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薪著称,动辄人均年入百万的猎头,
正在经历业绩急剧缩水的时期。
从2022到2023年,
猎头行业总业绩从600亿下降到了420亿。
赟咨询报告显示,
去年87%的猎企进行了减员,
仅有23%的猎企实现了盈利。
2024年猎头市场数据
结合跳槽意向数据计算,2024年白领跳槽指数为3.29,比2023年的3.65、2022年的3.63有所下降
来源:智联招聘
猎头的处境,折射出惨淡的求职市场。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
2024年白领跳槽指数为3.29,
继2022、2023年后再度降低,
大家整体跳槽意愿下降,“稳住”心态更强烈。
但另一面,
互联网大厂优化、新能源车企暴雷……
企业追求最高性价比,学历、经验缺一不可,
合适的候选人不满足于吝啬的薪资方案,
而猎头夹在中间,成了最尴尬的那个。
一条对话了三位90后猎头,
有人去年谈了160万,只收回了2万的款,
有人目睹50个猎头帮客户找同一个岗位,
但仍抱有一定信心,
春节后复工第一天,喜喜加班到晚上8点。她有在社交媒体记录工作日常的习惯,这一天的记录是“做猎头的第184天,又被‘跑单’了”。
在猎头同行们的黑话里,“跑单”指的是候选人在接到客户公司offer后,最终没有入职。
“跑单”在这一行虽然很常见,但近几年来,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大家都更不愿意“动”了,“求稳”才是硬道理。
市场上求职的人当然很多,比如应届生,经验不对口或者只有一两年经验的人,但他们往往不是猎头的目标对象——企业需要的是那些资历丰厚的、拿来即用的候选人。
上了一定年纪的人会有家庭的考虑,谈好了offer突然说“要和老婆去生孩子了”的情况不在少数,已经有孩子的更愿意选择其他不需要到外地的offer。
有的候选人如果本身是可走可不走的,比如原公司薪资水平也不错,有升职空间,企业含糊、犹豫了,给不到期望的薪资水平,他们的意愿也会降低。
这让事情看起来有些吊诡:从总的求职者数量来说,招聘市场当然是“供不应求”的,但更关键的问题在于“供需错配”——满足要求的人凤毛麟角,想挖的人挖不动,更好的条件开不出。
复工第二天,喜喜迎来了另一个坏消息——之前和候选人好不容易谈好的薪资方案被客户公司驳回了。
春节前,她帮助一位候选人和客户公司进行了长达两个月、持续三轮的谈薪。前两轮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企业给出的条件相比他原本的年薪降了7万,第二次,谈到和之前差不多的水平,但也比在原公司更低,候选人都不满意。
第三次,喜喜终于争取到薪资的最上限,候选人也确认了如果谈下来就可以入职,只需等待公司审批通过。
这一天公司突然回复喜喜表示,还是觉得“他的背景不是那么优秀”——这只是表面上的说辞,实际上仍是不能接受这个成本,收回了薪资方案。
因为这个决定,喜喜持续两个月的努力付之一炬,“在他身上我真的付出了蛮多精力的,还是失败了。”
日剧《重版出来》
在苏州做了三年猎头的李梓轩觉得现在大家跳槽意愿低很正常:“如果不是没得选的话,肯定希望在现在的公司待着,因为出去太难。如果离职了,再有个房贷、车贷要还,一旦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会很被动,在市面上被挑选过几个月,也就老实了。”
现在仍想要跳槽换工作的人,求职的动机往往很被动,大多是“预感到公司状况不好,预期要裁员、换岗了,公司要搬家了,或者是不想卷了,想回老家工作了”。一旦成功跳槽,基本上都面临着降薪。
他觉得,候选人被动离职进入求职市场的时候,心态变化很像心理学家库伯勒·罗斯著名的“悲痛五阶段理论”,他们会在大约两个月的时间里经历“否定、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最终不管拿没拿到offer,都“平静”了。
李梓轩去年谈成的一位销售总监,之前在浙江工作,每个月底薪4万,因为家里有两个上小学的女儿,想回江苏工作。新工作的底薪只有之前的一半,一年光底薪至少减少十几万收入,为了回家,他还是接受了这个offer。
行业变动对猎头的工作影响很大,极越汽车出事时,喜喜变得特别忙碌
服务车企的喜喜也有类似的观察。去年,几家有名的车企都发生了内部震动,从下半年开始,汽车行业从业者明显更频繁地流动起来。
比如去年哪吒汽车销量断崖式下跌,先后出现股权被冻结、创始人被限高等传闻,去年12月中旬,极越汽车团队宣布解散。其实在新闻出现在大众视野之前,企业内部第一批感受到风向不对的人,就已经开始准备动起来,提前找工作了。
喜喜主要服务国央企,也接触过这些“不太稳定”的企业里出来的人。这些人找工作的诉求往往不会再追求高薪,“大家也不想做行业冥灯,所以也不是谁给的钱多去哪儿了,他们更关注平台发展和晋升机会,比较追求稳定性”。
两年前,小艾从甲方hr转做猎头,主要面向半导体行业。这份职业看起来很光鲜,也是别人眼中的“高薪”行业。刚入职的时候,她以为在上海至少年薪二三十万不是问题,毕竟半导体也是猎头公司关注的热门赛道,但干了两年之后,她觉得这件事“太坑了”。
小艾计算过自己去年一整年的业绩,有20多个offer进入到谈薪阶段,如果全部谈成,可以收回160多万的猎头费,但实际上,2024年她只收回了惨淡的2万元——
要么企业反悔了,要么候选人不愿挪窝,也有入职了的候选人没待到质保期
(企业为保证招聘效率,会给猎头设置3-6个月的质保期,候选人入职时长到达质保期后,猎头才能拿到钱)
就离职的。
李梓轩也感叹好景不再:“半导体、医药行业爆发的时候,那会儿只要愿意打电话,一年四五十万不成问题。2022年开始,这个时间点最好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2024年“后浪研究所”调研了172位猎头,只有5%以下的猎头觉得前一年成单比较容易
2023年,64%的猎头成单量减少
根据2024年“后浪研究所”对172位猎头的调研,接近8成的猎头认为成单的难度比往年大大增加,“企业岗位需求减少”、“企业对候选人的要求增加”、“企业给出的薪资待遇变差”成为他们面对的最大难题。
成单量也反应了整个市场的变化,比如2023年猎头在建筑、房地产行业成单量减少最多。过去,互联网、医疗是猎头企业很重要的业务板块,这几年,喜喜所在的猎企缩小了互联网赛道的规模,把重心逐渐转向类似汽车、消费品这样的板块。
有时喜喜收到不合适的简历,会遭到不礼貌的回复
哪怕在汽车行业,三四年以前,像测试、研发这类岗位大专学历也可以,现在有可能本科都不行了,要求211、985的,要求硕士学历的,比比皆是。喜喜找候选人的时候,只要看到一两年经验或是学历一般的,基本就不会继续看下去了。
小艾接触的至少7成以上的企业,都要求候选人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我们这一行是高科技行业,很大的比例都是硕士,毕业之后工作5年,大概就是30岁的年纪。但这个年纪,往往又会有很多社会以及家庭的考量,比如他当下有对象、有家庭,确实没有办法离开当前的城市。”
在招聘平台主动发起聊天次数有上限,小艾常常达到上限,无法再聊天
有入行久的同行和小艾谈起,五六年前,企业的包容度还是比较高的,相对能够接受一些略微的转行,但是现在“企业的容错率越来越低了”。甚至有企业要求候选人最好“有竞争对手的工作经验”。
如果没有达到企业的硬性要求,“即便推过去这个人很合适,它也不会给你走猎头费的审批”。
还有的企业为了节省猎头费,和猎头推荐过来的候选人私下协议,让他表面拒绝,实际绕过猎头入职。
即便闯过前面所有的关卡,排除万难,候选人终于成功入职,猎头们悬着的心依然没法完全放下,挺过质保期才算成功。
而企业为了卡猎头费,开始延长质保期。过去质保期在两三个月的,现在一般都变成了6个月。李梓轩表示:“有一些入职前会先预付一部分的钱,比如给到猎头费的50%到70%,到质保期再结全款,现在很多都是入职不给钱,到了6个月,一整个流程结束后才会给你钱。”
质保期的变数很大,公司可能用了几个月之后,组织架构有调整,不需要这个岗位了,就可能辞退候选人,或者是候选人和公司磨合不顺利离职,都可能会导致收不到猎头费。
谷露发布的中国中高端招聘市场《甲方词典》显示,2023年猎头行业总业绩下降30%
来源:谷露Gllue
根据谷露数据,2023年猎头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600亿降为420亿,有10%的猎企倒闭,猎头顾问人数下降20%。