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桌子的生活观
桌子:一个用文字疗伤的病人,著有:《你只是假装很努力》、《我们终将与美好的一切相遇》等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简单心理  ·  关于爱情的6种样子,你是哪一种? ·  21 小时前  
武志红  ·  永远不要替别人的坏情绪买单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桌子的生活观

故事:女儿那放纵的青春

桌子的生活观  · 公众号  ·  · 2024-12-11 12:17

正文


文丨断十六狼
来源丨断 十六狼



我是一位大学老师,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很失败,我不明白同样的土壤同样的爱同样的方法,作用在两个孩子上,为何产生了这么大的差别。

我有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只相差一岁。

大儿子很成才,踏实稳重,事业有成,对爱情专一,现已结婚有小孩,是我们家族的骄傲。

如果说我儿子是正面典型,那女儿就是反面教材,她哥哥是学霸,留过洋;她是学渣,勉强读了个水货大学还是我们花钱给她弄进去的。

她在哥哥面前唯一值得炫耀的,就是恋爱史丰富,不缺爱。这当然是她自己的观点。

可就因为这个,把她给害了,三十出头的人了,没个正形,换对象跟吃流水席似的,结婚就更别没影儿了。

我和她爸担心死了,她现在年轻,有资格晃,老了怎么办?


她在外面的事,老实说我们当父母的也不是十分清楚。我说说我知道的吧。

读高中的时候,她和一个高年级的男孩好,当时男孩读高三,马上就要高考了,却为她打了一架。

因为她认了一个社会上的人做“干哥哥”,两个人争风吃醋打了起来。

结果是,“干哥哥”进了局子,那个男孩进了医院,耽搁了高考,可以说是被我女儿给毁了。

那个社会人员活该,但我是真心觉得对不起那个男孩,成绩非常好,不出这事,完全能考个好大学。

再说她哥的同学,也是一个好男孩。是我唯一认可的做梦都想拿来做女婿的好人选。

她哥的大学同学,自然比她优秀太多,是哥哥公司的合伙人,非常的喜欢她,大到给她买名牌包名牌衣服买车子,小到给她做饭洗衣服。

在我们家的时候,她洗完澡,吱使人家,某某,去把我的袜子洗了。人家就乖乖的去了。真的就是这种喜欢劲。

我太喜欢这个男孩了,觉得是女儿上辈子积了德才遇得到这么好的男人,没想到,处了两年又吹了。

可能还会有人怀疑,会不会是人家把她甩了?我倒是希望她被甩一次,好让她长长记性。

可实际上真不是,分手后那男孩来找我,叫我妈妈,说妈呀,我求你,去做做她的工作,我爱她,我这辈子不能没有她。

工作我是做了,做不通,说不要就不要了,没理由,就是不爱了,没感觉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每当有重要节日,他还是会给我发祝福消息,发红包。

多好的男孩,我背地里为这个男孩没少流眼泪,觉得对不起人家,对不起人家的父母。父母都见面了,却搞成这样。


经历了这个,往后我都不敢让她带对象回家了。

我跟她说,没打算跟人结婚,就不要往家里领,我受不起这个打击,丢不起这个脸!

这不,当真再也没有带回来过。今年都三十一了,还晃着呢。


最让人难受的是去年那个,刚大学毕业,不过二十一二岁吧,比她小了十来岁吧。这不是扯吗?

这事她都没好意思告诉我,我是听她哥说的。

更扯的是,居然还说他们处了一年多了,也就是说,那小男生还在学校里就和她处上了,小男生为了她,一毕业就放弃了北京的好前途,跑过来陪她!

我找女儿要那个小男生的电话,我说我想给他打个电话,告诉他,你就别跟她耗了,你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有那样的实力吗,你了解她的前任吗,有钱人可多了去了,她一个都没看上,能看上你?

她不给我电话,我只能骂她,骂她没良心。

我们吵得很厉害,她说良心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当爱情,她的每个对象都是双方自愿的,她问心无愧。

自愿也不行,开始是自愿,到后面就受伤害了,她哥的大学同学就是最好的例子。


说急了,我就说,你有本事,就拿一本结婚证回来给我瞧瞧,我也不管年龄不年龄了,是个人就行!

她说我是在激将她赶紧结婚。老实说,我确实有这样的意思,但是我更多的还是担心她。

培根的名言:有放荡的青春,就有愧悔的晚年。人不能在年轻的时候太放肆,到老了,会被命运惩罚的。

虽然觉得她和这个小男生不会有结果,但我还是抱着一线希望。

可希望最终还是变成了失望,前天,我向她哥打听,又分了。

请问老师,你怎么看待我女儿这样的人生? 我的担心多余吗还是说我应该为她做些什么?

我作为一个教授,女儿成长成这样,真的很不是滋味。


PS: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位教授妈妈说了这么多,看上去是在控诉女儿,其实还是和天底下大多数的家长一样,希望孩子早日成家。

为了这个心愿,不惜屈尊向大家请教,不惜引用培根的名言,不惜狠下心来骂女儿“没良心”——翻译过来,是不是就是想说女儿是个渣女?应该是的。

我先说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教育不是万能的。

这一点,很多人,尤其是教育界人士意识不到,总认为只要教育得当,付出的心血够多,就可以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成长为自己想看到的人才。一旦失败,就觉得是自己教育失败。

大可不必这样。正如这位妈妈所说,同样的土壤和爱的浇灌,却在两个孩子身上,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她认为儿子的人生是成功的,女儿的人生是失败的。但抱歉,我不这么认为。

判断谁的人生是好是坏,更人性的标准是,看他是否活成了他本人想要的人生。

有些人,活成了所有人想要的人生,唯独不是自己想要的,到了晚年觉得自己枉活一世,这种人生同样应该判为失败!


这位母亲有一个心态,很触动我,她一方面认为女儿很渣,没良心,祸害小男生,甚至都想给小男生打电话,告发女儿。

看上去很有境界,大公无私。但是,后面又道出了自己的真实心理:还是抱有一线希望。

言下之意,我虽然认定他们根本不适合,但为了看到女儿成家,我还是希望他们能结婚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