  寒假多场景近视防控20问答 ·  昨天  
安徽交通广播  ·  一个简单动作,调节免疫力!躺着就能做→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德国生活

【转载】劝海外长居的朋友,千万不要随便回国

德国生活  · 公众号  ·  · 2024-04-15 22:30

正文



一转眼,已经带娃回国快两个月了。

这么长时间没有更文,不是因为过得不好,而是因为 过得太好 了:

归来、重逢、团聚;

随叫随到的人,想组就组的局;

越来越神速的外卖和快递,越来越丝滑的办事和就医;

更别提还有 那么多好吃的 ——

我说的 不是科技与狠活 ,而是 各种蔬菜和水果

德国的蔬菜水果,贵且难吃;中国的蔬菜水果,嘎嘎狂炫

我有一个朋友,留德多年后还是反向润回国,只因为受不了这片美食荒漠。

当初我还觉得她有点矫情,现在回想起来,可能只是中华血脉的觉醒。




回国 治好了我的「蔬菜焦虑」

德国的蔬菜种类极其单调,一年到头总是那么几样。

至于亚超空运来的中国蔬菜, 卖相一般,价格肉疼


就连之前不吃青菜只爱吃肉的姝姐儿,现在莲藕、竹笋、菜苔、莴苣……样样都是心头好。

说起莴苣,我小时候读《莴苣姑娘》,怀孕的妻子特别想吃莴苣,说自己吃不到就会死掉,丈夫去偷莴苣的时候被巫婆抓了个正着,只好用即将出生的孩子来交换这些莴苣。

至于吗?真是看得我满脸问号。

后来到了德国,也就是《格林童话》的原产地,才知道德国甚至连莴苣都没有,故事里的莴苣其实指的是 生菜


生菜原产欧洲,传入我国后,变异成了莴苣。

虽说这东西不至于让亲妈卖了自己的孩子,但莴苣还是比生菜好吃很多,莴苣姑娘也比生菜姑娘好听很多,不是吗?

话说,《格林童话》里不止一次出现过「我想吃XX,想得快死了」这类故事情节, 看样子德国人的餐桌真是贫瘠得很




回国 让我实现了 「水果自由」

德国的水果,种类同样单调,一年到头总是那么几样。

只有在夏天,樱桃等一些时令水果,才会短暂地露个面。

但是车厘子自由算什么,我还想要榴莲自由、火龙果自由、菠萝蜜自由……

德国热带水果全靠进口,含糖度和成熟度都跟国内没法比,当然价格更没法比:


姝姐儿在德国就爱吃芒果,连冰淇淋都要芒果味的。

现在回来了,芒果要成箱成箱地买,她一次就能吃一斤。



软糯多汁,从舌尖一直甜到心窝。

除了容易脏手,没有别的毛病。 但是,不脏手的芒果是没有灵魂的。

姝姐儿一边啃芒果,一边跟我说:

小芒果太好吃了,我们别回去了吧 。」

这让我想到一个人,那就是因为爱上荔枝,呆在岭南不想走了的苏轼: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要说带货界的顶流,那还得是苏轼。因为这首《惠州一绝》,岭南荔枝一炮走红,900多年过去还是这么火爆。



当时苏轼被贬惠州。宋朝时的岭南地区,还是瘴疠蛮荒之地,专门用来流放罪臣。

在别人眼里,这里一片愁云惨雾,苏轼却看到了山川风物之美,把谪居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尤其是发现了荔枝这个心头好,初尝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感叹只有远离是非、没有霜雪的南方,才是适合荔枝生长的地方

后来苏轼又被贬了,这次是更远的儋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当时的岛民还是未开化的状态,生活条件特别艰苦。

但一向乐观豁达的苏轼,走到哪儿吃到哪儿,又在这里发现了另一大心头好——生蚝。

他还写信告诉儿子, 海南的生蚝太好吃了,千万别告诉朝中那些人,省得他们过来跟我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