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中国式相亲价目表”的报道刷屏网络, 其中“门当户对是铁律”“‘我们不找外地的’:外地人的征婚简历都扔树根下”“可以轻度残疾,但属羊的绝对不行!”“‘连房都没有,也敢来相亲?’”等报道标题相当引人关注。
而让人印象更深刻的,是两张图表,一则是《中国式相亲鄙视链》,另一是《中国式相亲价目表》。
前者列出户口鄙视链(以京籍京户为最高),房产鄙视链(以中心城区和教育质量高的城区为最高),学历鄙视链(男以海归博士最高,女以本科最高)。后者列出相亲男女双方从顶配到高配到标配到低配到简配到不考虑的详细条件。
对于成规模的相亲,中国人习惯上称之为相亲“市场”,既然是“市场”,有价目表很正常,关键是这个价目表怎么样。
◆ 在北京,“京籍京户”“中心城区及教育高地房产”“男性海归”“女性本科”,被认为是相亲市场中最具竞争力的指标。
◆ 在北京天坛公园相亲角,一个身高不足1米65、大专文凭的东北小伙执意要找一个北京姑娘,他特地在择偶要求一栏注明,对方有轻度残疾也可以。
◆ 26岁的北京姑娘彭顺利京籍京户、三环有房、985高校硕士。但她出生于1991年、属羊,于是大爷大妈都惋惜地表示,“你什么条件都好,要是不属羊我肯定选你当儿媳妇了!”
◆ 一位苏北姑娘,在上海top1的高校谈了上海男朋友,两个学霸本硕一路走来感情甚笃。待到谈婚论嫁,男朋友家里大惊失色:媳妇老家竟然都“过了长江”,怎么能娶进家门?
◆ 一个北大毕业的男生看中了一个女孩,照片、条件都很满意,但看到女孩是华东师大毕业的,他觉得学校不好,决定不见。
……
在中国,婚姻从来就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一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大事,结婚于家庭而言也叫联姻。
联姻的标准,在很长时间段里,就是门当户对,虽然古今中外不乏反例,但不影响其历史主潮地位。
近些年,房产在社会财富中异军突起,形成无可比拟的绝对优势。早年通过福利分房、自建住房取得房产的长辈,再一次站在了家庭财富和权威的顶端。相亲市场价目表的标准选择权、定价权自然再次回到长辈手里。
在一排征婚资料中,一位姑娘表示,自己在西城二环有独立的学区房,这样的住房条件在相亲角备受青睐。
有网友调侃,现在一线城市随便的两家联姻,都堪比千万级资产的企业并购整合。新时代里房产财富的突如其来,更增加了失去的风险焦虑,作为资产所有者或者“守夜人”的家长,在相亲市场上,以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熟悉的方式控制住,严防一切可能出现的风险。
相亲大爷大妈们之所以极力强调房产上的门当户对,说白了就是要确保自己保有的资产在结婚或离婚后,至少不吃亏。
而要求户籍上的门当户对,更多的是长期的户籍体系下,个人记忆的伤痕式思维作祟。但一线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对保守,并不能改变户籍制度改革的大势。户籍鄙视链,终究只是一出属于旧思维的荒诞剧。
当公园里的大妈们将门当户对的焦点过度集中于房子和户口的时候,他们其实漠视的正是历史长河中门当户对最重要的内涵:
门风清正、家教优良、忠厚孝悌、诗礼传家,当然,还有两方家长的志同道合。
在过度关注自身一代利益的时候,他们其实也就忘了婚姻中最看重的,本应是下一代夫妻二人情投意合、同甘共苦、努力奋斗、琴瑟和鸣。
在这样的价目表主导下,罗密欧和朱丽叶、才子佳人状元郎的故事也越来越失去空间,社会心态渐趋保守,核心价值观建设也将受到巨大阻力。
来源: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共青团中央,图表来源: 凤凰WEEKLY
门当户对固然是历史经验
但并不说明其本身具有合理性。
正是在过去许多的反例中,
我们看到了婚姻最珍贵的东西,
那就是超越等级、超越境遇的爱和责任
如果你觉得有用
别忘记给小编点个赞
一个大拇指1毛钱!
各位老板 举手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