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面
免费订阅本账号!
核心:基辛格来华访问,在来华之前,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曾与基辛格会面,但特朗普团队并未公布谈话内容...
基辛格来华访问
12月1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在会见访华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时,围绕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全面从严治党”的主题,同其进行交流。
据央视新闻报道,王岐山说,人心向背是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再动员、再部署、再出发。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不正常是党内存在问题的根源,必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新形势下的制度创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完善国家监督,就是要对包括党的机关和各类政府机关在内的广义政府进行监督。要把党和国家的自我监督与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实现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王岐山为基辛格放上靠垫
基辛格表示,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和反腐败方面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愿意为美中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此前,11月17日,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曾与基辛格会面。基辛格曾服务过多位美国总统,与他见面几乎成为当选总统的惯例。特朗普的过渡团队表示,特朗普与基辛格在一起谈论了像中国、俄罗斯和伊朗、欧盟等重要问题。
基辛格与特朗普的谈话内容,特朗普团队并未公布。而在此前,基辛格与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会长欧伦斯就美中关系进行了一场对话。基辛格表示,他对特朗普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把一个了解中国历史与文化的人放在他的班子里,作为美中政府之间的联络人。这个人应当关注正在发生的很多事情以确保它们遵循连贯性。此外, 美国领导人应该认清这个国家根本的国家利益是什么,而不是被双方之间目前存在的一些纷争挡住视线,从而影响到看问题的角度。
基辛格秘密访华 欲用地球没有之物换马王堆一物
基辛格与周恩来
1971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收到中共高规格接待,进行了一系列外交谈判。在一次谈判开始之前,基辛格受国内科学界知名人士委托,向周恩来提出一个奇怪的要求,想用一种地球上没有的物质来换取一些马王堆出土女尸周围的木炭。
1971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不腐女尸引起世界轰动。在地下埋藏了2100多年的女尸,出土时竟然结构完整,全身润泽,皮下脂肪丰富,软组织尚有弹性,确实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马王堆汉墓周围有1.3米厚的白膏泥,白膏泥下面是厚厚的木炭,约有一万多斤,当时整整装了四卡车。木炭的作用是防潮,这是很明显的,但是,从地下埋藏了2100多年木炭的变化中或许能获得一点女尸不腐的秘密。
因此,在1971年基辛格的那次轰动世界的秘密访华中,他亲自向周恩来提出,想用一种地球没有之物来交换马王堆女尸周围的木炭。
马王堆女尸
周恩来总理听后,随口问道:“国务卿阁下,不知贵国政府将用什么来交换?”
基辛格说:“月土,就是我国宇宙飞船从月球带回的泥土,这应算是地球上没有东西呢!”
周恩来听后哈哈一笑说:“我道是什么,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
基辛格听后一惊,疑惑地问道:“怎么?你们早有人上了月球,什么时候?为什么不公布?”
周恩来笑了笑,用手指着茶几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认真地对基辛格说:“我们怎么没有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就有一位嫦娥飞上了月球,在月亮上建起了广寒宫住下了。不信,我们还要派人去看她呢!怎么,这些我国妇孺皆知的事情,你这个中国通还不知道?”周恩来机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让博学多识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周恩来为基辛格夹菜
周恩来总理对接待基辛格一行,很是周到细致。他特别交代工作人员,在外宾的居室里不要放任何宣传品,仅放英文的参考消息。我们出版的中、外文报刊,只放置在门厅、客厅、休息室等公共场所,由客人自由取阅,也可以随便取走。周总理认为,如果把宣传品放进居室,就有点强加于人了,不放是表示对客人的尊重。总理还具体指示,在客房中放的烟、茶、糖果等每天要换。我们的工作人员发现基辛格一行抵达的第一天,房中的东西没有动,周总理知道后说,照样放上。第二天,就发现烟和糖都少了许多。他们走后,室内的糖果竟一扫而光了。
多年以后,据洛德夫人说,他们当年带回来的糖果,都作为珍贵礼物送给了亲朋好友,因为他们的亲友有20多年没有尝过直接带回美国的中国物品了。
基辛格竟如此评价毛泽东和邓小平
基辛格出访中国超过80次,在中美关系的若干关键节点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这个当年在他眼中“美丽而神秘”的国度,如今已经变得再亲切不过。“中国是我交往最久、最为深入的国家。中国已经成为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朋友对我而言意义非凡。”
自1971年7月9日秘密访华之日起,这位42年前重启了中美大国关系大门的人,如今已90岁高龄,还经常乘坐20个小时左右的飞机航班,往返于中美两国之间。
基辛格和中国几代领导人都有交往,《中国经济周刊》日前刊登一篇报道,讲述基辛格和5位中国领导人交往事迹。
在美国,对于中美关系,恐怕没有人能够比亨利·基辛格更有发言权了。这位42年前和中国领导人一起开创中美关系新篇章的美国前国务卿一直坚信,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而中美领导人能够有智慧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造福全世界。
而从没有对话机制,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最有活力的双边关系,中美关系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似乎都能找到基辛格的身影。
基辛格眼中的中国领导人:“中国历代领导人都是不同凡响的人物”
“毛泽东拥有压倒一切的魅力”
1971年7月9日,作为美国总统尼克松特使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第一次踏上了中国,执行代号为“波罗一号”的秘密访问。彼时的他刚刚在巴基斯坦摆脱 了穷追猛打的记者,悄悄地乘坐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的飞机抵达北京。当时他只能在中国停留不超过48小时,但他同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会谈就长达17 小时。
这次秘密会谈奠定了中美两国进一步交流沟通的基础。但基辛格这次并没有见毛泽东主席,而且还避之不及。
基辛格与毛泽东
“因为我很清楚,尼克松总统希望成为第一位见到毛泽东的美国官员。尽管访问中,我知道中方的态度是,如果我提出要求,毛将会见我,如果我不主动提,毛就不见我。但考虑到一旦见了毛,我回美国后会让尼克松不悦甚至动怒,我还是按捺住了见毛的强烈愿望。”
1972年2月21日,基辛格陪同尼克松抵达北京。在当天他们就与毛主席进行了会面。基辛格在这次会面中首次见到了毛泽东,他形容毛泽东“展现出了非凡的意志力和决断力”。
1973年,基辛格任美国国务卿,这位德国裔犹太人,获得了一个外来移民所能得到的最高政治职务。同年,基辛格获诺贝尔和平奖。
后来,基辛格一共5次见过毛泽东。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1975年,当时毛泽东的健康状况越来越恶化。但毛泽东对世界形势的判断依然清醒:“小问题是台湾,大问题是世界。”“你们美国的优先顺序,最重要的是苏联,第二是欧洲,之后是日本……”
对于毛泽东的印象,基辛格最开始感觉他是“高深莫测的”,但后来基辛格回忆毛泽东时,认为毛泽东“总是极富智慧,有很强的活力来控制谈话,在外交事务上很有见解”,拥有“压倒一切的魄力”。
“邓小平是20世纪最伟大人物之一”
1977年,基辛格卸任美国国务卿,成为乔治敦大学的一名客座教授。美国总统福特称赞他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
次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基辛格的努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1979年1月28日至2月5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应美国总统卡特邀请正式访问美国。是年2月、4月,邓小平与基辛格在华盛顿和北京两次进行了会晤。
事实上,基辛格对邓小平毫不陌生。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及其一切机构的合法席位。1974年,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率团出席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并代表中国政府作大会发言。
邓小平简明扼要的发言,引起了热烈反响,令以能言善辩着称的基辛格都有点羡慕了。初次见面,邓小平处事的果断和洞察力给基辛格留下深刻印象。
基辛格与邓小平
1979年的两次会面,基辛格对邓小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邓是一个不可低估的人物,他的影响将是巨大的!”此后,基辛格又多次来华访问,每一次都受到邓小平的亲切接见。
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卡特总统上台执政后,基辛格便再未直接参政,但他仍以学者、民间智库思想家、政治评论员等身份,继续担当中美之间的友好使者,促进中美合作。
1980年,保守派代表里根当选美国总统。为了避免中国方面的担心,基辛格再次作为中间人代表美国政府向中方解释里根意图开辟与北京新关系的决心。此后中美关系快速发展。
1982年9月,创办了国际咨询公司的基辛格对中国进行了私人访问。他与邓小平就中国的改革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基辛格回忆道,邓小平号召向西方国家学习,引进先进技术,还鼓励派出留学生,而这些推动中国发展的新理念都让基辛格印象深刻。
基辛格后来称赞邓小平“是中国推行改革的领袖”、“20世纪最伟大人物之一”。
而在1989年,当中美关系陷入低谷时,基辛格再度挺身而出,为了避免中美关系完全破裂。当年11月7日,基辛格抵达北京与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 人开展了积极磋商。在基辛格的斡旋之下,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斯考克罗夫特将军作为美国总统特使秘密来华访问,使得中美关系趋于稳定。
“胡锦涛慎思谦和有礼”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尤其是2008年中国成为持有美国国债最大的海外持有者,中美之间的经贸合作更是前所未有的紧密。
2002年,胡锦涛便与基辛格多次会晤。2002年4月,两人在北京、纽约两次见面。2002年11月,胡锦涛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
胡锦涛与基辛格
2003年11月和2005年5月,基辛格两次应邀访华时,胡锦涛都会见了他,并对其长期致力于中美友好,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的历史性贡献表示赞赏。
2008年美国《时代》杂志公布“年度百大影响力人物”,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再度入选。基辛格亲自撰文介绍胡锦涛。基辛格在文中表示,胡锦涛的领导特质是不说没必要的空话。
不论在哪个场合见到他,胡锦涛总维持一贯慎思与谦和有礼的作风,且凡事做好万全准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凸显了中国在世界经济和世界金融体系地位的巨大变化。
基辛格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阻止了全球经济的下滑。
如果没有中国经济的巨大刺激,以及美国、英国和欧洲的协调,整个世界可能就会面临更加糟糕的经济衰退。
2011年1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在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讨论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
同年5月,基辛格在纽约接受新华社专访时指出,40年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归功于富有远见卓识的中国领导人和乐于奉献的中国人民,是他们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让中国实现了如此迅速的发展。中国历代领导人“都是不同凡响的人物”。
“习近平是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
今年4月,基辛格再度来华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习近平告诉基辛格,愿意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继续推进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探索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确定了两国关系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
基辛格与习近平
此前,基辛格与习近平已有多次会晤。
2011年,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会见来华出席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的基辛格时,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明确提出中美应“管控分歧”的概念。
2012年2月,习近平访美,基辛格又与美历史上首位华裔部长赵小兰为其接风。基辛格对习近平的印象是:他表现得更自信,“当习近平走进房间时,你就会知道有一位重要人物到场了”。
2012年11月,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
论及习近平的反腐决心,基辛格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采访时指出:“习近平对腐败问题的认识非常深刻,他是一位强有力的领导人,有能力挑战腐败问题。”
对于中美关系的未来,基辛格在今年6月举行的第三届全球智库峰会上重申:大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虽然他们之间需要经常保持相互较量的状态。
世界也会看到,新兴大国和原来的大国可以建立一种新型关系,以合作和伙伴关系为基础。
基辛格如此评中美军事冲突:一席话引全世界哗然
93岁的美国前国务卿、中美建交的开拓者基辛格19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经济峰会上表示,中美之间不存在“修昔底德陷阱”,两国关系的前景是合作伙伴,而非对手。
“修昔底德陷阱近几年常被提到,指的是一个新崛起的国家迟早会同现存大国发生对抗甚至战争。”基辛格说,美国和中国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第二大经济体,两国在很多合作领域都取得了建设性的成果,尽管在一些领域存在分歧,但双方都有着坚定的决心去化解分歧、谋求共识。
“时代在发展,世界在进步。”在以“避免修昔底德陷阱”为主题的中美关系讨论中,基辛格反复强调这一点。他表示,环顾当今世界,化解地区冲突、构建和平秩序是总体趋势,中美都在为此付出行动。
“如今,有人把中美关系类比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这不正确,因为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和世界已经大不同。”基辛格说。
习近平会见基辛格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世界各国早已吸取教训,我认为没有一个国家还想挑起世界大战。同时,和平的意识在提高,军事技术的极大进步,不仅不必然导致军事冲突,反而可以用来降低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基辛格说。
基辛格表示,中美双方都认识到,一旦发生大规模的军事冲突,必将造成灾难性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